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省财政与教育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地获得的转移支付使政府自身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下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改革当前官员的晋升考核制度,完善公民对地方政府支出决策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宋代内藏财政的私财性质,使其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突显出强储备的特征。宋代内藏财政收入的定额化模式,尽管并不直接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但其对计司财权的侵吞却间接地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地方;宋代内藏库显而易见的支借偿还模式,却透露出其潜在的收入理路,借此可以勾勒出内藏财政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的某种优越性;宋代上供与封桩两种财赋收入途径,看似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两种财政的分级管理,实则透露出内藏财权被间接或直接地指向了地方财政。宋儒所虑的"量出制入"思想,发端于宋廷弥补内藏库亏空的表向,却折射出国家计司转嫁内藏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的口实。宋代内藏财政的强储备,一方面在应对国家财政急需时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侵夺了地方财权,造成地方财政困境。  相似文献   

3.
湘军时代是近代湖南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社会流动是最能体现这一时代变动的社会现象之一。从流向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社会流动主要有五大趋向,平民通过科举考试上向流动为绅士,农民向军队流动为下层士兵,儒生从军由军功入仕,平民由"捐纳"上升至绅士或进入官场,等等。返归故里的湘军或在地方坐拥实权,或下向流动为帮会成员。这些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比较起来,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五保供养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2006年国务院新的五保供养条例颁布标志着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向公共财政支付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一新的政策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却很严峻,一些农村出现五保供养标准下降的现象.本文以广东某地级市的五保政策执行为分析对象,从财政转移的角度来看,因为支出责任上移,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导致了责任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指责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公正性不足.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还需要有一个多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配,上级政府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多个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说明,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财政实力和省级转移力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财政公平转移是很多联邦国家财政措施的特征。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转移是个人再分配制度的必要补充。它们使地区政府以不违背公平和效率的国家目标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自主权 ,从而促进了分权过程。这是因为分权必将导致地区政府承担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工作 ,也会造成不同的地方政府在提供指派给它们的服务上的能力差异。这里总结了财政分权的效益和代价。恰当规划的财政分享计划能实现分权的效益而不付出任何代价。本文简要介绍了能够实现这一点的财政分享计划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非预算财政包括地方预算外资金和地方制度外资金.地方政府非预算财政的持续膨胀,严重违反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地方政府非预算财政膨胀的成因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筹集中地方税权有限,具有均等化功能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比重较小,税收返还的基数法、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方法无益于横向均衡.化解地方政府非预算财政的膨胀,需要中央政府在集中财力的基础上下放事权和财权,并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进行财政调控.  相似文献   

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然而,转移支付只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财力、财权的明确划分,转移支付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诸多问题的形成机理,探讨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正确解决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各级财政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有效措施。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有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对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待构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则是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的重要基础.在财政分权的制度框架下,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鉴于欠发达地区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保证其提供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权义结构及计算标准、专项转移支付的权义结构及程序规则以及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税收竞争和地区税收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分权使我国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财政自治,地方税收转移违背了来源地的征税原则,完全相悖于受益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税收的横向税收分配机制和纵向财政转移机制.总的原则是,由政府定价背离市场价格而产生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逐步通过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价格改革予以解决;清晰的、可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通过横向税收分配妥善解决;不清晰的、难以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则应由中央政府掌握,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机制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前正在全国有序推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来积极应对、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主要指预算体制,下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和执行合理的产业政策的有力保证。 1980年,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1985年又调整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中央对云南等八个省区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定额补助,一定五年”的民族自治地区财政体制。除保留原有的特殊照顾外,还确定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  相似文献   

13.
口岸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特征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每天由上海入境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那么,上海的入境旅游者向我国西部各省市的转移是否存在一定规律和特征?本文通过对以上海为中转入境口岸的旅游流向西部地区扩散的转移态、转移密度、竞争态等的分析.得出了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转移的特征及从上海中转的入境游客对各省的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从而为西部各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政府间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在总结地方政府债务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刻画地方债务累积的制度机制。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在缺乏稳健收入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赖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外资金和土地财政应对必要支出和建设投资,暂时压抑了地方举债行动。预算外资金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使中央放松管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显。近年的财政改革集中于债务风险防范和支出责任调整,地方收入机制仍呈现不可持续的特征,地方债务问题持续存在。为遏制地方债务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应强化地方税收自主权、减少土地财政、实施财产税改革、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等。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投资平台的干预,对地方投资平台进行分类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和地方投资平台债务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奉命帮办团练,却超越了地方团练的组织边界,把地方团练训练成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导武装力量。从历史路径上分析,其"不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盖朝廷四顾无人,不得已而用之"分别是团练最终成为湘军的政治博弈、制度创新和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徐小平 《江海学刊》2012,(4):111-117
提高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逐年上升,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运行高度依赖中央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债务、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模式不可持续,并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也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好不合理。要破解地方财政运行困局进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以政府层级的扁平化改革为基础,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为重点,并加快落实地方政府的"一级债权"和"一级产权"。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的法律调整,必须始终贯彻整体以支定收原则、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整体以支定收原则体现了财政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界线,保证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公共性;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相对统一原则维护了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中央转移支付恰当原则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关系的连接点,维护了中央政府的调控权,确保了整个国家的政府收支活动的统一性、整体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财政权限划分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种特殊权力。《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立法自治权,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帮助和扶持的责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财政补充规定和具体执行办法的权利,以及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是实现财政管理自治权的基本前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的适用范围必须同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出现利益失衡:“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利益失衡的原因为:粮食主产区为生产粮食承担的权利、责任与利益不对等,粮食生产对地方政府不仅没有税收,反而还要地方政府增加其配套补贴,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发展工业和推进城镇化的成本。要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中央政府负有重要责任,建立粮食区域补偿基金,加大向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粮食主产区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20.
湘军幕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湘军治军书、参机要、领兵出征、理粮台、筹军伯等充当鹰大,效尽犬马之劳,助成了曾国藩等在短期内挽救清王朝。但湘军幕府在充当湘车的参谋部和后勤机关,帮助战争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又促使晚清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湘军幕府在办理军务、赢得战争的旗号下,使湘军大帅等地方督抚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逐渐取得了军事大权、经济大权和人事大权。咸丰以前,由于清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督抚表面上拥有综治军事、统辖文武、考核官吏、督理关税、监临乡试、管理治政等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