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析农民增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说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不全在于农业制度的变迁与物力资本的投入 ,核心挑战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社会现实中女性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比男性更强烈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在维系家庭的稳定及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等方面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家庭文化建设及邻里关系的有利影响。为了和谐家庭的建设应不断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2017年典型省市劳动力市场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研究学校师生比和类型不同对个人受教育程度及未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旦考虑控制能力和家庭背景因素,师生比对男性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师生比对女性(尤其是低能力女性)收入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进入选择性学校的人,尤其是男性会得到更高的收入。对于没有进入选择性学校的人而言,个体学校类型对收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人口的重要社会特征 ,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人口受教育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的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就业和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对我们在新世纪认识妇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分析了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分层的影响,并运用灰色模型对二者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分层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使得从事体力劳动职业人口占有绝对数量,这已成为人口职业高移化的严重障碍。因此,加大教育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当前贵州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以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经济增长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型中人的重要因素,推论出"专业性人才投身经济建设可以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提升地区发展的综合实力"的科学道理,论述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倡导各地应建立健全以方便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快速进入经济建设的人才市场运作体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育目标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多重对应关系。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各养育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将养育目标分为传统型养育目标、经济型养育目标和新型养育目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传统型目标和经济型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新型目标,但是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专科及以上时,则不再影响家庭养育目标的选择。根据结论,建议增加中低学历人群的教育投入,促进中国家庭养育目标向更高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教育无疑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平等地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中的基本人权之一,在国内的献中,还没有发现从宏观 角度对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以及它与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笔提出了衡量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分布平均程度 的两个指标,对我国各省居民中的受教育情况进行也测量。  相似文献   

10.
收入状况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收入中存在着增长缓慢、地域差距悬殊、可支配收入的不确定等问题,导致其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是规范剩余索取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整个"十一五"期间,西南地区收入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西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调研的四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几乎都超过10%,同比增速显著提高。然而,西南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值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马太效应"和城乡二元结构却导致了区域收入不平衡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显。我国应加快西部经济增长步伐以促进人民增收,通过政策倾斜缓解区域收入不平衡,以城乡一体化等手段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有了大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制约着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是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环节,而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又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要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总收入...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收入一消费理论和协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模型,并用以分析广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存在不可逆的棘轮效应,广东农村居民的当期消费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较大,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理性回归的特点,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率,其下降趋势在短期内不易改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成都市农村经济形势总体来看较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本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8年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呈逐年增长走势,但同期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却呈不断扩大的走势。在按收入水平进行五等分组的同一收入阶层中,北京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之绝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收入阶层越高,两者之间的人均年收入之绝对差距扩大得越大;同时北京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越低的,其人均年收入的相对差距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改革以来 ,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在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况及行业收入、区域收入、城乡收入、所有制收入差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引起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有些是有序的 ,有些是无序的 ,且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依据村民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将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心理倾向归纳为四种模式,即动员式心理模式、依附式心理模式、自觉式心理模式和热衷式心理模式,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每一种心理倾向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村民行为的理性做了一定的剖析,结论认为村民心理倾向均是一定理性层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显著,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显示: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然而这种缩小作用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而被逐渐减弱。政府部门可针对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以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