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 《河北学刊》2007,27(2):96-97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游彪 《河北学刊》2007,27(2):93-96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连生 《河北学刊》2007,27(2):91-93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荣孟源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工作,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史料学成果,凝结而成《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基础。荣氏史料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初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论定史料学在历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史料的阶级性论断,同时坚持史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从史料形式、性质、版本、内容等多重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加深对史料性质的认识;此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料考证的内容与方法,将考据、辨伪、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传统学术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料学和新闻传播史学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思考,是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甚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包含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过程性活动,缘此,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应该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一种涵括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史料体系。  相似文献   

8.
由于尚未建立起公认的古史史料学合理概念,对于古史的许多重要事实和相关问题现无法给出确定的认识.从古史史料学概念建设的角度看,顾颉刚早年提出的"层累说"之最重要的意义是表明了对古史记述资料的生成过程的认识是构建可靠的古史史料学概念的关键.但由于"层累说"可看作是神话学方法的一种实验性研究,与今所知古史传说资料发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对多系统古史记述系统的存在无解释;对古代实用性文字资料中出现的古史内容无深入分析;对大量非系统古史记述资料有关内容的存在无合理解释等原因,"层累说"的基本逻辑可能是不成立的,亦即古史记述资料生成的真实过程可能并不如"层累说"主张的那么简明.古史研究需为发展古史史料学新规范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9.
史学首先是史料学。中共党史作为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史料的准确、可靠。但目前党史研究中,有不少研究者不认真阅读资料,闹出了许多张冠李戴的笑话。这种现象警示我们,党史研究需要:(1)严谨踏实,认真阅读资料;(2)尊重史料,不割裂史料,更不能故意歪曲史料;(3)实事求是,诚实注释;(4)正确解读、应用资料。只有这样,党史才能成为信史,党史研究才会有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族组织经历大众化过程,宋代以降拥有广大成员,是民众性、宗法性、自治性的合法团体。它是家国一体专制主义的基础,又是实行民主政体的基础。宗族具有依附于政权及为其成员谋利益的双重性,作为民间组织,反映成员诉求、关注成员生活,它的宗法性意识形态是一回事,生活实践本身是另一回事。选辑资料取材于清代形成的各种类型的记录清代宗族史的文献,也部分取材于民国时期的有关图籍。图书文献包括实录、政书、史书、文集、方志、笔记、档案等各种类型,尤以族谱为主体。选辑汇录的宗族史资料有三个特点,一是尽量保持史料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二是官方有关宗族的方针政策文献与民间宗族活动文献的结合;三是资料拥有量比较多,约有200万字。这是就宗族史研究而言,同时对历史学的整体研究有特殊意义——为勾勒中国历史全貌提供丰富的不可缺少的素材,为史学的综合研究法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可能。它还能为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文献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提供学术资料,意义不凡。  相似文献   

12.
当代考古学对大禹在豫西晋南治水、禹夏地望在黄河中游之说的论证逻辑,是依据二手文献画出来的"图"去索一手考古遗存呈现的"骥"。因依文献所绘之"图"失真,求索方法以及考古认识之"骥"皆有偏差,结果不能成立。此举是用二手史料去牵引和诠释一手证据,颠倒了主证和辅证的关系,违背了史料学的基本原则。上古史的基本历史框架只能从考古和自然等一手史料中重建。二手的文献只有在经过形成过程分析并厘清文献形成背后的立场后,才具有史料价值。透过一手史料的分析亦足以证明,所谓大禹在豫西晋南治水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史料是历史研究所必须,主体与史料的关系是反复不断的对话关系。主体对史料的发现可分为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三个层次。史料三层发现的成因是:现实需要的引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激发,主体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导。史料三层发现启发我们应具有泛史料意识、史料平等的观念和重视史家修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5.
刘正 《殷都学刊》2011,32(1):17-20
利用考古学证据和古文字学史料,可以考证出商周时代有关善卷、蚩尤存在的真实可信的史料记录。西周中期的《厚氏谚 》铭文是迄今为止有关善氏保存最早的实证史料。而对《三代吉金文存》著录的一件特殊字形文字的破译,更是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关于蚩尤的最真实可信的、最直接的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证据。有关蚩尤文字史料在殷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出现,证明了在殷代中晚期蚩尤传说就已经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 ,史料的真实性是追求历史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影响史料真实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撰史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时造成的选择性偏差 ;二是由于撰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倾向性偏差 ;三是由于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诠释性偏差。这三个因素往往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在史学研究中 ,只有尽可能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才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澳门史的研究中,多位学者在解读有关何亚八的史料时,似有背离史料原意的倾向,由此而得出的一些结论也不甚准确。由此,本文就何亚八是否曾占据香山石岐、汪柏是否抚番徒而剿何亚八、何亚八是否被葡萄牙人击灭等问题,对相干史料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献史料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引人注目的学术潮流。以2004-2007年集中刊发的专题文章为主要考察对象,可将近几年现代文学文献史料问题的研讨成果大致归整为4类:文献史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文献整理的原则与方法;搜集整理与文学史的再审视;史料学建构与现代文学学科走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试图进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先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有相当的了解。近百年来,有很多学者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石峻、萧?父等。要掌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成就,就必须全面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系列成果。然而,与此相关的著作和资料书太多了,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系统地把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呢?最近出版的曹树明的新著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论文的写作是靠史料支撑的。因此 ,充分地占有史料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史料的真实、可信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基本前提。本文针对《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八辑中存在着的错误史料 ,为避免以后继续误用 ,通过大量的原始文献进行详细的考证 ,指出将冯军统错误地当成冯德麟的致命谬误 ,并考证出各个参与通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