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蓝,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市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市民社会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条件.构建新市民社会,将给中国政治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政治民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并将塑造起健康完满的政治人格,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创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化解初露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走向应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成长,以形成对政府和公权力有效制约和制衡的力量。市民社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并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市民社会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在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中国,可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构建市民社会,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方法治的发展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建立在成熟的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针对西方法治的形成、发展并走向成熟进行分析。市民社会的发展为西方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宪政的基础、孕育了法治精神并推动了法律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市民社会”是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个概念,并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近年来,这个概念引起了国内政治学界的浓厚兴趣,一些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①,用以解说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②。本文旨在理清“市民社会”概念的来源以及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探讨逐渐增多,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方面。(1)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促进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孕育中产阶级等。(2)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推动市民社会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市民社会创造适宜的政治环境、提供合法性制度支持;有助于塑造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3)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利益集团的竞争制约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作用;社会组织缺少独立性和持久性,限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少数极端反民主的社会组织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构成威胁等。反观这些研究还可以发现,学界对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讨论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市民社会决定论,过分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二是限制市民社会发展论,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消极作用。对这些认识误区必须保持警惕,从而正确对待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努力把市民社会培育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因素与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是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撮据马克思的观点,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政治国家,是法产生的基础。现代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在我国,要积极椎进法治的进程,就要积极加强市民社会的培育.促进市民社会的成长,以构建法治实现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但是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18世纪思想家提出的“市民社会”的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西方学者认为,市民社会只是伴随现代化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放弃了这一概念,认为使用更为确切的用语“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历经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过程,并在洛克与黑格尔那里得到代表性的阐述,由此形成近代政治自由主义者所持的“市民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观和黑格尔所持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观。在介绍市民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对民主之共性与个性的助益性,认为它在促进民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应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9.
西方思想家“市民社会”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市民社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源于在历史上市民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曾经是争取民主的主要力量,市民社会与民主似乎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源于在理论上重新把握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迫切要求。当代西方社会运动的发展是市民社会概念复兴的社会基础。在西方,由于当代社会运动的平民无产阶级性质,重新复兴的"市民社会"具有非传统市民社会性质,是某种新形态的"市民社会",明确这一点,或许对我国今天的社会建设能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市民社会及其同国家关系的讨论日趋炽盛,本文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基础,剖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内涵,并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市民社会与新兴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二者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具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基础,以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不同关系状态为背景,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并有着不同形式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英文对应词都是civil society,但实际上"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意指不同的组织和领域。在当今中国,公民社会指的是享有公民权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指向政治领域;市民社会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指向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市民社会已成为全球饶舌者阶层最钟爱的时髦词语之一。许多总统和政治家吹嘘它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关键。然而同网络股票一样,市民社会作为一个概念,其价值远远超出它表面上所显示出来的回报。为了避免将来大受挫伤,潜在的消费者须对其简况有一个较仔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财产权与民主政治:西方社会尚未结束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权与国家的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演进关系,但在整个西方民主史上,关于两者的演进关系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争论。对财产权的保障是促使民主政治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也有人认为私有财产权的发展将阻碍民主的发展。对民主于财产权的意义,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只有民主政治才是有效保护财产权的政治制度安排,但相反的观念则认为,民主政治并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财产权,它只能保护少数有产者的权益。这些争论的结果对国家作用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政府)的作用不断加强这一趋势来分析,社会大众对保障财产权和民主参与的双重需求促动了国家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与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的民主化 ,离不开相应的社会条件的支持。一个由众多独立、自主的社团所组成的多元社会 ,是民主制度建立、巩固的关键性因素。市民社会不仅可以对国家权力形成有效的社会制衡 ,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以及它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 ,是一个社会走向先进的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科学与西方的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与科学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自五四运动至今80年来,却又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原因很简单,五四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与科学而奋斗的道路走得太曲折、太缓慢、太沉重了,故虽老调,重弹亦不失为一种促进。西方的文艺复兴“发现了自然和人自己”(黑格尔语),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市民社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复兴,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市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已经形成,但仍然很不成熟,要建构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市民社会日益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种全新的分析范畴。市民社会在中国的出现 ,是必然的 ,但一个完善、健全、中国化的市民社会的建构 ,则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首先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历史梳理 ,然后立足于高等教育领域 ,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在建构中国市民社会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意义 ,并且在把这一构想提升到社会使命高度的基础上 ,作出了实现这一使命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初步考证,并指出了这些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或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意义。指出市民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市民社会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联合体,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明。市民社会是当今人类文明社会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