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宗教问题,从古代到今世、从国内到国外、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学术界、从宗教职业者及其信徒到非信仰者,都曾做过和正在做着种种研究,并且发表了诸多专著与无数的研究论文,真可谓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其中关于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认识根源、社会根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宗教及其文化生态嵌入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场域之中,既有基于民族民间社会演化传承的信仰形态,也包括“五大宗教”民族化和民间化形成的信仰形态。明代云南民族民间宗教文化重构中有国家力量与社会情境的影响,形成了“国家—社会—民间”三者互动嵌构的动态过程。官方宗教民间化与民间宗教官方化,是解读宗教文化生态的两条主线,从中亦可折射明代云南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间高利贷是唐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唐代民间高利贷对社会的影响和官方行为对民间高利贷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民间高利贷对社会的影响有破坏性和积极性两方面,尽管官方对民间高利贷持压制态度,但官方高利贷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民间高利贷的繁荣,提高了民间高利贷的利率。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的合法化路径,始终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陕北黑龙潭民间信仰最初通过文物管理所、山地树木园的非宗教身份获得合法社会身份。经过近20年的发展,黑龙潭于1998年终于在当地政府登记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以制度性宗教合法化的途径参考,它的"宗教"合法身份的获得理应就此圆满。然而,在2010年黑龙潭的景区规划中,黑龙潭的道观的身份似乎成为一种信仰表达的限制。对此,黑龙潭试图转变其管理者身份,从道观管委会变身为景区管委会,已解决道观身份与景区打造之间的矛盾。黑龙潭的"宗教"合法化问题因而转变成为民间信仰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活动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信仰在老年信徒社会支持系统中所发挥的功能,以及突发地震灾害后宗教的支持功能的变化.调查表明,四川藏区藏传佛教老年信徒的社会支持来源主要有:家庭成员、亲戚、邻居、寺庙神职人员、地方政府等.不同的支持来源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不同类型的支持又在不同层面上调节着藏传佛教老年信徒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宗教信仰对老年信徒来说仍然提供着常态生活中的归属、慰藉以及危机状态下的心理补偿功能.但在宗教世俗化、行为理性化的背景下,宗教对于老年信徒的支持在逐步式微.  相似文献   

6.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7.
中韩道教交流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交流方式。官方交流通常夹杂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民间交流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互动。就现存文献记录来看,中韩道教交流以官方交流为主,民间交流为辅,但实际上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在两国之间的道教交流中,道教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中国单向输入韩国,基本上没有出现从韩国回流中国的情况。道教传入韩国后虽未能发展成制度化宗教,却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的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与社团观念从圣经时代以来一直是正统犹太教信徒乃至全体犹太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社会观念,成为犹太宗教和犹太意识的基础.从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来研究犹太家庭和社团作为犹太社会两大柱石的意义,反思斯宾诺莎、马克思、马丁·布伯、卡普兰等现当代学者对犹太家庭与社会观念传统的研究和批评,有助于认识犹太宗教的本质意义和犹太人身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彦 《国际论坛》2011,(2):71-76,81
世纪之交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是绝对主义时代现代化长足发展的逻辑结果。觉醒派运动通过合法地位实现权力分享;伊斯兰—自由主义运动超越宗教和世俗的界限而实现多元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的整合;圣战派运动以暴力手段对沙特家族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多元化倾向,代表着公民社会发育的初步迹象,是民主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历史条件。民间宗教政治运动的滥觞,构成促进沙特家族政治改革和推动民主化进程的社会动力。由于缺乏共同接受的明确政治纲领以及克里斯玛式的政治领袖,沙特阿拉伯的民间宗教政治运动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联盟。官方统治基础与民间宗教政治运动之间的力量对比尚未改变,政治天平尚不足以发生明显的倾斜。  相似文献   

10.
在由官方、民间、宗教三大群体组成的科技文献作者群体中,明代仍延续着官方为主的传统.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科技研究仍以传统的实用学科为主.他们在知识与资料积累、创作条件、作品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带有相应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我国宗教事业发展更为迅速,而面临的宗教问题也更为复杂。随着全球宗教的复兴,我国的民间宗教也呈现出大范围崛起的情形,其信徒的宗教意识也普遍增强,并通过其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强大惯性发挥日益重要的社会性乃至政治性的影响。文章从民间宗教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其复兴的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相互关联,主张民间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在我国现有各类宗教信徒中,农村女性信徒占绝大多数。考察她们信教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宣教工作不力、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宗教文化诱导乡村文化环境失范等。农村女性信教对社会造成了诸如削弱基层民主政权、危及社会治安、妨碍脱贫致富、制约精神文明建设、异化亲情友情等危害。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强化载体,提升妇女思想道德境界;加大力度,提升妇女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优化素质、提高队伍管理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旅游论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前,学术界对宗教旅游认识较为模糊。根据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宗教旅游应是宗教信徒和民间信众以宗教或民间信仰为主要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既包括到宗教祖庭、名山圣迹去的长途旅游活动,也包括到地方宫庙去的短距离旅游活动。国际上将旅游概括为特定目的的旅行,宗教为特定的目的之一,宗教旅行与宗教旅游的提法可通用;若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出发,“旅游”与“旅行”有区别,判定时应就个案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政治中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共有或相通的宗教情感与心理 ,秘密结社是清中叶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间社会团体。它们在近代社会历史事件中有各种突出表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宗教与社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任何民间的民众的群体活动 ,尽管表现形式上有秘密结社的方式 ,但宗教无一例外不是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在我国现有各类宗教信徒中,农村女性信徒占绝大多数。考察她们信教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宣教工作不力、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宗教文化诱导乡村文化环境失范等。农村女性信教对社会造成了诸如削弱基层民主政权、危及社会治安、妨碍脱贫致富、制约精神文明建设、异化亲情友情等危害。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强化载体,提升妇女思想道德境界;加大力度,提升妇女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优化素质、提高队伍管理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间回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共同体,有其独属的文化个性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呈现。清代的官方权力体制在处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时显得无奈,这一方面说明权力体制在理顺社会结构关系上的能力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处在政治与文化边缘的民间群体,在险恶的社会境遇里为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不屈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17.
民间回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共同体,有其独属的文化个性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呈现。清代的官方权力体制在处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时显得无奈,这一方面说明权力体制在理顺社会结构关系上的能力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处在政治与文化边缘的民间群体,在险恶的社会境遇里为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不屈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18.
宗教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推动认同的形成与保持,因而宗教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建构个体身份的基本作用。宗教可以使意义体系趋于稳定,同时也能够加强个体关于终极实在的观念,使身份认同神圣化。对于个体而言,拥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就意味着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宗教完全有能力保持其身份的稳固与延续。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北京存在着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多种庙宇,其中有些神灵被纳入官方"祀典",有些则属于民间"私祀",但是否纳入祀典,并非"正祀"和"淫祀"的明确分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宗教因素相互交融,成为一种统一的宗教,这就是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的民俗宗教。民俗宗教体现在从国家礼仪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按照时令节日,在家中或到特定的宗教场所进行祭祀、祈祷、进香等活动,是民俗宗教最重要、最直观、最集中的展现。从明代中叶开始,围绕到寺观神庙的祭拜贡献等活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香会,它们的规模日趋庞大、组织日趋复杂。民俗宗教虽为社会各阶层所共享,但其内部并非混融无间,不同阶层和身份之间往往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间道教与傩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道教,北宋初年传入,南宋时有一定数量的宫观。明代贵州道教繁盛。贵州地瘠民贫,文化素质低下,与致力于宗教的形而上学意义的玄学无缘。为了争取信徒,传教者转而为信徒消灾弭难,趋福避祸,谋求现世利益,道教日趋世俗化、功利化。清代道士多以医药、符■、驱傩行世,宗教活动呈明显的商业倾向。民国时期和1949年建国后,道教低素质的传播,被当局视为迷信,屡遭限禁而没落。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在民间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和渗透力。道教巫术与方术的渊源,以及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使贵州道教沾染了浓烈的巫风雅俗。为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