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为研究对象,细致辨析了其中主人公"傻子"形象及其意识特征,指出了这一形象负载的再现嘉绒藏族历史、塑造藏族文化身份的积极作用,进而探讨了这一形象体现出的作家阿来的身份认同策略,积极评价了阿来对藏族文化身份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的写作技巧中,叙述视角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经过作家对文学创作的实践,他们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视角即"非常态叙述"视角。通过对阿来《尘埃落定》和方方《风景》的叙述视角分析,探求"非常态叙述"视角的叙事作用,即所带来的陌生化审美感受;纯净与突破常规的眼光对人性的赤裸揭示;寄寓了作者本身的价值干预。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离婚》表现了女性生存的处境和际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便可以发现,女人在父权制社会里乃是一种“对象性存在”。她们无法离开婚姻,无法脱离男人而生存,婚姻的依附性使女人无法改变父权社会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5.
以扎西达娃、阿来、范稳这3位作家的几部作品为对象,试图考察"新时期"以来汉语小说对藏传佛教文化表现的变迁,从而揭示藏传佛教这一元素在小说叙述中的功能异变,及其文化功能的意向所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具体分析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
以性别视角细读《色,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视角细读<色,戒>,小说叙述了民族抗日题材中的性别悲剧,在情节发展中写了女人与男人中的"这一个",隐含着作家关于民族与性别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藏地、藏史、藏文化孕育出阿来独特的文本抒写、文化视角及其藏族情怀。穿行于汉藏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其独特的母语思维和母语表达方式,用汉语诠释着“嘉绒藏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变迁。,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对藏族环境、藏族情怀的抒写凸显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阿来就是“嘉绒藏族”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借用叙事学中视角的概念分析了阿来的小说《空山》,认为阿来在写作《空山》时站在两个位置,一是山巅,一是当下,通过俯视与平视两个视角,俯瞰和回忆40多年时空里的机村,用抒情性的小说语言讲述了出现与消逝的机村传说,表达了人与自然、永恒与变迁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10.
继《尘埃落定》后,阿来的中篇小说《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再次出版.文章通过阿来两部中篇中"新写实"的文学现象的认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掉的诗意与浪漫的原生态文化,以及对这种"失落"情怀的追忆与叙述,并对这种以文学形式展示的文化原土关怀的文本启示,进行了解读与传达.  相似文献   

11.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一个傻子"我"的诸多生命经历体验--苦乐、成败、得失、祸福、利害、真伪、善恶、美丑,以一个民族智者的身份反省了"权本位"价值观念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主体历史方位感的迷乱,人性的异化与扭曲,进而审视了民族人文精神原生态.阿来从人文精神的角度隐喻了其作品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解读阿来小说中的几个主要意象“白色”、“梦”、“尘埃”等 ,剖析了阿来小说诗意叙事的艺术结构。认为阿来小说中的意象传达出梦幻一般的意味 ,充满了对人性、生存的叩问  相似文献   

13.
故乡赋予了阿来原乡人的身份与角色.揭去神秘,平淡而真实地记述西藏,是阿来作为原乡人在精神上寻找真正故乡的努力.从歌颂、反思到寻找和谐,阿来作品展示了一条清晰的寻根轨迹.通过人文地理的观照与审视,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层次、多角度剖析,表达了阿来自觉生态创作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人"是上义词,可以有男人、女人等为数众多的下义词.汉语的四字格成语和五、七言诗句等固定结构有使用上义词"人"代替下义词的传统.从语义和语法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极其复杂.从汉语的单音节使用传统、汉语固定结构对于语言使用的束缚、词汇衔接、最省力原则和关联准则的维度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上义词的使用利弊兼有.  相似文献   

15.
《大地的阶梯》是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阿来扮演着观光者、摄画师、写作家,甚至是导游等多重角色。阿来以归来人的独特视角旨在追溯家园写作的历史根源、现实原因以及其未来憧憬。纵观《大地的阶梯》,我们可以看到阿来作为藏族子民对脚下这片故土的诚挚热爱以及厚重责任,他以一种焦虑与担当的心态来正视家园面临瓦解的现实,用自己的文字去绘制美好的家园蓝图,去感召同族人乃至外族人一齐实现这幅蓝图,重建关乎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学是在女性被"误读"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即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女人是"原罪"、女人是社会的"失语者"。女性作家通过对自我精神需求的挖掘,用感同身受的体验,创作出了女性文学,其价值最突出地体现在:还原了女性本真面目,赋予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获得了社会肯定,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女性阅读视角。  相似文献   

17.
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作家。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像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中对独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中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独特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的反映与折射,又有对藏族族群的想像与摹写。阿来小说中的原乡叙事让人们不仅从地理空间上识别了他的故乡,而且从地缘文化的角度确认了藏族符码、重释了藏族历史。原乡叙事不仅是阿来的小说创作特色,而且是其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亦是其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承载。  相似文献   

18.
阿来的诗歌创作,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和读者的重视。但诗歌却是阿来文学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后来创作的重要开端。本文主要以他的诗集《梭磨河》为蓝本,探讨阿来诗歌创作的母题。阿来在诗歌中书写了藏地生活和文化,抒发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热爱,继而藏地书写成为阿来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母题。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李碧华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了富有叛逆思想和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度拷问,向"吃女人"的男性霸权文化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和有力的反抗.同时,也对女性自我弱势心理作出了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