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教会大学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新型建筑形态,是西方传教士与建筑师糅合西方建筑理念与东方建筑元素而形成的现代建筑样式,是中西文化双向成功交流的典范例证和有形史料。该建筑形态早期呈现中西合璧式风格,并逐渐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具有建筑学上的特异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被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教会大学建筑将西方的大学校园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引入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全新领域——大学建筑,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建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建筑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留美生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曼 《学术论坛》2005,(4):154-157
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留美学生成绩和贡献突出。他们学以致用、融贯中西,在中国近代数学、近代物理学、近代化学和化学工程、近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近代地学、近代农学、近代生物学、近代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创建、发展中,成为积极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实业家和知名学者,他们在学科的团体组织、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研究存在的方法上的局限性,即:受西方建筑历史研究影响的形式风格分类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筑风格变迁的线性设定.进而讨论了以"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事件·人物"多样化的角度研究和解读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自1920年西方引入信托这一金融产业后,开始出现一个经理人群体,这些经理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他们通过研究信托、从事信托实务经营、推动信托业界的联合,使这一纯粹的舶来品在近代中国取得初步发展。由此可见,经理人在推进近代中国信托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反映了一个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论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接触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 ,他们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启蒙力量 ,为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四川近代知识分子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封建主义的解体,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晚于江浙等沿江,沿海地区,大约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20世纪初年,四川近代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近代知识分子群,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群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政治觉醒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面对危机、挑战,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科学家群体是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形成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最初由传统"畴人"通过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教育转化而成,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发展,进入20世纪后逐渐壮大.伴随其群体的成长,近代科学家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政治倾向和鲜明的文化主张,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内蒙古的犹太人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和海拉尔,基本为俄系,他们不但为两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犹太社团和祈祷所,并创设了犹太人学校。对近代内蒙古犹太人史的研究,不仅可填补近代中国犹太人史和内蒙古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对于促进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留学生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以他们的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留学生首次将西方科学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的传播一方面有利于近代中国科学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留学生不仅在选习科目上侧重于自然科学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而且积极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1915年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的创立,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晶  过伟敏 《学术探索》2013,(4):131-134
由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背景和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的悉心经营和实业建设,南通兴建了大批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这些建筑是近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因其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幢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多次调研、测绘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因,并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四种基本的式样类型。  相似文献   

11.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传统与现代公民政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红太 《文史哲》2004,(1):147-153
中国传统政治、当代中国政治、现代西方政治在哲学基础、制度规范、权力结构、社会基础、政治过程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形态与特性。其中,当代中国政治与中国传统政治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性,而当代中国政治与现代西方政治却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创建中国的现代公民政治不可能照搬现代西方的政治模式。正确地总结中国传统和当代的政治发展的成功经验,参鉴现代西方政治模式的内在规律和合理性,创建本土化的政治发展模式,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当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于晓峰 《阴山学刊》2007,20(5):46-4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诉求。深圳小说跟进现实,如实地反映了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移民群体的身份焦虑、生存状况和现代性困惑,形成了一种经典的边缘叙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卓 《齐鲁学刊》2001,(3):62-66
鲁迅的心理小说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回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鲁迅心理小说多样化的内心独白和独具特色的心理分析、意识流表现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6,27(5):104-107
20世纪30年代的戴望舒以对中西诗艺的融汇化合,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诗歌世界,也初步建构起一种可贵的现代性诗歌品格,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向前发展。但是这种现代性并不完整,也并不纯粹,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杂质。如何提升中国诗歌的现代性品格,戴望舒的诗歌从正反两方面都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小说学走向成熟的百年。它的成因是:由唐至清,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了,明清评点派小说学应运而生,这是先期准备;20世纪之初,中国小说的“俗”性已经确立,有助于小说学融入时代、靠向民众;大时代,大话题,大手笔,催生了小说学大学问;中西文化大交汇,为中国小说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1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加速了转型并使其有了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新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榨油业和磨粉业在中国传统手工行业中地位显要 ,近代史上 ,在种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又表现出大致相似的演变过程和行业特征。榨油业中 ,渐有新式机器油厂的出现 ,并在各地次第发展 ,但是部分工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 ,而且旧式油坊的数量和产值始终占据行业的绝大比重。磨粉业中 ,机器磨坊的兴起来势颇为迅猛 ,产值在近代中国新式民族工业中位居第二 ,但机械化程度并不完全 ,同时 ,手工磨粉仍然并行不衰 ,长期来一直占有着绝大多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