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用定量、定性、纵横对比的方法 ,对四川人口的数量、自然结构发展、素质发展、社会结构发展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提出了四川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报告指出 :四川人口数量正处在低速发展时期 ,人口素质提高显著 ,人口地域结构正在朝现代化、城市化方向发展。但是四川人口已从成年型转入老年型 ,人口老龄化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素质与人居环境持续发展堪忧 ,阶层分化中的贫富分化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四川社科界》2004,(10):16-22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人口发展有何规律与趋势,这既是我省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将一年多来的研究成果汇报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援引国际、国内经验,把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或"人口红利";论证了中国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四川作为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对四川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在关联,而云南南部山区农村场域的特殊性显示了深入探讨借助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必要性.根据“倒U型”理论,将云南南部山区调查样本村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下收入分配特征与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静态上的契合性和动态上的规律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户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切入,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制度、资金、流向等三个主要难点,进而针对难点从三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现状:列宁认为:"集约化就是连续投入劳务和资本。"(《列宁全集》第13卷286页)按投入要素的种类和投入方式,我们把农业集约化分为劳动力集约、物质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资源集约四类。本文先从这四个方面衡量四川农业集约化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用"农业集约化综合指数"把握四川农业集约化的总体水平。1、劳动力集约化水平。主要指标有:"亩耕地农业劳动力数量"、"亩耕地实际投入的农业劳动力"、"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费用比重(V/c+V)。"目前,四川这三个指标的值分别是O.43个、24.56个工日和47.48%(后两个指标是1993年,中…  相似文献   

7.
谭安富 《兰州学刊》2014,(6):99-104
住房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刚性需求,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成本,住房保障阙与否会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推拉效应。当前,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主要有福利型住所、私租型住所、自购型住房、自建型住房、保障性住房五种形式,但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阙如。结合我国国情,未来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通过"三位一体"模式加强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两大群体的潜在矛盾应具有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两大群体关系的机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素质,促进两大群体相互交流相互认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公元2005年1月6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大陆总人口已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标志着我国的人口总量达到新的高点。这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因而,1月6日,对于我国的人口发展有很强的象征涵义。四川省在这一天总人口也达到8725万人,作为一名人口统计工作者,在这个特殊时刻,  相似文献   

10.
田毅鹏 《人文杂志》2015,(1):105-110
本文通过对C市城乡结合部若干村落的调查发现: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空间和通道,城乡结合部不仅吸纳了大量的以进城务工农民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同时也使这一群体在城乡结合部建立起初步的社会联结。这些基础性的社会关联主要包括血缘关联、租赁关联、社区关联、职业关联等,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联结体系。在使农业转移人口落脚城市的同时,也开始积累起进入城市最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为推进其完成市民身份转换,提供了基本的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生活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权利和利益,更好地促进他们适应城镇化带来的生活转变。该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考察方式考察安徽省合肥市大杨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考察其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生活适应性问题,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保障结构和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中央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诸如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巨大和城乡二元体制阻滞严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会治理体制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讨论了场所联结、场所依恋、物理环境维度和社区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心理融入的影响,并从环境心理的视角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社会融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在重点镇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家庭收入与对自身就业预期,进而影响其定居重点镇的意愿。文章在福州13个试点镇中随机选取390名农业转移人口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从当前与未来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家庭收入水平与就业前景预期对其定居重点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前景预期与家庭收入水平的建议,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定居重点镇意愿与能力,实现其城镇融入。  相似文献   

17.
肖俊生 《天府新论》2008,6(3):75-79
民国四川酒业发展较快且主要原料为高粱.高粱并不占有主要耕地,一般不作为口粮,也不宜深加工,用以酿酒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养猪业发展.酿酒业与高粱种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故酿酒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当予重新检讨.民初地方政府对酿酒业寓禁于征,至四十年代则采取鼓励措施,与传统观念的转换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