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上每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前期都是基本上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它的后期则基本上不适应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决定了它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却又征明了每一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都较前期快。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的前期,尽管原始公社制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由于人们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别缓慢的。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出现,较先进工具的使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才有了较快地发展。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2.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的产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而“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二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恩格斯非常注意“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分工在阶级形成中的作用。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正> 一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的来说,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小城镇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剩余,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情况下,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一定阶段性。处于形成阶  相似文献   

4.
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这一社会分工的存在、发展、完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问题上,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制造了很多混乱,破坏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肃清其恶劣影响,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工问题,就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我们感  相似文献   

5.
在宇宙的大千世界中,全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存在着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作为人类社会“全部历史的基础”的生产力当然也是如此。那么,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是什么呢?或者说,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哲学、历史和政治三个维度对国家的起源进行全面考察,既探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内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决定作用,也分析了自然环境、社会意识等外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重要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既是社会分工、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公共权力分化的产物,是社会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与其说马克思的国家起源观是典型的“冲突论”,还不如说它是“冲突论”和“融合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斗争过程的哲学基础和循环群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斗争推动社会的发展 ,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斗争过程得出结论 :其哲学基础是质量互变规律 ;分析质量互变规律和群论知识 ,得出结论 :质量互变规律和加法循环群是统一的。因此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斗争过程的哲学基础和循环群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登的《对普列汉诺夫论艺术起源的理解》一文,颇觉有争鸣的必要。为了弄清是非,深入进行学术探讨,特提出两个问题与何梓焜同志商榷。一、探讨艺术起源问题有没有必要从原始艺术的创作本身加以论述? 何梓焜同志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他看来,论述原始艺术的起源,只要从原始艺术与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去论述就够了。他得出结论,艺术起源的谜底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谜底一样,“归根到底正是应当到生产力的发展中去找”,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蒂是由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式与结论未免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相似文献   

9.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日本社会出现了城市运动。由于日本的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城市社会建立起来了。本文从幕藩体制、社会生产力、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等方面,探讨日本城市运动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初期是没有城市的,当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产生了城市。由于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工商业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也就必然引起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城乡利益的对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分工最终也导致了城市的产生及其发展;反之,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中心城市。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  相似文献   

12.
封建城市,中古各国皆有。东方封建城市和西方封建城市比较,各存在一些特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形成及作用何在?本文对此谈些浅见。不当之处,欢迎指出。东方封建城市指东欧、东非和亚洲封建国家的城市,西方封建城市指西欧、中欧和南欧封建国家的城市。一、东西方封建城市的起源不同要研究东西方封建城市的特点,必须了解历史上城市的起源和演变。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使用是生产力的巨大  相似文献   

13.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本文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和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中,认为商品经济的产生要比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更早。商品经济产生的最初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有了剩余,才产生了最初的偶尔交换动因;而不同劳动生产物之间的交换,是因为存在着部落、民族,因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所造成。从而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因居住、生活自然条件差别所造成的劳动产品差别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今年发出的一号文件指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发展商品生产与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正义观立足于其唯物史观之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基础。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的发展和成长内蕴于人的本性之中,人的本性是不甘于现成性的;这种发展的理想是成为"总体的人",也即全面发展的人、健全的人。同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分工会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现代社会分工的极端化会走向它的反面即自由劳动、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异化的财富积累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这些财富将成为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阶级的产生,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后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阶级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一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是一个低级社会形态被高级社会形态代替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过程就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社会基本矛盾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适合的循环上升过程。这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历史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要推动历史前进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矛盾运动,是决定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弄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对于掌握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仅就当前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讨论中大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阶级的产生,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后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阶级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一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