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运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家庭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人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养育方式、人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显著。在家庭养育方式中,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在人格因素中,精神质、神经质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内外倾、掩饰性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2.人格在家庭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因此,可从塑造高质量家庭氛围、加强学校针对性心理辅导与教育、提高个人情绪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积极影响。选择符合抑郁情绪诊断标准的在校大学生50例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中医五行音乐干预;选取符合抑郁情绪诊断标准大学生32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施乐时间每周2次,每次30min,时间6周。观测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6周后SDS、SCL-90抑郁因子得分低于6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6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五行音乐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改善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人格类型对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RRS)?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和贝克抑郁问卷对4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反刍思维?神经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刍思维及其3个维度均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开放性?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结论:症状反刍与神经质水平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问卷对442名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其中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抑郁情绪越严重者,自杀观念越强烈;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大学生是自杀观念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因素是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好情绪状态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深入了解双性化对健康情绪状态的意义,为大学生消除负性情绪干扰,从容处理各种生活事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贝姆性度量表(BSRI)、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6名在校大学生的性度和抑郁焦虑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在男女大学生中存在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四种性别特质类型,双性化人格特质者的抑郁焦虑水平最低,其次是男性化,最后是女性化和未分化。结论:从情绪状态的角度看双性化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情绪的调节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情绪的主要特点是:丰富性、强烈性、不稳定性和情境性;自卑、焦虑、抑郁、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遗忘调控、宣泄调控、升华调控、语言调控、音乐调控等方法能有效调节大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就业意向高年级大学生抑郁焦虑的程度及差异,探究不同就业意向大学生的抑郁焦虑与其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及影响。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抽取的大学生分别施测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名不同就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不同就业意向群体在抑郁与焦虑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意向为考研的大学生情绪最稳定,意向为自主创业与出国的大学生负面情绪最突出,亟待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整群分层抽取了1—4年级大学生341名,使用状态焦虑问卷(简称STAI)、抑郁白评量表(简称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简称SCSQ)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焦虑有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相关,指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会有助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减少,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实施情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个年级精神病性、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因子高于全国常模,而其他、敌对和人际关系的因子低于全国常模,2012级大学生因子高于2013级和2014级,2014级因子最低。为此,从思想政治情感视域关注高校学生情绪状态,提出控制负性情绪、宣泄负性情绪和保持正性情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抑郁大学生为被试,运用PDP加工分离程序,并在被试筛选和刺激词选择中剔除焦虑可能导致的污染,探讨抑郁个体识别情绪词的MCM认知机制。结果发现:抑郁个体内隐和外显记忆出现了分离;抑郁个体对负性词语的提取过程更多是内隐的。  相似文献   

11.
政治情感是形成政治观的基本因素,健康的政治情感促进积极政治观的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呈现理性与非理性、功利性与淡漠性、稳定性与冲突性并存的特征。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和高校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等。对高校来说,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政治情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观教育的内容、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构筑一个能够促进大学生政治情感健康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教师威信与教师情感是密切相联的。教师情感影响教师威信。女学生对教师情感影响教师威信这一结论较男学生相比强烈些;乡村生源的学生比城镇生源的学生更认为教师情感影响教师威信。在此问题中,文理科生和高低年级学生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运用高师生职业气质问卷对高师生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气质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 :1.高师专科生在情绪性、亲和性上存在年级显著差异 ,在情绪性上存在专业显著差异 ,在表达性上存在性别显著差异 ;2 .高师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表达性、亲和性、情绪性、容让性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专科生得分高于本科生 ;3.高师生和中小学教师在问卷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教师得分高于高师生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其中情商教育日益重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育对当今大学生情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注意和重视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和核心。从多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指数。  相似文献   

15.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文章主要分析了情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是意向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中介,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情感的忽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环节,以情感为对象和目的,做到以情、知、行、境育情,并正确处理情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特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德育的灵魂,但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对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的怀疑甚至否定的看法。通过对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及其独特性的探讨,文章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设计理论课堂中试用“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行为主义(理论)为辅”项目教学法,以此改变高校课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该教学法借室外项目的任务活动,消化室内灌输式的教学内容;以自由开放、实践促理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设计理论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态危机。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构建心理素质教育的调适方法和预防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表现为竞争意识增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追求人格完善等。但也存在消极心理,如情绪不稳、信心不足,自控力差等。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主观因素,应该着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