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平化组织结构在企业的成功运用,为公共组织变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借鉴模式,让我们看到将这一模式运用于政府组织变革以实现对传统的官僚层级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的可能。同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也为扁平化组织创造了条件。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点和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缺陷,提出优化政府组炽结构,构建扁平化政府组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独立组织形式,由政府授权其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但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不健全,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对社会组织的公共权力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则变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庞杂的公共组织群体要想适应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就必须选择变革的路线以谋求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公共组织中的传统文化对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起根本性决定作用。因此,为适应变化,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公共组织变革的应有之举。这就需要将组织的传统文化与公共组织的变革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公共组织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看,政府职能揭示的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实际上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新塑造,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的再造。  相似文献   

5.
段凡在《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撰文指出,权力更准确地说是公权力,简称为公权。一则基于权力主体而言,权力的行使者,必须是公共机关或准公共机关(社会组织)。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公权力主体。政党并不是国家机构,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历史、国情等原因,执政党的决策和指令,能够通过国家机关得以贯彻和实施。所以,执政党的权力也是公权力。二则基于行使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权力准确地说应该是公权力,而不是所谓的“私权力”。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自治的平台与载体。村民自治发展从本质上也是自治组织变革的过程。自治组织建设直接决定着要素整合、组织形式与自治效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微观公共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以落实民主价值为元目标,但具体目标存在时空差异。自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有机自治体。自治体建立的关键在于粘合成员,主要通过两种关系实现,一是社会关系,试图利用共同价值与整合社会单元的方式重新粘合村民;二是经济因素的运用,利用农村集体产权性质,将组织转为政经合体的自治变体。在有机的自治体中,依据成文的自治规则,通过组织架构完善与组织程序运转实现自治有效。同时,自治过程需要对政府与市场环境系统进行适应与运用。因此,有效的自治模式是在组织与成员既定关系调适下和适应外部环境变革中,追寻特定具体目标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欧盟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普遍的社会合作实践源自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同时社会合作趋势又同劳动力市场变化密不可分。目前,欧盟不少国家依据企业链式思维尝试重新定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整合社会合作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合作链条或网络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协议或合同,它更多意味着权力的重新配置。合同制度安排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合作模式的不同。欧盟国家多元化的文化为社会合作实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为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学校再造需要教育(市场)资源整合、学校公共权力和学校组织文化的三结合,是“三位一体”的系统再造工程。现代学校成功再造的外化形态,即始终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和谐学校”。  相似文献   

9.
从统治到服务: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逻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经历了由统治、管理再到服务的逻辑转换。在古代社会,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排除了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可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只能是权力导向的统治主客体关系;到了近代社会,等级化的官僚行政垄断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允许政府之外治理力量的存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定位只能在单向度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思维框架下进行适当调适;随着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尤其是强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作用,由此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正在走向多样化良性互动的新愿景。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社会组织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与政府合作共治、参与立法过程、维权等方式制约政府权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政府社团管理体制和社会组织自身治理机制、代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影响,社会组织制约政府权力的态度不积极、能力不强、制度化程度也不高。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制约政府权力的绩效,须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自主性,提高社会组织参政议政与维权的积极性;改革人大、政协联系群众制度和行政机构公共政策决策制度,提升社会组织参政议政、制约权力的制度化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公共行政的发展,公共事务权力不断从政府向社会转移,非政府公共组织作为公行政的主体也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然而其在自治管理过程中,往往依其规约或者行规对其成员行使一定的制裁权,那么这种处罚的性质如何,和国家垄断的行政处罚有什么联系,能不能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等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非政府公共组织处罚的法律性质分析可知,如果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公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渗入公权力的因素,那么该权力就应具有准“行政处罚”的属性,应当纳入行政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有着双重属性,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其一,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其二,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属性。这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权力形式,也可以成为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手段。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必须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转型和创新相脱节而导致的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市场经济不可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政府的职能不在于主导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在于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提供制度保障;创建现代公共管理政府,除了实现从权力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外,还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组织,创建新的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实现依赖于强而有力的村社集体。"帮扶型"村庄治理旨在对软弱涣散的村社集体进行组织再造,而非损害村民自治。农村社会自身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整合方式也需要相应变革,即从主要依靠命令、行政、动员等自上而下的简单整合转变为强化服务、法律、利益引导为主的有机整合方式。不同治理力量在组织再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即积极的治理力量要吸纳,与国家政策相抵牾的消极治理力量予以说服和拒斥,村庄内部平衡的固有治理力量则要放任和维持。不同的规范整合方式使村社集体具有了合法性,保障了村民自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心的理论问题,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都以回应公众诉求为己任,但两者回应的机制不同,非政府组织以其回应的灵活性、高效性、精准性、积聚性、内在动力性优势在不同层面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回应社会公共需求或提供准公共物品,一方面可以壮大非政府组织自身力量、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鉴照政府回应机制的完善,促进以官民合作为特征的治理和善治,进而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绩效和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的主角,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对现代国家追求立宪主义的目标而言,非政府组织的民主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制衡公共权力和促进公民社会成长;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功能则主要体现在整合调控多元利益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技术变迁与企业组织演进的关系,并用自然选择模型解释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目的是提高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在组织再造过程中,技术与组织结构应保持协调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因此,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变革,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论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及其主要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影响和调节经济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公众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加强以及顾客偏好外延和内涵的同步拓展,若干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显露出更多的是弊病而非优点、是僵化而非创新、是代价而非福利.通过分析西方"政府再造"的背景和原因,指出政府的行政理念、组织原则、运行方式都在经历着平静但深刻的变革与再造,同时提出政府再造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措施设想.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大学自治和政府控制权力之间的相互博弈反映出大学与政府在学术和绩效上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公共管理六大权力组织都对其发挥影响,其中政府的权力是最主要的。根据公共管理权力结构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政府权力在大学运行中存在着三大模糊与困境:大学自主办学权力缺失、非正式政府组织的权力边界模糊、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相对有限性、形成以学术为导向的权力结构是其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公共权力边界是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界限,它本质上体现了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系。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共权力与市场、社会边界的调整和再造,形成科学的公共权力边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言,我国的公共权力边界划分日趋清晰,但也仍然存在着内部边界重叠交叉、外部边界规范化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权力效能的提升。公共权力边界受到政治体制、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应当重点从政府职能定位、社会力量培育、程序正义规约、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来入手为公共权力运行设定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