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与相关工作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焦点,国内外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元分析、现场研究都得出了自我效能感与组织成员绩效、态度等存在这显著相关,但在两个向度、测量工具以及与工作态度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3.
探析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的混合模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工具软件对获取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自我效能感及员工创新行为的得分都较高;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均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还能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调节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凯 《管理学报》2008,5(3):463-468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首先,回顾和剖析了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本质、内涵认识、形成机制和组织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学前沿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对某大型国有银行武汉分行的31个支行共36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高绩效工作系统能显著促进员工幸福感(提升工作活力、降低情绪耗竭),员工自我效能在该作用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产出,还能通过培养员工获取幸福的能力,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最后,建议未来有关研究应关注员工期望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幸福感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自助服务技术(Self-service Technologies,SSTs)为代表的基于技术的服务创新日益成为服务营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商业银行的网上服务为背景,创新性地拓展技术接受模型,探讨消费者差异(自我效能)和企业差异(企业形象)及其交互作用对消费者评价和使用SST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决定了态度影响使用意愿的程度以及企业形象对态度与使用意愿的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与数字化的深入使员工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也给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全球治理目标。本文基于一个七维度的体面劳动主观构念,探讨了体面劳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通过对517份主管-员工匹配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表明体面劳动的实现可以显著促进员工创新行为,且工作投入和工作自我效能在体面劳动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可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帮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对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助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季百乐 《经营与管理》2014,(12):134-137
笔者在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同一性、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的关系新模型,旨在探究影响自我管理的前因变量,并论证可通过调节这些变量,从而达到提高个体自我管理水平的目的。已有前人就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是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仍属空白。笔者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模型,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阐明这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在面临着技术革新、组织变动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由于市场风险的存在,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在此形势之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这也就导致员工压力增加,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员工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为当前形势下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是组织中强有效的管理工具,组织中的管理者也认识到信任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组织中的信任往往不能促使员工绩效和组织产出达到期望值.心理授权不仅能够提高组织中的信任水平,同时还能够加强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正相关关系(即心理授权对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正的调节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产出.本文采用层次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此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部分支持了提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绩效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  张勉  杨百寅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146-151,145
本文构建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组织承诺在绩效评价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绩效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而组织承诺对绩效评价和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在绩效评价的不同层面上有所区别:对绩效评价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对绩效评价程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今后同类研究的方向和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北三家制造企业的418位下属及其直接主管的问卷调查,检验了员工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与其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工作嵌入在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对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下属的心理授权完全中介了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工作嵌入调节了心理授权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工作嵌入程度低时,下属的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强;工作嵌入程度高时,下属的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较弱。此外,指出了研究结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艳虹  肖石英 《管理学报》2006,3(3):324-328,346
组织公民行为虽然是员工的一种职责外行为,但因发生在工作过程中,从而对员工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以“利于组织”和“利于他人”2种行为倾向为基本维度,将组织公民行为细分为理想员工、忠诚员工、交际型员工、个性化员工4种类型。然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工作绩效成正相关关系;4类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索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拓展相关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都十分有益。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对强制性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得出了强制性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三大类属:个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个体因素在客体因素或环境因素对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影响路径中起中介或调节作用;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强制性公民行为的交互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15.
很多研究者关注企业组织环境下个体如何获取和输出知识、以及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与其前因和结果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未考察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二是鲜有研究将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同时纳入研究范畴中。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希望针对以上问题,考察企业环境中个体获取知识能力和输出知识能力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对216个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获取知识能力能够提升个人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出知识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而且为企业推动组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管理实践中,只有在组织中对人们"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组织公民行为,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的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关系质量视角出发,探索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虚拟社区的特点,提出移动虚拟社区治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以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和成员-成员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的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知识型移动虚拟社区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构建与成员嵌入对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都有显著影响,而社区监管和信息保护却只对成员-成员关系质量有显著影响;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但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更大;移动虚拟社区治理能够通过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和部分通过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公民行为是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所提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特定的表现形式,指的是同事之间在非工作需要情况下的帮助行为,其结果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成绩并最终促进团队和组织的运行。文章首先提出人际公民行为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并介绍了人际公民行为结构的发展演化,然后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指出未来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quity theory, equity sensitivity,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everal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whether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 in their equity sensitivity orientations; whether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 in preference for benevolent, equity sensitive, and entitled situations involving a case scenario; and whether cultural differences impact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