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乐园>延续了黑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黑人团体由追寻净土重建家园的自由斗士变成墨守成规、闭关自守的顽固派的故事,批判了黑人种族在追求种族归属时的错误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
“君子固穷”这个传统观念,一向被士人作为道德标准所坚守。通过对《黄英》中主人公马子才和黄英姐弟的形象分析,可以看到这一传统观念在新观念的冲击下逐步动摇、瓦解的过程,可以肯定带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色彩的新观念的力量和作家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相似文献   

3.
《尚书·禹贡》是我国自有文字以来首次阐述人与地关系的经典.《禹贡》划分王朝的疆域为九州,并建立五服贡纳制,反映了夏代是产生中华文明中心观念与多样化的文化生态认知体系的历史阶段,并首次接触到地理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房瑞丽 《兰州学刊》2005,(6):263-265
本文作者认为"子夏门人"为<竹书·诗论>作者身份最科学的界定,并指出它在对儒家<诗>教精神承继中,发展并表现的新走向,对"言"的重视则表现出作者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思潮的产生。在晚近,心理学家们又利用马丁·布伯的思想去研究家庭治疗、女性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7.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8.
威廉&#183;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熵贯穿了全文的主题与结构.以熵化这一全新的角度探索了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超人形象,他是作家超人英雄观的显现。马丁·伊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伦敦的超人英雄观:他的超人是野性的,是复杂矛盾的,是追求完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儒家的"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从时间、真理、虚无、语言四个角度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进行阐释,以便更深刻地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境域和“新”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喜 《文史哲》2003,2(3):110-114
面对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路径 ,一般唯物主义缺乏在世的“存在论领会”,后人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也存在误解。当唯心论把一切存在者“引回到主体或意识”时 ,却始终不对主体或意识的存在方式进行追问 ,这同唯物论把“存在”或“实在”与物质等同一样 ,在方法论上错失了其存在论基础 ;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者和他的对手 ,按他们各自的方式 ,将马克思哲学读进了西方形而上学里面 ,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路子似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一种创造性对话  相似文献   

14.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3,(5):97-106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作为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其理论缺陷也不容忽视:它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颠倒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混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其在实践中的负面效应:对效率的片面追求,从而在现实中放弃了公平。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需要调整,或应该淡出。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儒家的经济思想中最具代表性,他主张的民本经济思想中,对于“民”的重要地位的肯定,更能体现孟子及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本位的思想理念。研究孟子的“民本经济”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徽商勾结、垄断”说是一种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对徽商名誉的侵害。迄今尚未发现有人曾对该说法提出可行性论证。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等,是该说法的学术破绽。今后仍坚持该说法的学者,则应出示自己的论证成果,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仿聊斋派构成了“后聊斋”时代文言小说创作的主流,它的产生是传统复古风气、小说创新空间萎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而其依附性的宿命和原创性的匮乏又使它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困境。从它对《聊斋志异》的接受来看,由于仿聊斋派在连续性与变异性、熟悉度与陌生化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支点,从而形成了继承多于创新的局面。同时仿聊斋派和原著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微妙,既是双赢互利,又是相互牵累。  相似文献   

19.
儒家把天命视为人的德性的来源,要求人“知命”、“畏天命”,以成就君子人格。儒家又把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归结为“天”或“命”,但没有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要求人“修身以俟时”、“造命”,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提出了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尺度"思想蕴含着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以及深刻的和谐理念.马克思"两个尺度"思想在我国当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视人民的主体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