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经营规模问题的思考牛凤瑞以实行家庭承包制为契机,中国(大陆下同)农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十多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和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于是农业规模经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就中国农业(狭...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第一任农林部总长,对发展农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宋教仁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宋教仁主张从加强农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设立金融机关和教育机构、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研究宋教仁的农业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掌握犁耕技术,而且使用畜力于犁田耕地,对新疆农业发展史研究是关键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科学论定,主要必须依凭考古工作的成果。从耜耕转变为犁耕,并使用畜力,是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曾经历过的一次重大革新。它曾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由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中国农业连续五年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结构性调整也正逐步推进。但多年来,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是支撑中国农业增长的根本要素这一状况并未得以根本改变。通过测度省际间农业生产力成长水平可见,技术退步是造成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趋于下降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定量考察影响农业生产力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时发现,部分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能够达成政策的初衷,有必要做出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5.
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战勇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论断。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最近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就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中国的发展,民...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发展经济学认为,完全依赖于农民祖辈一直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当代中国农村的主体生产力,仍然是依靠人力和手工工具来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中国农业基本是传统农业。中国的传统农业除了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同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一样之外,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和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中,又有自己基本特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化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机制的困境及其改造改造传统农业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不懈的经济行为,中国也不例外。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农业改造步入突进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判断,当代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混合的特殊时期。但是,这一阶段农业机制的演化,又使农业陷入了结构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传统农业机制的生产力增长潜力已达到了极限,集中反映在两点:一是在现有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投资报酬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势;二是作为中国农业主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土地和劳动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贡献日益下降。由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畴看,农业近代化即农业资本主义化。农业近代化以封建立地所有制的变革为序幕.不仅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生产力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农业走向市场,使农业摆脱传统农业的制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道路不同,中国近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农业近代化。中国自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一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约二百年的缓慢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因此,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已经产生了体制再度创新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背景下,面向二十一世纪,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推动江西农业沿着这一方向发...  相似文献   

10.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科学技术需要经过一定的推广机制才能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也是意在其中。在中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越发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需要合理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优化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 ,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儒家文化作为知识文化 ,适合农业社会 ,不适合工业社会 ,但特别适合知识社会。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 ,儒家文化曾衰落了一段时期 ,而当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时 ,儒家文化则会再度复兴。儒家文化的复兴反过来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札记)晓亮一、生产力学是理论经济学生产力学是理论经济学这个观点,1980年11月我曾在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过,当时我还写了《关于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及其内涵》一文,想构筑生产力学的基本框架。现在看来有些说法并不准...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生产力不断解放、生产水平逐渐提高、在继承与革新中互相推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农业生产体制、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迁,也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  相似文献   

14.
<正> 邓子恢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改造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中国合作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农业合作思想,为我们今天研究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展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政策。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犤1犦“六大”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1928年12月,湘赣边区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陈高云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经营之路。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产有两种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利”)为直接目标,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常常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结果表现出来,因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然与义利观产生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般说来,利泛指利益或功利,与义相对特别是指个人的私利;义泛指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或道义,也可指道义所要求维护的公共利益。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经久不衰的“义利之辨”,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体现出一种着眼于整体利益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力与产品价值的形成目前我国农业在大发展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人都在增加投入、改革土地制度、发展规模经济、劳动力转移、搞好分工协作等方面为农业找出路.而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应当从农业生产力的特殊性质与实际状况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方针与办法. 过去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曾脱离实际地提出要在“六五”期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认为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过分强调农机、化肥、农药等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社会发展与三次社会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200多万年发展历程中一共发生了四次大革命,造就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两次现代化的洗礼,而这些根本性的变迁都是围绕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展开的。在这一过程中,又经历了由原始的采猎社会向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三次社会转型。尤其是第三次社会转型的发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年来曾引起争论,大家意见很有纷歧,争论的焦点是生产力应不应该成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现在,我想提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由此引起大家更进一步地讨论,并求教于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