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月书店不但出版著作、译著,还担任着《新月》月刊的出版与发行。新月书店广告的主要阵地是《新月》月刊。新月书店在《新月》刊登的译著广告体现了新月派的翻译思想。以译著广告为视角,从翻译选材、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和翻译态度等方面,探讨了新月派的翻译思想。翻译选材上,新月派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通过翻译探索中国新文学建设,寻求社会进步的良方,并致力于推动国内学术和教育的发展;翻译标准上,主张忠实、流畅、传神;翻译方法上,灵活多样,主张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翻译态度严肃认真,通过翻译校对,保证了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对中国文学进行革命,并形成了以《新青年》为阵营的新文化运动团体,促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但随着该运动的深入发展,其主导者由于各自的主张、观点和思想的差异,使得他们内在的矛盾与分歧日趋明显,并最终由于信仰的不同而分裂。本文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试分析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看《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对中国文学进行革命,并形成了以《新青年》为阵营的新文化运动团体,促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但随着该运动的深入发展,其主导者由于各自的主张、观点和思想的差异,使得他们内在的矛盾与分歧日趋明显,并最终由于信仰的不同而分裂。本文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试分析其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人权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影<刮痧>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活标本,主要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冲突,而其中中西人权保护观念的冲突可以说贯穿于该影片的始终,这主要体现在家庭管教孩子、中西医治病疗法、孕妇与胎儿权利等三个方面.然而,该影片结尾同时也说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只要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对话,克服各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有关人权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协调和化解的.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人权保护对主权这一传统规则形成了冲击,削弱了主权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以利比亚战争为视角,寻求人权和主权结合的合理路径:应当结合传统,立足《联合国宪章》,在联合国这一舞台上,完善联合国安理会的执行机制,这将有助于对人权进行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上主权原则与人权理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美国所奉行的人权外交严重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全集·书信>共收录<致胡适>35封,主要涉及教学,新文学运动发展,求助,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爱情婚姻等5个方面的内容.解读梳理这些书信,可以对沈从文和胡适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胡适之于沈从文,是亦师亦友的人物.在沈从文的文学人生中,与胡适相识相知的一番经历,对他影响极大.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的思想,始终为沈从文所心悦诚服.在创作上,沈从文是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重庆学者郑宾于,曾因北京文化学社出版的《国语文学史》致信胡适,并得其回复。两人的书信往还,既可进一步丰富郑宾于的行实,同时,也长期为胡适研究者忽略,可为《胡适书信集》补遗。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适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坚持政治统一,反对武力统一.他提出以国会制度和均权方式维系国家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剿共"政策,主张通过内政改革消弭政敌,造就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的对日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伴随日本侵华的推进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 ,胡适的对日主张大致经历了外交解决、反对作战和备战与交涉并行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印度在人权问题上的态度是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承认国内存在的人权问题,主张自身采取措施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贱民问题是印度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特殊的人权问题。自独立以来,印度通过立法、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措施全方位地推进贱民问题的解决,使贱民的人权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民主宪政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倡导宪政,反对独裁专制,认为宪政在中国是可行的,只有民主宪政才能建设强有力的政权。他主张通过民主法治团结人民,约束政府,以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月派文人向往着西方的民主自由,讲求的是绅士的风度和做派;但同时其思想内核又摆脱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复杂性折射在他们看待现实的眼光和态度中。从新月派文人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新月派文人对现实矛盾解析的有失肤浅和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实际,轻“主义”;重实证,轻盲从;重方法,轻内容;重求是,轻权威;重创新,轻咸说,构成了胡适学术品格的基本特征。这也是他的独立人格在学术领域里的延伸,是作为一个史家批判与创新主体意识的表现。何时,也是史学繁荣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胡适怀疑成癖、考据成瘾、崇洋成病、方法成狂、问题成论则是他学术品格的缺陷,当然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政治人格、思想性格及时代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缺陷是胡适学术品格中次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创刊的《新路》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批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第一刊。它在蒋介石国民党一党专制体制刚刚建立尚未形成完善体系之际,就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包括对训政理论的批判、对《国民政府组织法》的批判、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制度的批判、对国民党外交政策的批评与建议等。杂志刊登的政论时评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争人权、争法治,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行宪政的先声。其对宪政、法治、人权等民主思想的追求和讨论为日后的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舆论基础。但《新路》同人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批判是以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国家唯一合法性代表之地位为前提的,换言之,他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这种对国民党"欲拒还迎"的矛盾态度,既是其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矛盾的体现,也是其政治价值追求与现实政治冲突的体现,是资产阶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必然选择。与《新月》相比,《新路》能从各种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进行学理层面的辩驳、制度层面的剖析、现实层面的揭露,而《新月》更多的是对法治和人权的诉求,有将政治问题简单化约为法治问题的倾向;《新路》处处以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来衡量现实政治的成效,而《新月》则更多地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角度批判现实政治。《新路》批判的言辞也比《新月》激烈得多。  相似文献   

16.
胡适《词选》对唐宋词进行新式标点和新诗体的分行,在凸显意象群的同时,部分破坏了词的完整意境.《词选》的标点、分行等体例上的形式特征,显示出胡适在受西方文学样式影响下的词体革新思想,也表现出在新体诗尝试之初期诗词合流中词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权利原理看主权与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权利的观念将主权与人权从理论角度作出分析 ,主权 (对外 )与人权同属权利范畴 ,拥有一致的本源与理论基础。要实现国家的独立与人民的权利 ,一个强有力的主权国家是其唯一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胡适关于党际关系的言论是少而低调的。胡适的党际关系主张存在较大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紧张。在自由和保守之间胡适慎重地思考着现实政治中的党际关系问题,努力寻找实现政党政治的现实推动力,但结果使他失望。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观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