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期,近代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形成了近代亚洲第一次革命高潮。与此同时,1848年民族民主革命的烈火也燃遍了整个欧洲大陆。“这次革命到处都是由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4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东方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同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彼此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拿破仑战争对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但是,这场战争到底是侵略掠夺、制造浩劫的战争,还是推动欧洲大陆历史进程的战争?对此,世界史学界的看法极不一致。本文对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陋看法。一、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 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否定拿破仑战争进步作用的人,首先否认拿破仑时代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他们以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为界,把这之前涂成红的,把这之后抹成黑的,从而把拿破仑及其战争的进步作用否定了。这是不科学的。拿破仑时代和大革命时期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个时期的战争双方,一直没有改变。“反法同盟”一方,目的仍在于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秩序;法国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仍是保卫自己的革命成果,打退外国干涉者的进  相似文献   

3.
1871年在欧洲大陆升起了“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曙光”。令人扼腕的是她仅仅存在了72天就逝去了,然而,她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这就是:无产阶级要想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4.
1792年3月,吉伦特派代表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捍卫大革命的果实,并抵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吉伦派的主战动机主要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希望借助战争消灭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把他们的革命信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场战争客观上粉碎了欧洲君主制国家对革命的干涉和在法国复辟君主制的企图,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但对奥宣战过于鲁莽仓促,加上吉伦特派行动上的不果断,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一战后欧洲革命高潮是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实际上这种认识不符合欧洲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这次革命高潮是多种类型、多种性质革命运动的汇集,其中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进国家争取民主权力运动等形式,在这三种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进国家争取民主权力的运动构成了这次革命运动的主体。决不能因为革命高潮存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扩大为整个高潮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因此,对这次革命高潮要做历史分析和定量研究,不能以革命高潮的统一性取代各国革命性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国教会,并借用宗教改革思想——清教作为自己革命运动的旗帜。本文试图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特点以及由此给英国革命所打上的保守性的印记,略陈管见就教于史学界。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中世纪反封建运动,德国农民战争以及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都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这是绝非偶同的。人所共知,天主教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罗马教皇是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教会僧侣是披着宗教  相似文献   

7.
政治神学创立于欧洲,但是现在已经转移到第三世界。政治神学在其早期阶段是在欧洲政治活动不断高涨的激进运动的背景中提出来的,这场运动最后在欧洲大陆的大街上和各个大学的校园里爆发出来。如今,政治神学已经传播到国外。接着机枪声已停止了,后来马路上也趋于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成的一部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著作。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群众生活痛苦不堪,满怀愤慨,迫使他们奋起反对垄断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迅速发展。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提上了日程。然而,正是在国家与革命这个重要问题上,自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至今方兴未艾.英国是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美国、欧洲大陆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研究中国、印度和爱尔兰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问题时,论证了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对于打击资本主义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意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原则研究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分析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指出中国革命对于打击西方资本主义和推动西方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  相似文献   

11.
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宝岛台湾与大陆同样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台湾虽被割让,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是任何强力不能割断的。在辛亥革命时期,台湾与大陆人民在爱国、革命运动中遥相呼应与互相支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到台湾进行革命活动,台湾人民积极支持或参加大陆的反清武装斗争,并在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掀起了驱日复台的革命高潮。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人民有着休戚相关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的革命洪流中,曾经有着一支与众不同的异国力量,这就是所谓的日本“大陆浪人”(有时也称“支那浪人”)。他们异乎寻常地关心中国革命发展的态势,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渗透,他们的活动,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印痕。本文试图对三种不同思想倾向的大陆浪人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表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维也纳会议后,如何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以及如何处理英国与欧洲大陆和英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坎宁与卡斯尔累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坎宁不赞成卡斯尔累提出的欧洲各大国的“定期会议制度”和“大国协调”原则.将目光从欧洲引向新大陆,反对干涉欧洲和拉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以此来为英国谋求经济利益。坎宁与卡斯尔累外交政策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工业发展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转变,同时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也反映了英国社会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近代史总是指从十五世纪末西方打破自身闭塞状态,实行全球性扩张起,到十八世纪末发生的法国政治一社会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止的这段历史。毋庸置疑,这一历史阶段的划分法仅限于欧洲,当然不适宜于研究其它洲的历史。然而,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欧洲的对外扩张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条件,而且扩张已触及到非洲大陆的边缘、澳洲大陆以及大西洋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为推进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服务的,是为资产阶级夺取统治权作广泛舆论准备的。参与这一运动的思想家们为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他们被公认为是处于革命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响导”。然而,“四人帮”完全  相似文献   

16.
论维特     
<正> 十八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上个世纪已经完成。在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严峻阶级斗争形势,正预示着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法国成了欧洲革命的中心。而当时的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经济衰退和文化落后状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经产生,但是比较薄弱。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的启蒙运动也发展起来。但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一次革命运动,使这次运动只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之内。所以恩格斯说:“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内有关潘恩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的关系已有不少论述,但他与英国激进运动的关系迄今尚未见提及。本文拟就潘恩与法国革命年代英国激进运动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以求对潘恩一生的政治活动作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一、潘恩与法国革命在英国的传播 1、潘恩与法国革命影响。法国革命对同时代的欧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A·索布尔曾特别将英国列为受法国革命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在英国政治史上1760年乔治三世的继位是一个重要转折。此后辉格党人继续为限制王权而斗争,逐渐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内阁制和政党制,同时社会政治生活也重趋活跃,先后兴起了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威尔克  相似文献   

18.
1918年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这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里爆发的巨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之一。十一月革命成为德国历史上,自十六世纪农民战争以来最重大的革命事件,它不仅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整个欧洲革命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第一,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激发了革命的热情。从1914-1918年,德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高达928亿马克。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95%的企业为  相似文献   

19.
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泛欧文化与思想解放运动。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旨,符合启蒙的基本概念与精神实质。在启蒙时间的厘定上,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就已经步入了明显而又深具自身特色的启蒙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得以生成,赖于英国此前业已形成的流动性社会分层结构、权力世俗化取向的政治传统、席卷欧洲的科学革命以及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等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早期报纸开始出现并获得迅猛发展.早期报纸出现顺应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的变更.17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以及英国国内的战争和革命则为英国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不仅促进了报纸在数量上的狂飙突进,而且使得报纸的形式及内容都有了革命性变化,因此有"文化革命"一说.这种文化革命恰恰发生在17世纪还得益于此时英国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英国国内邮政事业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