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东明 《科学咨询》2009,(23):67-67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我动力部对水源站6kV部分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哈光字的CL-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采用西门子7SJ6225保护装置。具有自动监视、管理、协调、控制和保护功能,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吴金龙 《决策探索》2014,(24):54-5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运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邹雪莲 《科学咨询》2008,(13):45-46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从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远动系统,"五防"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和RTU组屏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介绍了采用全监控集中组屏式结构方案的设计及实际改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从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远动系统,五防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和RTU组屏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介绍了采用全监控集中组屏式结构方案的设计及实际改造。  相似文献   

5.
杨道锦 《经营管理者》2009,(21):390-391
本文通过对雷电波入侵途径的分析,探讨了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提高了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的防雷水平,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刘绍锋 《经营管理者》2013,(27):393-393
<正>无人值班站是变电站运行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它要求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由于无人值班站在值班形式和监控形式上的变化,使得在运行管理上有许多方面区别于有人值班站,特别是在运行操作的联系、汇报、配合上也有些特殊规定和要求。实现无人值班站是今后变电站发展的方向,变电站无人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远动装置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远动功能日趋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变传统  相似文献   

7.
余磊 《经营管理者》2013,(23):364-364
文章作者针对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11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怀洲 《经营管理者》2013,(28):390-390
<正>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输送电、配电)。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采用GPS精确对时的主要方式.针对综合自动化改造站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对其进行时钟同步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变电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文章基于我国电网建设的大背景,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当前较先进的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的核心,选择一套高质量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做设计的同时,巩固大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如工厂供电和继电保护中电力系统以及继电保护,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必定与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并和保护与监控当前及今后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相互融合的程度息息相关。从90年代初至今,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已在广泛应用,传统的保护、远动专业之间的分工已渐趋模糊,难以划出明显的界线。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解决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管辖职责划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明晰责任,才能做好相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的维护工作,保证电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常语录 《经营管理者》2013,(30):371-371
近年来,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迅速,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在现代化建设之中的地位越来与重要。在现代化的供电系统中,电力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是促进供电系统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针对11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模式的可行性做了研究,并提出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通过监视、控制和巡视等手段有效的维护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并在调度的统一指挥下通过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实现对现场安全的有效控制。电网运行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科学的运行安全管理模式也是供电企业所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开始的24小时值班管理,到以集控站为中心的自动化管理,再到由调度直接操作的调控合一的管理模式,不难看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一直在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本文分别对以上三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比对,以阐述变电运行安全模式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电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建工程造价一般占整个变电站项目投资的四分之一多,根据以往电力工程造价统计数据来看,土建造价控制水平高低对整个项目的效益影响重大。该文就变电站土建工程在决策、设计、招标、实施、决算各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防止投资突破限额,促进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加强对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有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存在的几点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网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厂网分开都对电网的调度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自动化作为电网调度运行的三大主要支柱之一,它的发展和应用始终以电网调度运行的需要为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中的几点误区,以便以后工作能完善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刍议11OkV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变电站的控制部分大多是由继电器和微机相结合,现场人员实时操作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开发,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笔者对某110kV变电站数字化实时监控系统的改造。该系统是由RTU与工控机(IPC)组成的变电站无人值班数字化变电站监控系统。RTU完成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趋势分析及开关量输出输入;工控机(IPC)作为主机实现数据通信、数据备份、显示、打印报表、故障分析、故障定位与报警。中央调度室通过以太网实时监控各变电站的运行工况,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实时调度。  相似文献   

19.
秦国栋  黄磊 《科学咨询》2023,(2):104-107
随着国内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但大多数企业在产品的螺丝锁付环节仍然采用手动锁付,生产加工效率低,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必须解决产品螺丝自动锁付的问题。基于SCARA机器人的自动化螺丝锁付机采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能通过命令控制SCARA关节机器人运动,关节机器人单独编程模仿工人锁付过程,结合自动传送带和计数报警装置可实现全自动的螺丝锁付过程。基于SCARA机器人的自动化螺丝锁付机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基于SCARA机器人的自动化螺丝锁付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可减少两个工位,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基于SCARA机器人的自动化螺丝锁付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设备上安装单个机器人和多个机器人,最终实现柔性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采用GPS精确对时的主要方式。针对综合自动化改造站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对其进行时钟同步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