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发现前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当并发大出血、幽门梗阻和穿孔时,往往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自从发现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采用根除Hp的治疗方法后,消化性溃疡的上述并发症大大减少。因此,消化性溃疡需作胃部分切除术者也日益减少。据南昌大学一附  相似文献   

2.
文翩 《老友》2009,(5):63-63
有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①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可达50%~80%,而正常胃黏膜很少检出Hp,慢性活动性胃炎者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Hp感染对FFA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及对照组50例,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FA水平(酶联法)及血清SOD活性(比色法),采用上海现科752可见分光光度计(532nm)检测血清MDA水平(TBA法)。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FFA、MDA水平及SOD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293~13. 457,P 0. 01)。Hp感染组与Hp非感染组比较,血清FFA水平、MDA水平及SOD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 061~8. 227,P 0. 01)。2型糖尿病合并Hp感染者血清FFA水平与血清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482,P 0. 01),与血清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 409,P 0. 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机体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且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加剧2型糖尿病病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Hp诱导胃腺癌发生过程中,异常DNA甲基化修饰是其中重要的分子机制,本文在综述Hp对DNA甲基化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发生位点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期望以DNA甲基化为对象,为寻找Hp相关的胃癌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Hp (M)空间的内插性质 ,给出了三个内插定理。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发现了胃内幽门螺杆菌(简称 Hp),并已证实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 Hp 定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因此,根除 Hp 成了治疗胃部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H~(p,α)函数的平均值增长性 ,推广并证明了一个有关Hp ,α函数的猜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替普瑞酮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的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普瑞酮对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p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1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日+阿莫西林0·5g,2次/日+甲硝唑0·5g,2次/日+胶体铋0·15g,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治愈结果和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治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而观察组Hp根除率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溃疡愈合率和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 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 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声波 《老友》2009,(6):59-59
《老友》专家门诊:我是老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前几年进行呼气试验Hp阳性,于是遵医嘱按四联方案治疗。开始疗效不错,但去年又旧病复发,现在经常上腹部疼痛。再做呼气试验结果Hp阴性。同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联合检测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入选的病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胃癌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20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计算出PGR(PGⅠ/PGⅡ),采用尿素酶抗体胶体金法定性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胃癌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PGⅠ、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的抗HP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癌组与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两者联合检测同时阴性可以85%排除胃癌的诊断,作为大规模人群中早期胃癌筛查的有效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克拉霉素口服,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其余的治疗用药均相同,两组均连续用药7天,随后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d至1个月,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优于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4.
王崇文 《老友》2013,(2):58-5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缩写为Hp)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病源。我在《老友》杂志曾先后发表过《认识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等文章。近几年来,我在医疗门诊和临床实践中,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多.深感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危害的严重性。而且,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Hp感染率约在30%左右,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约50%:  相似文献   

15.
观察HP感染非癌受试者中CA724水平升高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HP感染伴CA724升高的非癌受试者97例(HP+组)及同期Hp阴性非癌受试者36例(HP-组).HP+组给予Hp根除治疗,疗程14天(2w),HP-组不予处理.检测HP+组在HP根除治疗前(-2w),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4w)、12周(12w)、24周24(24w)时的CA724和CEA值;并检测HP-组同时间点上述检测指标.剔除部分不合格受试者后,HP+组最总纳入78例,HP-组最终纳入30例.-2w时HP+组CA724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2倍上限,HP-组CA724处于正常范围,HP+组CA724平均显著高于HP-组(p<0.05);HP根除后,HP+组CA724逐渐下降,在12w时下降至正常水平,与H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P-组各时间点CA724均处于正常范围,且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HP+组和HP-组各时间点CEA均处于正常水平,且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724在Hp感染非癌受试者中升高,HP根除后CA7...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现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并发出血,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83.92%,治疗有效率为97.9%。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应积极检测与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磁记忆信号和应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磁记忆方法检测单向静载拉伸后Q235钢板表面磁场强度法向分 量Hp(y),并设计了更方便检测的拉伸试样。结果表明Q235试件断裂前磁场法向分量检测曲线为斜直线,具有唯一的 极性翻转点。同时还发现Q235材料处在弹性阶段时磁参数m值变化较慢,在塑性变形阶段时磁参数m值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9.
王崇文 《老友》2009,(5):54-54
幽门螺杆菌这个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从胃上皮细胞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Hp)。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列为一级致癌因子。据披露,当今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被幽门螺杆菌所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更高。同时,好长时间以来,许多慢性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在治疗中,缺乏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意识,而又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一些基层诊疗机构动不动就开各种抗生素,造成患者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耽误了及时的规范治疗。为帮助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规范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本刊特约请王崇文教授撰写了《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一文。王教授特别强调: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标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胃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79.2%;治疗组Hp转阴率为81.3%,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苏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胃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