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迎接新世纪,全社会都在关心整体素质提高。因此,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建构良好的社会公德显得更为重要。一、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是规范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是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关系之上,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低层面。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社会公众普…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公德     
<正> 社会公德是人们都非常关心并经常谈论的问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于从理论上全面地把握复杂的道德现象,探讨道德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很有必要,而且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社会公德的几个鲜明特点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一个社会中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诸如遵守纪律,讲究礼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它当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例如,它和所有的道德一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反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和状况。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所谓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的公共生活范围日益扩大。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关系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同志式的互相合作关系,因而作为反映这…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简而言之,即是在一定的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体现的是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基本任务,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当我们思考社会公德的价值时,道德一般的价值问题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路。因为从善本原的意义上说,社会公德的价值和道德一般的价值是共通的,道德一般的价值规定从某种意义说也是社会公德的价值规定。如此看来,探究社会公德价值似乎是多此一举。当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社会公德毕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价值展现也必定有其特殊的色彩。因此本文的任务不在于论证社会公德的价值是什么,而是要说明社会公德价值体现的是什么。社会公德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存在,二是人际交往的需要,当然人际交往通常也是在公共场所内进…  相似文献   

6.
金国兴  赵玮 《学术探索》2001,3(1):68-70
如何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共产主义道德,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是浸透了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的道德,是以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现实社会中的先进典范人物为最高表现形式的道德,也是包含着一定的道德理想成分并处于不断完善中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公德?可以做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的。实际上它指的是道德的社会面也即除了个人品德以外的所有涉及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我国伦理学界有人把“五爱”也看作我国公民的公德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其实,以笔者浅见,“五爱”准确地应表述为“国家道德”,因为它体现着我们的国家意志并经国家宪法确认,要求每个公民要做到的。 社会公德的特定含义或狭义应是专指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人性而形成的,人人必须做到的,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类简单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也即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本文论述了荀子的人性思想及其法治主张,结合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这一人性思想对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群忠 《河北学刊》2007,27(6):33-37
社会公德是一种社会道德而非国家道德。现代公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隔的基础上。所谓"公共领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共同世界。社会公德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即消极性的社会公德和积极性的社会公德。所谓消极并没有负面的意思,而是指"不作为"、"有所守"式的社会公德行为,而积极性的社会公德行为则是指"有所为"的行为。在现代社会,社会普遍的日常公共生活要求每一个公民首先要做到"有所守"的消极公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能过上现代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才会维护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社会公德的精神根源和价值基础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敬"与"义"而非"爱"与"仁"。  相似文献   

10.
在区别了人道主义的两种含义之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得到了说明,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被提到了我国现实社会生活和理论生活的重要位置上。然而,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宣传和实行是否可以代替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了呢?要搞清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道德体系,还是同存于一个道德体系之中?它们各自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怎样?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这些问题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伦理学研究课题,也是正确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物质利益观念、竞争观念、开拓观念、时效观念、公正观念等将要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地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还要不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这是伦理道德生活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在市场经济和道德特别是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关系上,常常有一种误解,似乎发展市场经济和讲道德特别是讲集体主义道德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欺诈骗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问题,他提出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范围大致可分为三大领域,即家庭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社会公共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角色道德概念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与之相近的职业道德概念使用的频率在相对地降低,似乎有前者取代后者,后者被前者消融的趋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指称道德现象时、评价道德现状时,开始使用角色道德,而很少使用职业道德概念。这种变化,绝不只是一种概念的转移,在这种概念转移的背后,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即道德基础的变化,我把它表述为角色道德问题的凸显,包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角色道德问题本身被关注,上述的事实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角色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中的角色道德问题凸现包括这两方面含义,既有…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项“对待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真正深入人心,被社会普遍承认?如何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更好地付诸于当前精神文明实践,内化为人们行为的自觉道德意识而不流于空谈?笔者以为,这就有必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这一关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5.
道德公共政策与社会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领域里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控制手段,即在社会道德公共生活和道德公共关系领域里实施道德公共政策。随着现代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公共政策会以更加随机与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调节社会道德公共生活。一、社会价值是道德公共政策的目标在道德公共政策对道德公共关系所起的协调功能中,社会价值在其中起到一种目标价值的作用。由此而来的是,社会价值成为社会控制的一个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维系公共生活的稳定,使之秩序化,就要实施对这个社会的政策控制。实施这一控制,要考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环境是指影响制约社会公德发展变迁的社会因素的总和,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领域进行道德活动的基础、氛围和条件.良好的公德环境能在社会上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氛围,影响和规制人们将公德认知和公德行为统一起来.因此,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方面优化公德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趋势要求建设与国际范围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相适应的公共行为准则。全球性德育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人)公共行为准则的研究、体认、确立和普及。全球性道德是现代道德的基础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现代道德景观。  相似文献   

18.
底线道德是一种基础性道德 ,指的是社会成员或社会角色必须履行的基本道德义务 ,它与日常生活道德或公共生活道德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当前 ,对底线道德的重视与强化不仅是我国道德实践的迫切要求 ,而且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底线道德一方面连接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另一方面连接着社会主义的法 ,在实践中 ,必须注意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益与道德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伦理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理论有片面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在现实中存在的道德虚无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道德至上论——离开甚至损害物质文明建设去搞精神文明建设等就是证明.显然研究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所进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利益与道德内在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陈来 《文史哲》2020,(1):5-23+165
按照近代西方学者的定义,个人道德为只与自身有关而不涉及他人的行为或品质,但其实中国古代德行大部分不是纯粹个人的私德,多数是联系着对他人的态度。关于公德,中国古代社会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近代性的社会公共生活所要求的公德和礼规。梁启超虽受日本近代重视公德的影响,但与日本的公德建设主要指向公共道德不同,他呼吁的公德集中在公民道德即政治性公德上。虽然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可以合称为公德,但事实上,一个稳定成熟的近代国家与社会,内部秩序更需要的为公共道德。中国近代以来的特殊进程,使得政治公民道德大受重视,而相对来说,公共道德的概念及其推广则遭受忽视。近代以来最大的问题是政治公德取代个人道德、压抑个人道德、取消个人道德,并相应地忽视社会公德,使得政治公德、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之间失去应有的平衡。因此,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是反思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