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创新民政,改善民生,转变作风,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解决制约福利企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原则,紧密结合北京市福利生产工作实际,突出为民主题,突出民生特色,切实推动福利生产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民政局区县福利生产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大民政"理念,以"创新福利生产工作模式,改善福利企业现状,推动福利企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解决制约福利企业发展瓶颈,提高残疾人职工生活水平"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理念,紧紧围绕"扩大首都残疾人就业、再就业"的最终目标,切实推动福利生产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民政局区县福利生产办公室(以下简称福利生产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大民政”理念为契机,紧紧围绕以“大民政”理念推动民生和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站在新起点、发展大民政、实现新突破、做好大民生”的目标,鼓励、扶持全市福利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推动福利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4,(11):F0003-F0003
正安徽省铜陵市儿童福利院,自2010年起就积极探索社工介入儿童福利机构的新途径,先后开展了"给孩子一片蓝天"——社工引领义工、"雏鹰展翅"——社工实训基地督导、"牵手家园"——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社工服务项目。根据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利用社工介入,以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了"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基础、以整合为原则、以发展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开展抚育、社工、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国内外送养、家庭寄养等多元化服务。2013年被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确立为社工试点基地,2014年又被安徽社工协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探讨建立适合福利企业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福利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结合新政策、新形势分析福利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福利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推进福利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于2010年6月22日在西安市召开了"新形势下加强福利企业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福利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会长刘光和、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民政局不断加强福利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大力促福利企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三项举措:其一,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开展争创"三优"活动。市局利用每年的福利企业年检为契机,召开座谈会,印发福企法规和政策文件汇编,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今年,市局还在全市115家福利企业中开展争创"三优"(优秀福利企业、优秀管理工作者、优秀残疾职工)活动,既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又形成了各福利企业之间对标找差,互相学习的氛围。其二,明确工作规范,建立福利企业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吸心和借鉴国外儿童福利方面的经验,我国孤残儿童养育实现了从单纯院舍养育到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等多种模式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骨干"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军生 《社会福利》2009,(12):41-42
抓住机遇 探索发展 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思路。为顺应国家政策和结合灞桥区福利企业发展实际,把握福利企业发展脉动,在三个不同时期明立不同发展思路:在2003~2004年,针对灞桥区福利企业规模偏小、活力不够、竞争力不强和部分福利企业面临关门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甘泉 《社会福利》2009,(9):61-61
江西崇仁县的福利企业着力从用工需求、用工服务等方面上下功夫,破解残疾人用工难的问题,促进全县福利企业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既安置了残疾人就业,又为地方财税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企业和地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吸心和借鉴国外儿童福利方面的经验,我国孤残儿童养育实现了从单纯院舍养育到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等多种模式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骨干"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儿童优先"理念,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政府责任,发挥家庭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要相匹配、与社会福利体系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儿童福利体系,是未来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广大儿童福利院院长,要高度关注我国未来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识极研究和探索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好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福利体系中的专业服务、示范引领、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4,(3):F0002-F0002
正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是宝安区政府为解决本区养老、弃婴、孤儿收养等社会问题而建的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福利中心秉承"仁爱立业、止于至善"的方针,以"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根本宗旨,累计接收安置孤残儿童1300余名,接收入住老人200余人次。目前在院儿童300余人,老人近百人。以综合评分最高分通过广东省一级福利机构达标评审,以孤残儿童"六师"服务为核心的"阳光之家"服务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福利机构率先引入并建立"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涉外收养先进福利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福利范式,儿童"家庭支持福利"体现了理念上的革新,注重以上游干预为主的预防性政策与支持性服务的提供,并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儿童照料.以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框架为分析基础,西方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划分成"广泛支持型""辅助支持型"和"隐性支持型"三种模式.比较研究发现:尽管不同模式的福利理念、政府与家庭责任划分以及对家庭支持的力度与范围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制度内容安排及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趋同效应.该制度对中国在适度普惠福利背景下,强化儿童福利政策,建立与完善困境儿童救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辽宁省城市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快、群众消费水平中等偏低的省情,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为目标,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由政府倡导资助,社会力量积极  相似文献   

15.
为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儿童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典型经验,部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实施和推进工作视频会,启动了新一轮"蓝天计划",全面部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任务。"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二期",是继"十一五"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一个重点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项目,体现了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规划二期项目,将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惠及更多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16.
孙凯  陈凯 《社会福利》2007,(5):43-4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政部随后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为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完善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7.
企业福利资本主义是美国公私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及福利多元主义理念的社会环境中,其重要性尤为突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利资本主义兴起之日起,美国学者一直都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早期仅仅从"分而治之"和"人性化管理"的角度进行较为片面的论述之后,美国学者已经能够以"劳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和"隐性契约论"等概念和理论范畴对企业雇主的福利资本主义实践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评述,将有助于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林闽钢 《浙江学刊》2008,48(2):186-190
自从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福利体制"以来,福利体制及其比较研究已成为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东亚福利体制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追溯了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缘起,阐述了有关东亚福利体制成因的多种角度和不同观点,特别是把东亚福利体制内涵与社会政策的主要特点相连接,对各种不同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以混合论、强化论、超越论进一步归纳了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的发展面向.本文试图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如何帮福利企业走过金融"寒冬"?近期,徐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协会两次联手市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围绕"携手抵御金融风暴,增效保岗共渡难关"这个话题展开座谈讨论、探讨应对之策.参会的14家企业联合再次向徐州全市139家福利企业发出倡议,承诺不因金融危机影响给福利企业带来的暂时困难而裁减残疾职工,不拖欠工资,保证残疾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地域福利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日本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停滞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使福利国家体制面临严重挑战。地域福利作为代替福利国家的新的理念登场。日本开始探索从福利国家体制到地域福利体制的转变。地域福利以居民为福利主体,调动社会福利协会等福利组织,形成新兴的"地域共同体",及时有效地为地域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福利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福利的理念及内容、地域福利实施体制,并对地域福利的核心老年人地域福利进行了阐述。地域福利作为一种协作模式,将对中国发展社区福利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