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购并后整合管理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购并活动为基础 ,对购并后整合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讨论了对购并后整合绩效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购并后整合与购并交易在购并整体活动中的性质并不相同;产业相关性与购并后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购并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整合重点和难点 ,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同时 ,基于以上分析 ,还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创新和购并整合实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金融控股公司整合并购对消费者态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金融控股公司在资源扩大后不同策略基础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状况,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讨论与推演对台湾十几个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出金融控股公司实施购并的策略基础与群组;进而运用问卷调查和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态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在服务质量、品牌印象、忠诚度等方面在企业购并前后有明显差异而且受到购并后策略的影响;结果还表明,理性购并(基于差异化、低成本与集中化策略基础的购并)会对消费者认知产生正面影响,而非理性购并(无策略或策略模糊的购并)会对消费者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Logistic方法,对1986年~1996年期间韩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状况和购并战略选择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韩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国内购并的经验、总资产规模、设立当地法人的他国数量、销售额增加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等对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有正的影响,其中国内购并的经验和总资产规模最为显著,而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例及汇率水平对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商业信用融资能否缓解企业风险,以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从规模与周期双重角度实证检验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库存持有,对企业风险产生非线性影响;立足市场交易角度,商业信用融资周期与企业风险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企业所有制不同会使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和周期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产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供应商集中度越高,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 企业购并在我国还是一种新事物,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具有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为了使企业购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将就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一些新设想。 一、我国企业购并存在的八大问题 1.企业产权界限不清,难以塑造企业购并市场的交易主体; 2.资产评估核定标准不一。有的未按市场规律进行核算、等价评估和买卖,存在着国有资产的增值问题; 3.不合理的行政干预限制了企业并购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并购机制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作为业主方项目管理之一的监理方,不仅需要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而且需要对监理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确保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也使监理方的利益和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此,本文从监理方风险分类和分析着手,对监理方风险的管理目标,风险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企业购并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兼并和 收购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往往涉及到企业整体产权的转移,其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公司所有。而收购则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的转移,一般不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转移。尽管如此,兼并和收购都涉及到被购并方产权和股东关系的变更以及权利和义务的部分或全部转移。 企业购并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经济现象。它是企业拓展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购并承担了企业优胜劣汰的部分功能。 在我国,随…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的管理中要重视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而法律风险相比较商业风险而言,具有可防控性。本文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进行介绍,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购并的情境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情境主义的重要概念——主导逻辑来分析购并,得出了三个重要结论。首先,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外部环境因素大幅度、潜在地改变某些行业的机会与威胁结构,推动支持购并的主导逻辑在行业内扩散,从而造成购并在某些行业内集中出现;第二,由于主导逻辑的历史稳定性,企业选择目标企业的标准也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选择类似的目标;第三,管理传统、先前的购并经验有助于擅长购并的企业将整合过程模式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模式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研究, 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从持续发展战略的高 度去确立购并的动机, 从深层次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战略高度来指导购并行为, 使购并后的 新组合体能有效地整合, 并促进新组合体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从企业购并和核心能力构筑 和培育的关系分析入手, 提出基于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的企业购并模式总体分析框架. 在框架 确立后, 分别从基于5 个方面表现形态的核心能力层面, 提出各种购并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下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切入点有风险识别与风险链、风险估测与预警、风险评价与分析、风险控制与应急管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与国家治理等。当前,风险管理视域下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面临着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制度保障不健全、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有待完善、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亟待提升的困境。完善第三方介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加强风险识别,防止形成社会稳定风险;提高风险估测,预防风险的社会放大;完善风险评价,构建风险评价体系;严格风险控制,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深化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掀起第五次购并浪潮,与前几次以多角化为主的购并浪潮不同,这次购并浪潮出现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的趋势,许多大规模的购并活动都发生在同行业内,以扩大规模或进行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竞争力,使自己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购并战略总体框架提出企业购并作为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成为企业购并战略的重要课题。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购并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源自于70年代大量混合购并企业回归主业的自动剥离行为,以及现阶段我国大量企业跨行业购并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正> 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大的企业购并潮。在一次又一次购并潮中,无数的企业陷入了你购我并、你争我夺的大小战役之中。每次尘埃落定之后,总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葬身“鱼”腹。在每次的争夺战中,总有一些企业为了保存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品牌而奋起搏斗,这就是反购并。在西方企业的反购并实战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或富有创见的反购并手段。 一、利用法律手段——名正言顺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当一个公司成为其他公司的收购目标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法律的支持。这种法律一般又可分为两种,反托拉斯法和证卷交易法。  相似文献   

14.
商业连锁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商业连锁企业供应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在对商业连锁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识别并建立模型加以评估,针对风险性比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银行监管的目的是稳定金融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如何保证监管质量、降低监管成本,是摆在每个银行监管当局面前的紧迫课题.本文以风险为核心银行监管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经验和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提高监管质量和降低监管成本必须进一步完善银行监管中的风险评估与评级环节.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风险分配是实施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联合体成员公平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FS模型的改进,构建了联合体牵头方与联合体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从联合体成员嫉妒负效用以及同情正效用两方面,对联合体牵头方的最优风险分配以及联合体成员的最优风险投入进行了均衡分析。最后,采用调研获取的参数分析了不同风险承担比例下联合体成员的公平偏好系数对联合体成员风险投入、联合体成员效用、联合体牵头方效用以及联合体整体绩效的影响。特别地,联合体成员应对不同风险分配方案时会产生不同心理偏好,低分配比例情景下嫉妒偏好的增强会提高自身效用但降低联合体牵头方的效用;高分配比例情景下嫉妒偏好的增强不仅会降低联合体成员效用还会降低联合体牵头方以及整体效用,相反,同情偏好对联合体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拉郎配”式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购并活动一直是我国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是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要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必须由市场来主导企业购并。复旦大学两位研究生对“中策”和“德隆”购并行为的剖析,对有志于投资购并的企业家有极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本刊欢迎对财富现象作此类生动演绎的来稿。  相似文献   

18.
以一个风险中性的制造商和一个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销售商及2个具有竞争特性的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为背景,构建了Downside-Risk测度的双第三方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销售商风险规避特性、第三方回收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对供应链的影响,证明了在风险共享和费用共享组合契约的控制下,Downside-Risk测度的双第三方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能够实现完美协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发送方的风险态度会影响知识流失风险普遍存在的企业间知识转移。为了防控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流失,考虑知识发送方的风险态度为私有信息,当知识发送方公布虚假风险态度类型,或者知识接收方不相信其公布信息的行为被发现时均会遭受诚信惩罚。利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知识发送方风险态度披露策略和知识接收方信息处理策略的演化均衡,以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找出了既能最大化双方总收益又能避免知识流失的最佳演化均衡,探讨了实现该均衡的方法,并用算例对结论加以说明。研究表明:知识发送方应结合自身风险态度设置诚信惩罚;诚信惩罚足够大时,一定能实现最佳演化均衡;否则,仅风险厌恶方可能通过增大诚信惩罚,或者选择对其诚信惩罚较大的知识接收方,实现最佳演化均衡。上述结论为企业应如何防控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流失提供了参考,丰富了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叶江丽 《决策探索》2006,(11):54-55
一、税收筹划在购并中的动因 购并中的纳税筹划就是购并企业通过并购模式的选择,作好统筹安排,从而使得主并企业、目标企业及各自股东都能够充分利用税法提供各种纳税优惠措施,主要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安排达到购并过程中缴纳最低的税收,在纳税发生以前,系统对企业购并行为做出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此过程即为购并中的纳税筹划.下面主要是从企业购并模式的不同来探讨纳税筹划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