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小坡 《兰州学刊》2008,(9):130-132
清代江南官学主要采用了出租学田收取租息的经营方式,地租形态不一而足,既有实物定额租制,也有货币定额租制,两者在学田的地租形态中都占有一定比重,部分学田甚至同时收取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学田租额多少,一般视田地面积、位置及土地肥瘠程度而定。官学学田的租佃关系比较复杂,出现了支付顶价取得田面权,再将田面转租给其他佃户而成为业主的“一田两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官学的性质有关,对官学的管理者教谕、训导来说,其本职工作是维持官学的正常运作,经营学田有着种种不便之处,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学田时常被谋求更大利润的租户转租顶卖,被豪强势要霸占或遭胥吏侵蚀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2.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所著名的书院,学田是维持书院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书院学田一般由所在地的居民租佃经营。本文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白鹿洞书院学田的经营特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到宋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这种封建租佃制在宋代学田制中表现了如下的一些特点:许多学田被地主豪绅租占,然后再转租出去,“二地主”明显地出现了;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盛行一种小地块租佃制,不仅在学田上如此,在其他封建土地所有制上也如此;以实物和货币这两种形态的定额地租处于支配地位。仅就以上几点给以叙述,借以说明宋代祖佃制关系的发展。错谬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4.
明清广东的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明清广东社学的发展概况、明清广东社学在建制规模、经费学田、教学内容、社师遴选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社学在广东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  相似文献   

5.
历代地方官员以各种方式支持书院、促进了书院的发展。一、他们主持或倡议书院的创建、修复工作;二、捐拨学田、钱款、书籍,保障书院正常运转;三、为书院作记、请额、请功,扩大书院影响;四、参与、过问书院日常管理,参加书院教学、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6.
广东的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过于强调政府提供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方式存在适用限制,积极推动融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3S现代技术的全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可以为广东农业保险创新提供基础支持,真正持续加快广东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强  吴克昌 《云梦学刊》2010,31(3):79-8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大部门体制为基本方向。广东省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这一方向,这既是贯彻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又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协同政府理论,广东省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有三种基本模式可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岳理 《学术研究》2001,(6):54-56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学术研究》杂志社、《南方日报》社理论部和《亚太经济时报》社联合举办的“塑造广东信用经济良好形象”研讨会于 5月2 4日— 2 5日在广东惠州举行 ,来自广东省内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 4 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主要围绕以下六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信用”的内涵。与会代表认为信用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用 ,一般是指货币借贷和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交货的方式总称 ,是一种以偿还为…  相似文献   

9.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是从政府结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而设计的。本文从考察香港服务型政府服务理念和做法出发,借鉴其中成功经验,提出推动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是促进产业在区域内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广东以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要战略举措,以政府为引导,推动珠三角部分产业向广东区域内的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本文分析转出地政府和转入地政府的利益取向,以及在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过程中的博弈行为。提出实现双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山西票号在广东所设分号共有15家,大多在广州和汕头两口岸。山西票号在广东的主要活动包括汇兑和存放款,其汇兑活动除帮助清政府上解各种饷项以解决财政危机外,更主要的是国内南北商业贸易汇兑和对外贸易汇兑,体现了晚清中国金融业从内陆向沿海延伸,从国内商业资本的汇兑走向对外贸易的投资这一新趋势;其存放款活动主要是针对广东地方政府和官员,可见山西票号与广东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关系之密切。此外,山西票号在广东还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行银两票的活动,促进了当时广东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真武信仰传入广东地区虽然晚至宋代,但传播却极为迅速,到清代时广东真武庙宇的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真武信仰之所以能在广东广为流传,除了国家政权的提倡和真武神职这两个因素之外,还由于广大民众的心理需要和地方政权的统治需要。真武信仰在广东地区的流传过程中受到了本地神灵信仰和其他外来神灵信仰的冲击,但经过相互摩擦与包容之后共同成为广东地区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4.
清代粤盐销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云南由于盐产地分布不均、移民人口增加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食盐产不敷销,于是借销邻盐,粤盐即其中一种。清代,粤盐在滇省的行销可谓贯穿始终,其运销方式、运销量及运销区域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期间,更是出现了近乎以货易货贸易形式的铜盐互易。粤盐销滇,尤其"铜盐互易"在滇、粤两省的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缓解了滇东南食盐不足以及广东余盐积压问题,加强了云南与两广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沿途地区城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词经典作为历史性的审美存在,是一代代读者选择的结果.根据清代词选、点评及唱和等传播接受宋词的有关资料数据,对清人选择和认同的宋词经典名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更客观、科学地揭示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嬗变轨迹.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姜夔<暗香>、<疏影>等,是清人最喜爱的经典名篇.清人既传承了部分前代的宋词经典,也建构了一些新的宋词经典.清人对宋词经典的择汰,彰显出经典的两大特征:经典名篇的影响力是起伏不定的,变异性大于恒定性;经典既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具有突破时代文化环境局限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后,处在汉族人民汪洋大海般的包围之中,各地的反清斗争绵延不断,使得清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棘手。究其根源,则是因为清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的仇视。对于清政权来说,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巩固统治,必须首先缓和各种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而对于采取何种措施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降清知识分子以其娴熟的治理国家经验帮助清王朝统治者实现了这一目的,从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把儒学"义利之辨"的核心概念,置放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比较视野中观察,可以看到儒学思想早在清末因西力入侵而融入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之前,在明清之际到清代前中叶,尤其是戴震所领军并集大成的乾嘉新义理学,就已经先行迈向现代化转型了。以义利观为例,已历经了从义利对立的"贵义贱利"、到认同义利可以同趋的"兼重义利"转变过程,故清代思想可以被视为传统与现代的会通桥梁。  相似文献   

18.
《大清一统志》的编修是清代的文化盛事 ,而清代又是中国古代方志的鼎盛时期。文章论述了《大清一统志》对清代方志纂修的推动作用 ,并阐述了在其影响下 ,清代地方志所形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北方论丛》2015,(4):78-83
清代慈善事业承袭明制,总体较为繁盛。地处中原腹地的陈州府,慈善事业在清代亦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慈善组织数量较为可观、功能较为齐全,参与主体亦相当广泛。其机构设置涉及养老、济贫、赈灾、助丧、慈幼、助学等各个方面;其创办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办、官督民办和民办;其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官方资助、个人捐赠和商业化运作收入等三种筹资渠道。陈州府慈善事业的兴办是官方倡设,官绅、官民互动的结果,其运作发展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是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路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从顺治年间开始,正式实施了路票制度,由官府给发路票,注明持票人籍贯、姓名、货物数量、前往何地、期限、目的,到各关口查验,以配合边禁、民族隔离、边疆贸易政策的实施,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理。而外国人持路票出入中国境内,则使得路票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护照性质。路票制度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本身也有不足和消极的一面。到了清末,随着形势巨变,路票制度才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