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赣鄱大地     
《社会工作》2010,(19):34-34
从9月25日江西省军供工作会议暨军供工作培训班获悉,2010年江西省有3个军供站被民政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单位,6名站长被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个人,1个军供站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供工作先进单位,2名站长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供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
邵允振 《探求》2002,(3):4-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思想。本文从必然性、重要途径和实践要求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深化对这两个重要思想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麻艳香 《社科纵横》2002,17(4):30-3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 ,特别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考察和与现代德治的对比分析 ,论证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对传统义利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智勇 《唐都学刊》2000,16(1):22-26
通过考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义利观的命题,认为这是古老的义利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我党治国方略和主体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被粉碎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研究和其他各个领域一样,冲破了“禁区”,解放了思想,开始活跃起来。目前本省各地的地方党史研究工作正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为了使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得到交流,并对一些问题开展深入讨论,本刊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双百”方针的精神,陆续选登一些地方党史的研究资料和有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期登载的《浙南农民暴动和红十三军》,就是一篇发表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和商榷的文章。请提出补充、修改的宝贵意见,以利于促进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传统体制下以现收现付为特征的企业保障制的弊端,提出了要实现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必须各取供款基准制和受益基准制之所长,构建混合型的社会保障新机制,以收优势互补之效。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还分别对重点需要解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三大社会保障项目的合理组合提出了具体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娟 《学术交流》2003,3(1):17-21
长期以来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变迁是否有规律 ,这种规律是否客观 ,是否可以改变、抗拒 ,一直争论不休 ,众说纷纭 ,见仁见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历史周期率”作为一个深刻的课题来思考和探索。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跨越“历史周期率”的宏观方略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所谓“历史周期率”的郑重回答。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学术交流》2002,1(2):141-144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又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近代尚力思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力的发现阶段,力体现为外在的体质生命力量,主要反映在严复到20世纪的军国民主义思潮中,第二阶段是“力”向文学领域的渗透,由鲁迅到新文化运动,表现为崇尚情感、意志的“诗力”、“意力”、“强力”; 第三阶段,“力”向文化哲学领域渗透,即朱谦之的“力”的生命化、情感化的“惟情本体论”和战国策派的“力”的本体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尚力思潮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感性启蒙和感性精神重建的开始,标志着古典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张谨 《社科纵横》2006,21(8):1-5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技观;提出了“技术革命”的核心思想;确立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科技发展原则和“百家争鸣”的基本方略。他把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看作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出现了矛盾与曲折。我们应该具体地历史地对待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对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各族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区域政府应加强组织保障和科学规划,与社会各界勠力同心,落实引才、聚才和育才方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积极性,提高群众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强化产业与生态融合,加深西部地区民族特色和美丽“底色”。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为各族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与“回得去”“留得住”的精神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要求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作为根本要求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3.
谈恳 《浙江学刊》2003,(2):198-19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包括党政官员的思想作风——产生了很大冲击,一些党政官员的道德意识淡化了,把入党从政当作获取权势和利益的捷径,利用体制的漏洞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中国共产党在老百姓中的形象,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自身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方针,其中一个特别显著的变化就是强化了思想道德建设。在治国方略上,继“依法治国”的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并且于2001年颁发了…  相似文献   

1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支持战争的必要条件.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等人寄望于英、美、俄等西方列强出面调停,战和不定,贻误了先机.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日本不宣而战;清朝政府被迫仓促应战,甲午战争开端.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下旨正式对日宣战,各种军事准备随即全面展开. 陆战兵源补充 渠道之一是紧急招募猎户.清军在平壤战役中溃败,举国震动,军情紧急,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统率所部3000人立即奔赴九连城增援,与叶志超、刘盛休等军联合划江防御,巩固鸭绿江防线.  相似文献   

15.
路金龙 《唐都学刊》2007,23(4):106-108
鉴于近代中国“民智未开”而导致革命屡遭挫折的历史教训,孙中山提出了以县为基础广泛实行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案。实行地方自治是孙中山革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程序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击中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从理论上找到了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政体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守芳 《探求》2002,(2):13-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年轻干部必须从理论修养、党性锻炼、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等方面来适应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方法和组织保障等.  相似文献   

18.
从连锁经营的特点来看,配送是连锁企业的核心功能,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配送,配送是连锁企业的物流机构.配送是沟通连锁企业总部和门店的桥梁,是连锁经营的后勤保障部门,是连锁店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物流配送可以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费用、最高的效率.”文章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配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帆 《日本学刊》2022,(1):107-120
美苏“新冷战时期”,日本学者围绕本国的安全政策展开了论争。以高坂正尧为首的“日本型现实主义者”秉持以“基础防卫力”与“综合安全保障”为核心概念的“综合安全保障论”,主张坚持《防卫计划大纲》与“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冈崎久彦、佐藤诚三郎、清水几太郎等学者则立足于“传统安全保障论”,向“综合安全保障论”发起了挑战,认为只有大幅强化军事力量才能应对苏联的威胁,呼吁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废除防卫费不超过GNP 1%的限制。思考这一时期日本的安全政策论争,不仅可以反思先行研究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的问题,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当前日本安全政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