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买壳上市,指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转让,法人(买方)通过购买己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或尚未流通的国家股或法人股,取得对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自1993年“宝延风波”及1995年“恒通”收购“棱光”事件至今,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共发生4100余起,转让总股权120亿股,涉及金额130亿元。1998年以来的买壳上市行为,可谓是风起云涌,无论其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下至中小股民、上市公司,上至整个市场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都起到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经过实证考察,笔者发现许多新的特点,现综述如下。一、规模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行为决策的变化,研完发现对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非国有控股类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下降更大;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即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而且非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高于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设计 (一)样本特征 <中国证券报>将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为四大类;资产置换;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股权出售;兼并收购和股权转让.现有的对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部分研究都没有区分资产重组的四种形式,而是把它们都混为并购重组,分析整体绩效,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资产置换实质上是公司对外收购和资产剥离的组合,只是中间省略了货币环节,因此资产置换具有这两种重组形式的优点,对公司的价值有积极意义.置换后,上市公司是一个由优质资产组成的组合,公司的业绩预期会得到改善,预期股价会上涨,收益率也会上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偏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才会选择"隧道效应"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越高,"隧道效应"行为越严重,公司治理越好,"隧道效应"行为越轻;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隧道效应"行为的偏好程度降低;此外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着特殊的制度背景,一是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公司经理人外部约束较小;二是经理人股权持有比例较小。经理人激励和监督约束都相对较小,足以增强经理人在现金持有和现金使用上的“自利行为”。另一方面股权高度集中,其中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所有者严重缺位,这为控股股东和经理人“自利动机”造就了很好的条件。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经理人自利动机和大股东自利动机同时存在,即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非线性相关。为求证该假设,本文将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探讨控股股东是否发挥了有效监督经理人自利行为的作用,或更多的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邹晖 《统计与决策》2008,(7):153-155
文章基于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基本理论,以2006年在上海、深圳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392家家族类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了中国家族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文中结果显示:董事会的独立性随着家族控制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金字塔式控股方式也降低了对独立董事的需求,而股权制衡机制在提高家族类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
胡玲  张志宏 《统计与决策》2016,(19):162-165
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与股权资本成本的描述,分析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股权资本成本存在影响.从我国的融资实践来看,参考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不断变化的中国资本市场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演变,股权正在逐渐从集聚变为分散,第一大股东已逐渐不能对公司实施绝对控股,甚至是相对控股.文章研究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瑜 《统计与决策》2002,(10):26-27
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偏小,质量偏低,而且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占绝大多数.本文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所谓股权转让,是指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该股东权的民事法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的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为了维持股东相互之间信赖关系基础,公司立法时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我国<公司法>对该转让出资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规定,但规定比较简略,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必然会影响到部分股东实现转让股权的权利,甚至于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退股权等相关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股权分置(或称股权分裂、股权割裂等),是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而社会公众股可以流通,国有股控股比例的强制规定等制度,造成了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同股不同权不同价.  相似文献   

11.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证券市场的一大痼疾。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净额3个项目上。有关统计表明,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经退市的企业中,其经营失败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近几年来,监管机构及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不断清理,但是,在剩余占款中,因占用方资产质量差,股权被冻结、质押,有的甚至已资不抵债等原因,还款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引致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两年的变化比较,发现股权激励刺激了公司利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在实施股权激励当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与可比公司的比较可以发现以下现象:实施股价激励的公司在盈利指标增长性指标均优于可比上市公司,财务的稳健性也要好于可比公司。回归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后财务绩效的增长与终极控制权、股权偏离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管理者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一、股份全流通的关键在于合理补偿流通股股东 解决股权分置,实现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是解决中国股市市场价格畸高、缺乏投资价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无法发挥等诸多问题的关键.国务院于2004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沪深两市2008年与控股股东发生经营性关联交易销售和采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两方面对控股股东经营性关联交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分别与控股股东经营性关联交易规模成正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控股股东经营性关联交易无关;独立董事比例在监督和制约关联交易方面作用不显著;监事会在遏制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鹏  秦宛顺 《统计研究》2006,32(7):36-40
一、引言最近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存在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者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但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可能通过其股权优势谋取控制权收益,从而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利益(LaPorta等,1999;Claessens等,2002)。La Porta等(1999,2002)认为控股股东的激励效应来源于其现金流权收益,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呈正向关系,这种效应称为正的“激励效应”。另一方面,世界上很多经济体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通过交叉持股、金字塔持股等方式使控制权和现金流权…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8年-2010年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和高管持股的特征,并按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将样本分为三类,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高管持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配股行为对股价冲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研  檀向球 《统计研究》2005,22(1):42-4
一、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对股价冲击的现实困境  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配股操作比增发新股较简便 ,配股的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举债 ,而配股资金几乎是无代价地使用。于是 ,配股自然就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但在我国股市现有配股方式下 ,上市公司配股方案一般由处于控股或相对控股非流通股股东提出 ,但在实施时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会放弃配股。同时流通股股东的配股权益不能转让 ,配股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差距迫使流通股股东必须参与配股 ,否则损失更大。为减少损失 ,流通股股东最好在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2000-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发生的438笔重大关联交易。从市场反映角度对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行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股权集中是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机制,但在股权集中的同时,存在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的优势掠夺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经验分析,得出股权集中度、法人控股、制衡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最后提出保护我国投资者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