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西周时期的何尊铭文对周初历史的研究,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尚书》中《周书》的一些文献资料。两者在研究周初历史时,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何尊于一九六三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铭文为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二字。全部释文为: 惟王初(?)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白天。 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辶来)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虖乌!尔有唯小 子亡识,视于公氏,有昏于天,彻命。敬享哉!”(?)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 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惟王五祀。 对这篇重要的铭文,诸家都做过较详尽的考释。考释者无不认为,这是周初的一篇至关紧要的文字,它所记的大致意思是,宗小子何这个人在周的京室接受了周王的一番诰令后,并被赏赐了卅串贝,为此,何铸此尊特以观耀。其大意虽则如此,但对铭文中  相似文献   

2.
宗周与成周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即王都,数千年来并无任何异议,都认为平王东迁以前是两都并存。但是,自1965年《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县出土,器底铭文中发现有一句“佳(唯)王初宅于成周”后,竟引出了新的问题。首先是唐兰教授写了一篇《何尊铭文的解  相似文献   

3.
师玉梅 《殷都学刊》2003,(4):102-104
西周铜器铭文能否作为研究西周音系的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这一时期铭文的构字 (主要是形声字 )、用字 (主要是假借字 )是否含有方言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文字的传承与传播特点 ,以及这一时期的铜器和铭文特点、文字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 ,说明西周铜器铭文构字及用字很少有方言的体现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音系。  相似文献   

4.
此批青铜器于一九五五年三月在郿县车站郷东李村出土,同坑共五件。该村农民李含璧扵掘地时得之,现由其侄李琨同志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根据铭文内容研究。虽为一人所■可分两组。二方彞及尊为一组,牺尊及另一牺尊残盖为一组。彞是品盖对口铭文,品十行,一百零八字,重文一,盖十行,一百零七字,重文一,尊铭文在品内底,十行,一百零七字,重文一,三品铭文相同。铭文中■  相似文献   

5.
新见伐簋铭文涉及到西周的礼制和宗法等重要问题。铭文中的"遗"当训为"问",指存问、存省,为西周宾礼之一。鲁侯赐予伐的礼器"圭瓒、彝一肆,■尊"均为行祼礼之器,瓒、彝、尊在祼礼中配合使用。铭文中"伐"是鲁国的小宗,而鲁侯称"公子",为鲁国的大宗。因此"伐"虽为父辈,仍旧要向鲁侯行君臣之礼。这说明西周社会的宗法和政治是合一的。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4年第7期发表的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陕西省记寿县武功县出土西周铜器》一文,介绍了武功县南仁公社北坡村出土的三件西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师簋盖,各有铭文一百另一字,铸造时代断定在共王初年。 从该文的介绍和所附的拓本图象看,两件簋盖的铭文内容虽然相同,但其形制和花纹却不同,特别是在铭文书体的风格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我在初看到这篇介绍文章时,曾怀疑一号簋盖可能是一件赝品。鉴于它和另外两件  相似文献   

7.
盠作骡尊跋     
此尊铭文,已由段绍嘉何汉南二同志作考释,载在人文杂志创刊号。邦怀有所补充及不同意见数事,今条列如后。铭云:“王初执驹于(厂干攴)。”段何二同志云:“周礼校人”:“春祭马祖,执驹。”注:“执驹,无令近母,犹攻驹也。”铭文中执驹似有牵驹意。邦怀按:郑玄注:“玄谓执犹拘也。”尊盖铭文:“王(?)驹”之(?)字,右旁虽不可识,然从系可辨,左从句,盖为絇之繁文,絇、拘同声,知郑玄训执为拘、是也。“王初执驹于(厂干攴)”者,言王初次祭马祖于(厂干攴),行执驹之事也。(?)为地名,段何二同志云:”周睘尊铭文有(?)与(?)相近,……按(?)字,真书作厈,……此作(?),多攴,与(?)似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用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探讨了与西周法制有关的三个问题。西周时期的罚金实即赎刑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罚金最早流行于西汉;西周金文中“中史”的职掌是书写和保存簿书,主要偏重于司法档案的管理,是属于《周礼》中士一类的司法官;铭文中“”字,是一个法律用词,读为“谳”字,该字的出现,表明读鞫判决制度滥觞于西周。  相似文献   

9.
邵英 《殷都学刊》2005,(2):39-41,74
京频频出现在西周铭文中,且都与周王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有关,但文献中却没有关于京的记载。从字义、相关问题及铭文记载的史实分析可知,京是周王居住的王宫,并有西周的宗庙。  相似文献   

10.
曶鼎王年考     
已见有历日铭文的西周铜器中,唯曶鼎王年说多纷繁,实有深究的必要。铭文分三段。首段记王命曶司卜事及作器,次段记小臣允的讼事,三段记匡偿所寇禾事。前两段分别记有历日,后一段用一“昔”字交代,明确是追忆往事。二三两段又是两个独自的讼案。作鼎者为曶,三段的文字都与他有关。关于曶鼎铭文的最新考释,可参阅李学勤同志《论曶鼎及其反映的西周制度》。(注1)曶鼎铭文载有王年、月日干支、月相,作器的年月日似不难推求,但仅前段历日“惟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与次段历日“惟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就有许多不好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12.
查屏球 《学术探索》2010,(3):125-133
西周铭文是现存较早的单独成篇的文本,《易传·文言》中“修辞立其诚”之观念虽是后起之说,但其所强调的“诚”应与早期铭文之类写作活动相关,可能就是对这类文本写作经验的总结。西周铭文是祭祀者与神对话的记录,以诚心获取神之佑助是铭文写作的动机,向神展示诚心是其核心的内容,诚也是铭文行文的基本要求与行文风格,故借助西周铭文,可以为这一文论观念作更具体的文化溯源。  相似文献   

13.
西周晚期后段即宣幽时期的铭文习惯用语,包括颂赞、褒扬用语和嘏辞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单逑诸器铭文中多有体现.这一特征,与此前夷厉时期有明显差别,可以作为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研究中的一项参考标准.将之与宣幽时期册命铭文的变化规律相结合,便有可能进一步清晰区分西周晚期前段(夷厉)和后段(宣幽)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4.
■盂新考     
■盂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公社的新旺村。《考古》1977年1期《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走甫)盂》已有报导,但所释甚简,铭文未能完全通读,颇多可商,铭文有几处确实难认,连断读皆有困难。读法不同,内容释就全不一样,1975年8月作者在西安市文管会曾就原器仔细考察,认为其中有几处地名、铭文关涉西周地理与制度,是很重  相似文献   

15.
《巴官铁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官铁盆》是东汉永平七年巴郡官铸的煮盐器,它是三峡盐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原物今已不存,唯在文献中留下有关发现此盆的概况及其铭文的若干记载。人们大多以为其器已亡,其铭已没,遂衍生出对此盆铭文及相关名物制度的一些误释,误判。事实上宋代文字学家刘球《隶韵》、娄机《汉隶字源》已将其16字铭文中的14字摹写收录,馀二字之字形亦见于洪适《隶续》的记载中,使之未被历史风尘掩没。现将其铭文逐字辑出,以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并据有关文献予以详考,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西周“嶲事”燕形玉珮,长三点九厘米,宽四点四厘米。通体黝黑色,但本系白玉质,因入土年久,受水银浸蚀所致。背面凸出呈脊角形,线刻燕形纹及西周青铜器习见之重环纹。腹面呈凹圆状,首尾部各钻一穿带孔。左翅刻“??’二字。文字体形较长,与西周初令彝铭文相近。该珮约于清代中期出土。原系天津吴桐源(室名“万玉楼”)旧藏。(美)爱委夫瑞德·塞鲁门尼《中国古代的玉雕》(Algred Salmony《Carved Jade ofAncient China》)图版二十五·五——六著录。《说文解字·隹部》:“嶲,周燕也。……。”段  相似文献   

17.
颂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发展演变源远流长。关于颂体文学的源头,刘勰认为是《诗经》中的“三颂”。事实上,西周颂赞性铭文才是颂体的早期形态,分非独立成篇和独立成篇两种结构类型。前者文本特征是以食器为主对在世之人的被动性颂赞,后者则是主动对祖先进行的非模式化颂赞。西周颂赞性铭文有两种生成方式,以记事为主的铭文是史官对相关事件要素的记录及第三人称的润色,以记言为主的铭文则可能是预先写好的发言稿。作为颂赞性文本早期发展的重要一环,独立成篇类颂赞性铭文与《诗经》“周颂”关系密切,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予以继承和发展,并逐渐演变出后世的颂体文学。  相似文献   

18.
1986年,陕西安康县城东王井沟出土史密簋,铭文记述了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对研究西周史、铜器断代以及山东半岛方国地理都有重大的意义。《文物》1989年7期发表了张懋镕、赵荣、邹东涛《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发表了李启良《陕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吴镇烽《史密簋铭文考释》,《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9.
西周学校教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古文献记载似较前代为详。尽管《礼记》、《周记》诸文献所述,难免掺杂了不少汉人的附会推论,不可尽信;但其中毕竟透露出一些真情实况;而出土的西周铭文,更为研究西周教育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因此,如果能够将古史文献和铭文二者结合起来,互为印证,慎重考察,则对于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轮廓,或即不难辨识  相似文献   

20.
蒋铁初 《人文杂志》2007,(2):165-169
刑讯起源于西周是法史学界很有影响的观点,其论据以《礼记.月令》中的内容为主,也有《周礼》及西周铭文的记载。但依据相关典籍记载,现有论据尚不能证明西周及春秋时期存在刑讯的使用,而只能表明战国时刑讯开始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出现在司法审判中。其制度化则始于秦统一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