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哈姆莱特的悲剧看古典人文主义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艺复兴运动竭力宣扬了古典人主义的魅力。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颂扬艺复兴在反抗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却忽略了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即其面对世俗强权时所表现出的宿命论思想。本试图通过分析哈姆莱特在实施其复仇计划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定和无可奈何的心态来揭示并论证古典人主义思想中所包含的宿命论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古典人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37部戏剧中最具争议的一个剧本。对哈姆莱特的性格历来评论的观点甚多。通过剧中故事情节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性格转变的轨迹,即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由此可见,哈姆莱特的性格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他的性格之所以表现出乐观、忧郁、延宕、果断、坚定,这完全与客观...  相似文献   

3.
在揭示人文主义和黑暗现实之间所进行的尖锐斗争的同时 ,着重论述哈姆莱特在与克劳狄斯的外部冲突中 ,其灵魂深处的复杂变化以及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4.
两难的选择 双重的绝望--解开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从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学同人文主义精神的矛盾、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对哈姆莱特深层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的角度切入,揭示了哈姆莱特的延宕和发疯是由于他在这两种社会思潮之间无所适从.两难的选择,最终导致他对基督教神学和人文主义的双重绝望.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作品中表现了复杂矛盾的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出最真实的人性特征,成为不朽的悲剧名著.生存与毁灭,思想与行动,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对哈姆莱特在中国的形象:人民性、人文主义者、并非人文主义者进行了研究.事实上,在哈姆莱特身上,很难看到人文主义的思想精神,却存在相当多的非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死亡常常是那些由追求到绝望又在绝望中追求的人的最后的解脱.哈姆莱特的死不是生命的简单结束,而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在自我完结的生命节奏中,他的灵魂骚动和颤动不安的声音,是对死亡所完成的真正的人生写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剧本《哈姆莱特》中,分析了内向化特征在戏剧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研究了有关莎士比亚戏剧内向化特征的诸多表现。  相似文献   

10.
信仰的动摇理性的缺失--哈姆莱特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莱特处于传统价值体系发生动摇的文艺复兴时期 ,意识形态领域信仰和理性的冲突导致了哈姆莱特激烈的内心冲突 ,使他在信仰和理性之间无所适从。而残酷的现实又逼迫哈姆莱特担当复仇和重振乾坤的重任 ;复仇与基督教神学观念发生冲突 ,而理性精神又不足以支撑他重振乾坤 ,最终导致了哈姆莱特陷入沉重的精神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雄。他的忧郁、他的崇高美德、他的局限性及他的悲剧都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呈现出级别高度行政化与制度化的特征,行政依附于政治,学术依附于行政。随着大学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话题。"去行政化"已是当前大学发展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的现实课题与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诉求。在我国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去行政化"需要回归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重建现代大学自治制度,同时,大学教师要担当起应有的使命,以让大学回归其本位提供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3.
诗化与自毁——哈姆雷特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评价的误区与理性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反思德育过程中针对师生主体的德育评价所体现的价值原则与操作规程,找出在德育教师工作评价和学生个体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误区,试图厘清德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问题,解决"何为正确评价"和"如何正确评价"问题,以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同是面临为父报仇的重任,哈姆雷特的表现却与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完全不同。前者的复仇过程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后两者却只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阐释哈姆雷特在为自己父亲复仇过程中如何受到理性思想的影响,并揭示哈姆雷特以及人类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在查证及裁判上注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以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哈姆雷特》这个巨大的隐喻宝库为语料,运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理论——从最早的传统修辞理论,到80年代引起隐喻史上巨大变革的认知理论——再到近年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兴起的语法隐喻理论,从这三方面来探讨隐喻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性选择理论是西方近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相当流行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理论,人的理性选择的目标是追求 “ 效用的最大化” 。它运用了博弈论等形式数学的模式,在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 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量化,使得预言较为精准,在原则上能够被经验检验,从而被认为最符合经验科学的规范。但这种理论也受到了责难,被指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只关注如何用理性的手段达到目的,而不关注目的本身是否合理。本文拟探讨它的理论构架和实际应用,并从哲学的角度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与环境管制的运行逻辑之间存在矛盾,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公园合作治理模式,以化解环境管制的困局。中央管控型、地方自治型与综合治理型的国家公园合作治理实践表明,政府、市场和公众必须在国家公园治理中形成合力,通过治理制度上合作规则的建构、治理主体上合作组织的建构及司法保护上联动机制的建构,形成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合作与制衡的治理格局,实现国家公园由行政管制向合作共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戏剧发展中的“隐性政治”、复仇过程中的多重矛盾冲突、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背后隐藏的封建社会旧倾向等角度,探讨《哈姆雷特》中政治军事、对待罪恶的罚与善、封建与反封建等主题延伸内涵,可以进一步挖掘隐藏在《哈姆雷特》文本间易被忽视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关乎国家稳健发展,关乎家国宁和,关乎个体自我价值实现,其症候表征集中表现为高校主体压力大、大学生就业观的阻滞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功能弱化或缺失等。基于互惠视角进行理性审视,明确就业主体,合理分担责任,盘活就业核心关系,推动高校实施人才多元化战略,进而协同各方利益主体基于互惠原则共创前路,以期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