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上了大学     
我叫姚仲娟,是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姚庄子村人。在父母的期盼和渴望中,父母结婚十年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被父母视为手中的掌中宝,虽家境不算富裕,但一家三口也过得和和美美。我知道在爸妈不辍的劳作中,埋藏着希望,让我成才。所以幼小的我就已经很懂事了。在爸爸喂牲口时,我在一旁递上草料,在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我就端上一盆热水……白天,田地里撒下我和爸爸劳作的汗水,夜晚,灯影下留下了妈妈伴我苦读的身影。我虽然没有同龄孩子嬉笑、玩耍的童年,但我觉得我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2.
十三岁的年龄应该是花季年龄,有着十分快乐的童年,而我却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快乐和幸福。九年前,一场车祸使我失去了爸爸,也失去了我们家惟一的生活来源。曾经有人劝妈妈说:“把小莹送人吧,再说她是女孩子,送人以后可以减轻负担,日子还能好过一些!”可妈妈却没有这么做。就在这时,村里的领导得知了我们家的情况后,派人来安慰妈妈,让她重新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告诉我们:“你们家的困难是暂时的,村里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的”。  相似文献   

3.
我有着花季的年龄,但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不幸的,因为爸爸和妈妈都是残疾人,不能陪我玩耍与我嬉戏,可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疼我、爱我,对我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我叫曾繁娜,是河北省河间市果子洼乡前马村人,今年14岁。我曾经有一个幸福、温暖、快乐的家。我的爸爸精明能干,常年在外做买卖,我的妈妈勤劳贤惠、勤俭持家,我和弟弟快快乐乐的上学。我们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虽然不是特别富裕,也过得和睦快乐。  相似文献   

5.
女儿的眼睛     
我的母亲出生在偏远的山村里,从小受到的是旧式的家庭教育,从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也从来没想过什么是完美的人生。妈妈说过:年轻的时候为了外公外婆活着,结婚后是为了爸爸活着,后来有了我们就是为了我们活着。现在想来,这些话真的像镜子一样跟了妈妈半辈子。其实,妈妈不知道,这些琐碎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我叫于冰会,今年10岁,是伊坪小学幸福女童班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7.
陈露玉,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大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在她幼小的记忆里,从没有过爸爸、妈妈的身影。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多想有一个疼她爱她的妈妈,有一个温暖的家,和其他孩子一样回家就能够喊上一声妈妈!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谢谢你们,不仅是为了你们头上的白发,眼角的皱纹,也是为了你们一直一直给予我的深深的深深的爱。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大雪弥漫的早晨,大咧咧的我忘记了戴手套,爸爸把手套脱给我,光着手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学校,爸爸的手被冻得又红又肿。一次我得了腮腺炎住进了医院,妈妈是你为我换冰块降体温整宿不眨眼,暗暗垂泪到天明。在每次您为我弯腰系鞋带的一瞬间,在每次您轻抚我入眠的夜晚,在每个晨光熹微为我忙碌早饭的身影中,我的心总是溢满了暖意。那么多……那么多……多得让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计生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人宪法。我出生那天,爸爸守了我妈妈一夜没合眼,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变出来了一个女孩儿?在他沮丧的时候,我爷爷说:“男孩女孩我都喜欢。”妈妈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即将升初二的中学生,我叫张雪梅.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我从小跟着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爸妈只有我这么一个独生女儿,他们非常疼爱我。我的妈妈叫赵勃辉,是一个下肢残疾人,在小关福利厂工作,每月的收入大约500元。我的爸爸叫张勇.在大兴的一个客运公司里工作,每月的收入大约1000元。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8岁的女孩,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草丛里,一个穷苦的单身农民捡养了她。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她从五岁起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做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长到8岁甚至还没穿过一双袜子。这么懂事的孩子却得了白血病,需要30万元医疗费。这时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愿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敏3岁时,父母离婚了。她与爸爸生活在爷爷、奶奶家。幼小的心灵怎么懂得父母离婚的事呢?她只知道从某一天开始。她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她以为,用以前的方式能找回妈妈,于是她拼命地哭。边哭边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并没有因为她的声嘶力竭而回到她身边。  相似文献   

13.
李展燕,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十二岁女孩儿,但是,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李晨燕一岁多的时候,在一次感冒中,由于医生滥用抗生素,导致了神经性耳聋,从此,小晨燕什么也听不见了,什么也不会说,又聋又哑,极端痛苦地生活在寂静的无声世界之中,为此,小晨燕的父母花光了积蓄,哭干了眼泪,但是无济于事,小展燕仍然不会说一句话,父母伤心到了极点。在家里,看到自己可爱的孩子不会说话,两个人就不由得伤心落泪;出门去,看到别人的孩子又说又笑的,也会想起自己的孩子不会说话,同样会难过得流泪。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孩子耳聋不会说话,始终笼罩着悲伤的阴影。  相似文献   

14.
(一)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女儿,也是祖国母亲的女儿,现在正在读井冈山希望小学四年级。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家的四面都是山,只有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往大山的外面。自从我懂事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我长大了要让外婆过得更幸福,让外公也过得更幸福,我还要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过得更幸福。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去那偏僻的缺少教育的地区,让那些没有书读的小朋友也能像我这样走进快乐的校园。我知道我能够走进校园都是党和国家的关怀,还有你们的支持。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像城里的小朋友那样坐在教室里上课,我是女孩,但也…  相似文献   

15.
美拉的故事     
当美拉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幻想着自己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里面有电,地上铺着瓷砖,她的丈夫既潇洒又善良,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美拉的家很穷,她是四个女儿中最小的。有时,她爸爸酒喝多了就打妈妈,然后又悲叹自己命运不济,生了这么多女儿。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但家庭的故事却各有不同。我家的故事就与计生国策有着不解之缘。我的家乡在河北,我妈妈从事计划生育工作近30年,爸爸在其单位曾主管计划生育工作近5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计生家庭长大,我就讲讲国策在我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孩子旱恋了,做父母的先就慌了,想到孩子的大好前程从此葬送了,真的很不甘心!怎么办呢?跟踪盯梢等等对付“特务”的伎俩全用上,这还是好的,有的甚至像对付囚犯一样剥夺孩子的自由、通讯自由,孩子是我们的,但他也是一个人,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许多事实证明.这类粗暴的方式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当然.孩子有了旱恋的苗头,放任不管也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要像以下故事中娜娜的妈妈那样克服冲动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开动脑筋,想出应对  相似文献   

18.
“老师,我悄悄地问你一个事,行吗?”我说:什么事,这么神秘。”小女孩说:“我怕同学们笑,我今年14岁,发育一切正常,就是还没有来那个(月经)。班上的女同学都来了,她们说我有病,我心里很害怕,又不敢问妈妈和老师。”我问她为什么不敢问老师和妈妈,她说:“怕丑。”这就是我前段时间和服务站的医生到某乡某校给初中生上生殖健康课时的一个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这一年     
这一年逐渐学会了原谅,原谅自己的莽动、混乱。以为可以单纯到底。以为可以做得很好,谁知道却是一错再错。好几次不敢照镜子.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从来没有想到,原谅自己比原谅别人难得更多。好在,现在可以心平气和地直视自己.不再较劲了。我,不过是一介凡人,又怎么能逃避。或者掌控生命中突如其来的那些偶然呢?  相似文献   

20.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我出生在京郊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妈妈说,生我的时候,连熬粥的小米都没有,是跟人家借了一碗小米熬的粥。本来就贫寒的家境,再加上孩子多,就更加艰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