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啥姆莱特》居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它在世界文坛上引起的争论极多,堪称一部问题剧。问题集中在主人公的性格上,古今评论界多就哈姆莱特的性格大作文章,造成百家争鸣热闹非常的局面。惊人的是,发表的专著、论文数以千计,要从其中找出两篇观点完全一致的来,却非易事。各式各样的观点,都力求解答一个问题:哈姆莱特是个什么性格。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原来在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年代,剧作家本·琼生就倡导:人物形象必须具有一个压倒一切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后来的戏剧发展走的正是这条路,到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和实践找到了归宿:主人公的性格只能是一种情欲、一种意向或一种原则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剧中线索繁多,但自始自终运行着的则有两条互为因果又互不相及的发展轨道,一条是属于历史现实的线索,涉及有关篡位、谋杀、复仇的套戏;一条是属于哲学领域探讨的线索,涉及人生存在、死亡灵魂的形而上领域。实际上,这两条线索也是构成《哈姆莱特》戏剧最本质的两重戏剧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罪恶势力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前者是剧情发展的线索,是外衣;后者是核心,是揭示人物深层灵魂的重要环节。 而独白,作为戏剧艺术常用的手法,它不仅只是作为作者指点观众的单纯手段,也是作者赋予人物内在倾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特征的独特的艺术手段。莎翁便是成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哈》剧中一共用了六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完成对哈姆莱特这个孤独悲剧灵魂的塑造。本文试图切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世界,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这个悲剧主人公,揭示其悲剧性格及其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二年元旦,郭沫若刚动笔写作《屈原》,重庆的报刊上就预言:“今年将有《哈姆莱特》型和《奥塞罗》型的史诗出现。”这预言反映了文艺界朋友对作者的厚望及对中国戏剧发展的美好憧憬。《屈原》问世后,曾轰动文坛,受到赞誉,郭老也说:“拿性格悲剧一点来说,要说象《哈姆莱特》,也好象有点象”,①但“究竟是不是《哈姆莱特》型和《奥塞罗》型不得而知”,然而历史已作出了回答:《屈原》同《哈姆莱特》并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是毫无愧色的。本文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屈原》和《哈姆莱特》作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HAMLET)作为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悲剧,已经被中外文学批评家几乎研究到了毫厘。然而,对该剧主人公哈姆莱特表现出的命运观,却少有非常完整的阐释。人们通常只是点到即止地提到文本中表现出一定命运思想。本文结合文本和部分研究成果对主人公命运观进行了系统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莎翁戏剧中译时 ,《哈姆莱特》主人公的一段独白对每一个译者都是一个挑战。译者见仁见智 ,各有不同的见解和译本。笔者在本文试图通过文本解读和哈姆莱特的性格倾向解答莎翁留给后人的这道谜 ,并尝试指出这个谜之所以难解的一些成因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杰出的作品奠定了戏剧这一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基础。悲剧《窦娥冤》是他饮誉至今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之意志,则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的不幸遭遇,特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37部戏剧中最具争议的一个剧本。对哈姆莱特的性格历来评论的观点甚多。通过剧中故事情节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性格转变的轨迹,即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由此可见,哈姆莱特的性格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他的性格之所以表现出乐观、忧郁、延宕、果断、坚定,这完全与客观...  相似文献   

8.
“悲剧不同于喜剧的地方,往往在于它几乎完全是男性的。”这是英国戏剧界权威人士阿·尼柯尔教授在他的《戏剧理论》中说过的一句话。纵观西方古典悲剧,仅从剧名就足以佐证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古典主义悲剧中的《熙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西方古典悲剧确是男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一出外部情节和心理刻画并重的著名悲剧。这出悲剧的心理刻画集中而生动地表现在同名主人公的身上,围绕主人公的复仇行动,莎士比亚浓墨重彩、细致深刻地描绘了哈姆莱特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学表现人的心灵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宽。我们从心理的角度对他进行较为系统的审视和分析似觉太少,本文打算从这方面一试。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契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上。在卢卡契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中,最为出色最为精彩的无疑是他对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尤其是他在《托尔斯泰和欧洲现实主义》一文中提出的“性格摆动说”。卢卡契的这一“性格摆动说”,主要是依据他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所概括出来的。卢卡契的“性格摆动说”,一方面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最富于美学价值的经验材料,从而为现实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学》中,最早提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的论点,强调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他对戏剧情节的重视,对后来戏剧艺术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乃至迄今为止的全部文学作品中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象之一,被称誉为“全体人类所加冕的戏剧诗人之王王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宝石”。哈姆莱特形象的价值已经越出了文学的界限,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哈姆莱特“著名的踌躇”问题被看作是“斯芬克斯之谜”,至今仍然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的注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此做了简要的概括,它说现在关于哈姆莱特所有的材料“都不足以解释哈姆莱特著名的踌躇(他要报杀父之仇,但却多次不能下手,反复迟疑),而这正是莎士比亚关于哈姆  相似文献   

14.
《哈姆莱特》自1921年由田汉首次翻译成中文后,凡十年来中国学者对哈姆莱特的典型性格、悲剧主题、主人公性格的消极面,对Tobe,ornottobe的理解都看法不一。中国演艺界对此剧的演出和通俗化都作了有益的尝试,此剧对中国剧作家也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对此剧舞台演出的新的探索,提出了诸如“人人都可能是哈姆莱特”的新观点、新认识,这与国外那些追求时代特色的莎剧变奏曲是一致的,说明蕴有丰富内涵和强大生命力的莎剧,永远需要并鼓励人们的创造性理解与演出。  相似文献   

15.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莎评中,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一说似乎已成为定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说:“《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欧洲文学史》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国内评论大都从“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这一既定观念出发,从作品中寻章摘句,印证上述权威性的观点。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试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最能代表其戏剧水平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画,表征出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独特的模式。从莎士比亚创作的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悲剧人物在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的性格内蕴和行动路线,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展示其主要悲剧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某些共性,揭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实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是举世公认的戏剧大师和语言巨匠。三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他的作品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第一流的作家提起他的名字,都赞不绝口,称他是“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他几乎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世世代代被人顶礼膜拜。歌德就曾说过:“当我读完他的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世纪初在英国上演的五幕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全部剧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受重视、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然而,正如卞之琳先生所说,其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个悲剧中心人物,三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闻名的典型人物中,得到最多的评论,也受到最多的误解.”这个论断不仅适用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