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意识形态领域什么是主要矛盾?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地讨论研究,看法并不一致。但是,封建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需要批判,这一点大家是一致的。例如,岳飞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他的事迹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当中,有许多封建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上世纪末才出现,但到本世纪初,他们已走入历史舞台的中心,演出了向封建主义进攻的序幕,经过了十年的准备就引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敢有帝制而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政治气氛,但是“民主共和国”却始终只是一块空的招牌。产生这样的矛盾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却无法忽视,那就是它的成功与领导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批判封建主义所作的努力分不开,而它的失败也与革命派对封建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清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这两个侧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批判封建主义的论述,在当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联系实际,着重从文化领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自己的意志感化受教育者的心灵,以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准则为内容的社会教育,是培养阶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十分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重视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在这方面,他有过许多论述。鲁迅在《华盖集·北京通信》中说:“倘若一定要问我青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官文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文化是两千多年的官僚政治的思想基础,是由官僚政治所维护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统治中国人的思想长达两千余年的孔孟儒家学说,鲁迅正是抓住了这一文化思想根底,通过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及文学创作这两个方面对官文化进行了民族自省式的剖析批判。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就是要学习鲁迅精神,再不能容忍官文化的余毒侵蚀我们的肌体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作为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杰出代表的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业绩,指出他早在日本留学时就得出了必须摧毁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结论,此后他批判的笔锋始终没有偏离这一既定目标,在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更对封建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认为,鲁迅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精神及其斗争的深刻性、人民性、彻底性、灵活性等特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鲁迅从一九○九年七月由日本回国到一九三六年逝世的二十七年中,约有十一年的时间在中学和大学直接讲课或者兼课。鲁迅始终把教学工作视为十分严肃的任务。他说:“倘若闯入深渊,自己有自己负责,领着别人又怎么好呢?我之怕上讲台讲空话者就为此。”(《两地书》)鲁迅长期严肃认真地教学实践,不但直接培育了广大青年学生,同时,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学验经。为此,以鲁迅的教学实践为榜样,学习、继承鲁迅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对鲁迅及其思想发展道路的评价,历来壁垒分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在这里从未休战过.这不仅是文艺战线上的重要斗争,而且是整个思想政治战线上的重要斗争.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说过精神现象是人类生活的“极颠”.对人类精神现象的密切关注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称得上是一个深远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向来自律甚严,但却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小说“内容深切”、“优愤深广”的特色.这特色我以为首先就表现在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生存困境以及源于此的种种复杂的精神现象上.其焦点则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深刻反省与猛烈批判.封建传统思想是以封建等级观念为中心内容的.这种等级观念,就是一种以“上”为本位的观念.因而作为“下”的民众是几乎没有表现个性之余地的.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鲁迅杂文时,首先就遇到一个问题,“杂文”这个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鲁迅研究界有过争论,至今认识仍未取得统一。大致有这样几种意见:(一)认为鲁迅杂文是一种文体。瞿秋白把“杂文”和“杂感”看作同一东西,有把杂文当作文体之意。后来有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伦理是鲁迅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认为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是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驯良的“好孩子”而非具有独立人格与创造性的人;教育方法上由于“长者本位”思想的影响,使用虐杀而非指导的方法;教育内容上是陈腐或“教人诈”的。传统家教伦理不过是人对人的奴役,长者对幼者的奴役,因此鲁迅主张救救孩子,解放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这里我想先从古代刑罚谈起。促使我这样做的首先是余华的中篇《一九八六年》和短篇《往事与刑罚》。在《一九八六年》中,一张写有古代各种各样刑罚名称的纸条引出了曾立志刑罚研究的历史教员对自己和他人施以刑罚的种种惨烈表演;在《往事与刑罚》中,不仅题目本身昭然若揭地显示了文本同刑罚的联系,同时,存在于“陌生人”记忆中的五个至关重要的时间也分别对应于五种不同刑罚。《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章永麟同大青马的第一次对话也促使我这样做。在这次对话里,男性能力出现了障碍的章永  相似文献   

13.
鲁迅剖析旧婚姻夫妇伦理,进行了对"男尊女卑"、"妇女自身奴性"和"节烈道德"的批判,来表明其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夫妇平等的伦理关系的寻求。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思维活动有着非常鲜明的否定性、解构性特征,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国民党专制文化、国民世俗文化的批判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对媒体文化的批判方面.鲁迅不仅粉碎了媒体自由的神话,警惕地注意到了媒体屠命无痕的暴力主义倾向,而且对媒体商业及政治的双重流氓主义行为大加挞伐,戳穿了媒体脸上的华盖.鲁迅媒体文化观的遗产价值在于它已构成我们认识当代媒体的思想资源之一,同时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为我们的媒体批判提供着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最有价值的。他尖锐的笔触几乎涉及哲学、历史、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所有文化领域。他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中国创建民族新文化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小道具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是鲁迅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这里所说的小道具,主要是指除环境和生活设施中的大器物外,为某些人物所秉持和使用的各种较小的用具和物品。它们大都伴随人物的行状而出现,是人物经常性或暂时性的手中之物或经手、希冀之物。这些用具和物品,本身大都没有什么特性,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它们一经与有关人物结合,便有了特殊的性质和意义,成为人物的一个鲜明特点或认识人物的一个重要细节,它们往往和人物的生活、习性、爱好、品行、命运有着  相似文献   

18.
19.
今天我着重想讲讲学习鲁迅。学习鲁迅在绍兴特别有条件。刚才我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就觉得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值得同学们去好好学习,那是既详细又深入而且又形象化,比看书更容易懂。因为它有图片、有资料、有说明,这是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