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周易·系辞下》说伏羲氏“始作八卦”,《帝王世纪》中也说伏羲氏始作八卦,炎帝、黄帝有所发挥和完善,形成“二易”,夏人继承炎帝之“易”称为《连山》,殷人继承黄帝之“易”称为《归藏》,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周易》。《周易》一书流传至今,近年来又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不研究八卦的具体内容,只从考古角度探讨八卦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周易》研究的进展──评《周易通读》王新伟《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早已举世公认。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之哲理,无不涵盖于其中,故“易”为古代之经曲,居《六经》之首,为历代学者必读之。无论治世、做人,无不从中得到启发。故自古以来对易解...  相似文献   

3.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4.
《周易》古义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献 ,对《易》之“古义”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 ,西汉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当属《周易》古义。西汉“《易》十三家”中 ,起码有八家尚传古义。文章据《淮南子》中的有关资料 ,对帛书《易传》中一直未有确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诸说做出了详细考辨 ,并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义资料的结论。作者还依“卦气说”对《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风 ,风主虫”说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周易》为儒家“六经”之一,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六经”由以《诗》为首到以《易》为首,反映了自春秋末年到秦汉间儒家学术的重要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孔子整理和传授六经,于中最崇《周易》.至汉代确立了《周易》六经之首和“统率六经”的地位;儒家经典扩充而至十三经,《周易》乃由“六经之首”进为“群经之首”.汉代以后的整个经学时代,《周易》一直稳居学术核心的地位,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统率群经的说法多有诠释.当代易学界以金景芳先生为旗帜的义理派认为,《周易》创造了体现宇宙本体论和宇宙万物本质的经典哲学,《周易》与群经讲的都是“天人之学”,“性与天道”是其共同的主题,其他经典所述之理完全汇通于易理.确认《周易》统率群经的地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特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王弼《易》学的“得意忘象”说张善文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东)人,是中国《易》学史上一位具有非凡建树的杰出《易》家。他所创立的以“扫象阐理”为宗旨的《周易》学说,全盘冲垮了两汉《易》家沿袭了四百多年的“象数”学积弊,独标...  相似文献   

7.
<正> (一)《易》之象,有就全《易》而言,有就一卦而言,有就一爻而言者。“《周易》者,顺太极之浑沦而拟其动静之条理者也。” (《周易外传》卷七)这是就全《易》而言。王夫之把《周易》当作是对整个宇宙的模拟,故取《太极图》以象“一浑天之全体”。至于卦象,王夫之将其区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以“物之形象”取象;一种以“奇耦(阴阳)往来应违”取象。爻象,则就其在卦中所处之时与位取象。此处主要谈谈卦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家忠 《东岳论丛》2007,28(3):101-104
《周易》定性,向有歧见。总体方之,《周易》是朴素的唯物论、中国式的辩证法、古代信息论、政治伦理学与传统预测学的“五位一体”。对“自天佑之”可以作唯物的理解。“学《易》致用”与“以用知《易》”应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离骚》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之“离”,暗合《周易》“离卦”.《周易·说卦》云:“离为火,为日,为电.”又云:“离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雉.”故《周易》《离卦》之“离”其本义为太阳.楚人祀日崇鸟拜火,《离骚》之“离”,暗合《周易》,其义当为太阳神鸟,据我国先秦巫书《山海经》及两汉张衡《思玄赋》等辞赋,太阳神鸟即阳离鸟(或名长离鸟),即今所称之黄鹂鸟.  相似文献   

10.
<正> 漫长的易学发展史上,形成两大基本学派。汉代易学家注重象数分析,孟喜、京房、郑玄、虞翻等人,先后创立所谓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八宫世应说等,形成《周易》象数学派,汉代象数学派,热衷于象数推衍而忽视对《周易》哲理的阐发,故王船山抨击之曰:“术数兴则易理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易》一反汉易烦琐象数之风,扫象而言义理,以老庄思想说《易》,遂开《周易》义理学派之先河。自此,象数义理二派,互为水火,易学研究,不无偏颇。王船山治《易》,坚持新的易学方向,超越象数、义理二家藩篱,将二者融会贯通,以象明  相似文献   

11.
<正> 《周易》是殷周之际出现的一部占卜之书。起初,书中并无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战国时期,《周易》研究者撰写了一组学术文章,阐述《周易》的来历、书中的要旨、八卦的卦象,六十四卦的次序等,是为《易传》。《易传》作者把太极、河图、洛书、大衍之数,说成作《易》的根据和占卜的方法。开始把《周易》引向“象”和“数”的推衍。“太极”是一个抽象观念,当时还未有图象。“太极图”是后来的人绘制的。大衍之数,即五个天数,(一、三、五、七、九)同五个地数(二、四、六,  相似文献   

12.
<正> 齐鲁书社最近出版的刘大钧同志的《周易概论》是近年来《周易》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值得称道者有以下几点。既重训诂,亦不弃象数《周易》是部筮书,它由“象”、“数”、“理”所构成。古人很重“象”、“数”,多以“象”、“数”解经,形成了所谓“象数派”;近人则不走古人以“象数”解经的旧路子,为求古经的真谛,专以训诂解经。对此,刘大钧在《周易概论》的《〈易〉象》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讲解《周易》古经,对古人“观象系辞”的说法既不可全弃,亦不可全取。因为若全取《易传·说卦》及汉人的《易》象说以解  相似文献   

13.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2,(11):99-107
<正>《易》,亦称《周易》《易经》。《易·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何谓像?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序》说:“曰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象者也,非真有实事也,非真有实理也。”唐代高适《答侯少府》:“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观象者需圣明而有灵性,则万象皆出。而愚者、邪者观象,亦得所需之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象,各展其能,皆在大道之中。《易》义由象生,无象则无《易》。六十四卦皆由象立,  相似文献   

14.
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易”为“生生”.“生生”即生命的绵延.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结绳记事与八卦──八卦是结绳记事符号人类为了把语言传达到远方和把它在时间上固定下来,在文字产生之前曾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来辅助记忆与交际。据文献记载,在汉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结绳”记事。《说文解字·叙》:“古老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冶,而统其事。”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记事的呢?郑玄《周易往})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柞《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老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  相似文献   

16.
《易》是上古之书,其中保存大量珍贵的思想材料;《荀子》是战国末叶之作,是一部总结先秦儒学思想发展的典籍。欲研究上古哲学,必《周易》无疑;欲管窥春秋战国儒学之集大成者,非《荀子》莫属。若疏理出从《易》至《荀子》有关“文”之观念的发展转变,可以说是总结了先秦时期对于“文”的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一、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周易》经文大体成书于殷末西周之初,十翼则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与巫术有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周易》是古人用来处理天神、地祀、人鬼与人四者之间的变化沟通关系的重要经典之一。汉代的著名象数派易学家京房早就认识到《周易》是处理天神、地祗、人鬼与人之间的经典,《京氏易传》卷下云:“孔子曰: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氏认识到《周易》包含天、地、人、鬼四重世界,殊为难得。《周易》首乾卦,乾为天,次为坤卦,坤为地,可见,《周易》十分…  相似文献   

18.
张大为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90-204,221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19.
《周易》的生态哲学以“生生之为易”的生命哲学为根本,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主张人类自觉主动地顺应、遵循天地“生生”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厚德载物”、“赞天地之化育”,臻至自然生态整体和谐的审美理想境界.《周易》的“生生之为易”、“天人合一”、“保合大和”等观念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态审美智慧,对中国美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易·讼》九二爻辞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王弼的《周易注》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是这样的标点法。前两句好理解,就是说,争讼遭到失败,“归而逋”实际就是“逋而归”,意思是逃了回来。和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就不好处理了,难以表明其间有什么关系。《周易注》说:“若能以惧,归窜其邑,乃可以免灾。邑过三百,非为窜也,窜而据强,灾未免也。”《周易本义》据以推衍为:“邑人三百户,邑之小者,言自处卑约,以免灾患。”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