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关心与讨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有些甚至相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不同层面的持股结构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了六个理论假设,并设以相应的回归模型,运用SA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建议引导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降低其持股比例,或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相对持股较多的大股东,从而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多个大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对少数股权过于分散的民营上市公司,应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2.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培育非国有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集中度,逐步形成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及战略投资者互相监督的股权制衡局面。3.由高管持股比例与业绩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施适当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2.
当控制权转移发生之后,公司的短期绩效提高显著,中长期绩效也有所提高,但绩效改善的持续性不足.股权制衡组的绩效优于股权高度集中组,股权高度集中组的绩效优于股权分散组,一定的股权制衡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包括Z与W指标)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0.65、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1.72倍时,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摘要]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研究。股权结构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对商业银行也不例外,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的股份制银行绩效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则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三方面对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这与中国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谋而合;从股权属性看,国家持股比例、境内非国有法人股、境外法人股和流通股均与经营绩效呈弱正相关关系;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升,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越大,经营绩效越差。因此,应从多元化法人投资主体,完善股权集中、制衡度,改善制度环境三个方面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多元股权结构,对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选取2014年中国A股200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均值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类型、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股权类型中国有股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法人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单独对公司绩效不起显著作用,加上股权制衡因素,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阐述了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启示,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完全私有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多元股权结构,要更多鼓励法人股权的参与;股权集中是必要的,但需要相应的股权制衡。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文章采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构成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也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安排 ,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进而影响经营业绩。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国有股比例呈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与流通股比例呈负相关 ;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湖北省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湖北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法人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但不显著。有鉴于此,建议保持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实现适度的股权制衡;适当提高法人股比例;提高管理层持股水平;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公司所属行业因素对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占比较大的行业中,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明显;与非竞争性行业相比,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绩效越好;与重资产行业相比较,轻资产行业中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企业的绩效越好。对于国有企业,应该减少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对于非竞争性行业,应该增加行业的竞争性;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引导企业主动采取不同的股权结构,以使公司的公司治理更加合理,从而取得更好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由末端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关于物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及其对公司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上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2009—2011年我国38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指标和公司绩效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物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是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实证结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间具有显著负向关系;公司的规模同公司绩效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制度、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培养多元化投资主体等提高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对于理顺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运作中都意义深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我国公司立法及公司制度的兴起,关于如何界定国家与企业产权关系、股东权的法律保护等问题引起了广泛而长久的争论,而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股权的性质,理清股权的法律属性。股权的法律属性表明它是一种与人身相关联、具有独立的权能形式、有其自身特征、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完整而独立的权利形态,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性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与公司绩效的系统关联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课题。基于董事会跨期内生性假设,对中国市场2300多家上市公司2003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交叉滞后分析,发现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1)从董事会特征到公司绩效的跨期传导机制明显存在,并且当公司绩效采用市场价值指标(托宾Q)度量时更加显著;(2)从公司绩效到董事会特征的跨期传导机制并不完全,结果仅支持公司绩效对于董事会规模的跨期影响,却并不支持公司绩效对于董事会独立性的跨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应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决策监督效率。国外有学者对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从公司规模、环境因素、行业性质、大股东性质、领导权结构、CEO偏好、外部压力、前期财务业绩以及董事会结构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因素实证的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规模、领导权结构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直接有关;行业以及大股东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有一定差异。研究还发现目前上市公司没有充分重视董事的社会资本及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尤其是独立董事的作用没有受到重视,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独立性较差,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先天性不足。  相似文献   

16.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重与投资组合集中度两个维度,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结合公司内外不同情境,借助分样本检验辩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组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模式,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双刃剑"效应,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组合集中度在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却以提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为代价。进一步从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高管、控股股东三个方面,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行为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欠发达地区与存在强权高管的上市公司内,机构投资者加剧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公司内支持型控股股东的存在,则会加强机构投资者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运用权变的观点,实现了从以往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向"投资组合集中度"研究的创新性转变,在丰富机构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同时,为以权变观点看待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引入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创新,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运用权变的观点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制定分类引导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的投资行为,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中国控股股东的存在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股权治理机制(如股权制衡、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持股)对存在控股股东情形下的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经检验发现,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在引入卖空机制后,其投资支出(或过度投资)的下降程度更大,符合所提出的“卖空压力假说”的预期;不仅如此,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卖空的治理效应越大。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较弱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或主要由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持股较低的企业中,卖空的上述治理效应得到强化。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以大股东控制为典型特征的股权结构有效促进了卖空治理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14—2016三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控制企业规模、年龄和财务杠杆等变量,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与公司财务绩效(CFP)之间关系以及引入股权结构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对CSR与CFP两者的影响.研究发现: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而适当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加强CSR对CFP的正向作用.所以合理的股权结构能够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进而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双重代理理论,以2007年中小企业板披露研发数据的8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动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一大股东持股与技术创新动力负相关;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动力负相关,即第二大股东持股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高管-股东代理削弱了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司治理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共性,吸收他国的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建立既能满足全球投资者的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