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即通过对人实施终生不间断的审美教育,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美丑观),培养其较强的审美能力与创美能力,从而使其以审美的态度善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最终实现人生的审美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生态人的基本途径.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意志,是生活主体的自我意识向着自然生态的辩证复归.它要扬弃主客二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思维,弥合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无主体的自然性和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反自然的主体性.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应当以生态环境责任为培育核心,以人的需要为内生动力,以环境公正为落实尺度.  相似文献   

3.
庄子道与逍遥游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逍遥游”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核心,两者贯穿以内篇为主的《庄子》全书。作为首篇的《逍遥游》先概括点明“逍遥游”的内涵(文章主旨)。《逍遥游》相当于《庄子》“导论”,它所阐述的思想四个方面(包括道)涵盖了庄子的主要思想。对“逍遥游”的追求缘于庄子对现实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以及感悟之后的无奈。对“逍遥游”的追求实际上是对“道”的认知,它包括探道、识道、知道三个环节。“逍遥游”是庄子心目中一种人道合一后实现了对人生各种困境的超越的忘情忘物忘我、无功无名无己、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生活方式是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时,人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采纳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表明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是行使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后人许多新的说法 ,深化了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但却无法替代“逍遥游”的这一准确的概括。从《庄子》全书来看 ,这一点就更明确了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犹太身份,敏感孤独的内心使得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流浪主题,《饥饿艺术家》便是一篇出色的带有"卡夫卡气质"的作品。本文以精神流浪角度为视角,考察饥饿艺术家及卡夫卡本人关于寻找认同、寻找归宿、寻找救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共同富裕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一经提出就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学者们主要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界定、主要依据、基本特征、价值意义、问题挑战、实践路径和指标体系展开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深刻揭示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为接续研究奠定了学理基础;有效加深了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解,为实践工作奠定了现实基础。但已有研究从研究内容的深度、研究思路和视角的广度、研究方法的宽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进一步深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需挖掘深层次内容,拓宽研究思路和视角,注意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9.
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针对"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物化,"符号意义"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享乐至上的家庭生活物化等生活异化现象,从伦理学角度来反思,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使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和身心均衡发展的低碳生活极大地普及,以实现人和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作为《庄子》首篇主要有如下作用 :1 统摄全书 ,很多重要哲学概念由此生发 ;2 表明创作目的 ,寄托理想。这两大作用涵摄于《逍遥游》篇一波三折的结构之中 ,也与《逍遥游》在《庄子》中的特殊位置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当女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美术界时,以女性和家庭的关系为切入点,反思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探讨女性问题的主题之一,因为女性生活与家庭经验关系密切,女性艺术家通过家庭感受到的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更直接。当她们面对身处的现实进行思考,又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时,便出现了与原有的女性和家庭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灵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断奶"的生命成长关键时期,其核心的生命使命是完成"精神断奶",实现"精神成人"。"精神成人"的根本内涵就是自己灵性生命的觉醒,即基于自己自主思考和决断的信念系统建构、价值观建构和人生意义建构。这种灵性自觉可以从知、情、意、死四个方面展开,这为大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2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条件良好,农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且他们对未来生活有更强烈的期待和信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中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他们接触较多的是传统传媒,更注重中国传统节日,近一半农民所谓的宗教信仰是非正式的世俗化的。而是否信教与年龄无关,且城乡无显著差异。农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考虑到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心灵生活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不仅要求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的精神生活.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尚有不少突出的问题.合理引导并努力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思想,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阐述当今我国人民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有助于人们解决各自不同的精神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开篇,具有其它篇章所无法替代的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全书的独特作用,其地位大体相当于现代写作意义上的绪论。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阐发本书的主旨,二是交待本书的价值。围绕这两项内容庄子用取象言意的方法,选取了三十个左右"大者"意象,通过寓言、重言、卮言的表达方式绘制出两幅关于大者的浮雕群像。第一幅以大鹏南图为中心构制画面,揭示出逍遥游的实质:通过知的觉悟,摆脱现象界的羁绊,接近并皈依本体界,并最终达到"道通为一"境界。第二幅画面以大瓠和大樗为中心构制画面,提示出庄子言的价值:无用之用乃大用。两幅画面合在一起正是《逍遥游》的玄机:大者之游与大者之用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型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型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过程中,部分人的精神生活遭遇到物化加剧的现实困境——片面而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却不屑一顾。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物化角度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剖析,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探讨和反思,最后向人们敞开一种新境界——当代人应该过怎样的精神生活,以期人们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在科技理性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十分丰裕的时代,走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转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重新领受精神生活的真义,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保持一个人应有的精神理念和品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嵇康与阮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以放任狂诞的人格姿态反抗虚伪礼法对人性的戕害。相比之下,嵇康洁身自好、愤世嫉俗,而阮籍则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将两人合观,我们可以对庄学"自然"范畴在主体性层面的内涵的二重性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 ,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 ,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 ,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 ,“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 ,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 ,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