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台湾海峡两岸隔岸相望,近在咫尺,却人为地阻隔了50年.随着两岸贸易量的增长,民众的频繁往来,“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经两岸航运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海上通航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中国加入WTO,“直航”更显迫切.海峡两岸应求同存异,以务实的方法尽快解决“三通”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两岸隔岸相望,近在咫尺,却人为地阻隔了50年。随着两贸易量的增长,民众的频繁往来,“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经两岸航运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海上通航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中国加入WTO,“直航”更显迫切。海峡两岸应求同存异,以务实的方法尽快解决“三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源远流长,大陆对台湾影响较大.两岸的宗教与民间信仰相同之处远多于相异之处.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大学生也产生影响.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对学生的影响途径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79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考察,可以揭示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两岸经济的繁荣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当"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坚持的时候,台海两岸就呈现和平友好的局面,两岸经济交往就顺利、兴旺,两岸内耗就减少甚至避免,可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就增多。当"一个中国"的原则受到挑衅的时候,台湾海峡就呈现武装对峙、刀光剑影的形势,两岸经济交往的发展就举步维艰,两岸内耗就增加,集中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就减少。而台湾海峡的和平局面、两岸积极的经济交往以及减少甚至避免内耗、最大限度地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是两岸经济繁荣的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30年间台湾经济的沉浮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内存在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政治割裂,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目前都无法独力完成对这些遗产的普查、勘探、保护、发掘和研究等工作。两岸应搁置政治分歧,构建一套合作机制以保护这些遗产。目前,两岸可以由海峡会和海基会牵头,达成一份《两岸合作保护台湾海峡内水下文物的协议》。该合作协议至少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合作的原则,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机构以及争端解决等问题,以期推动台湾海峡内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 1949年至1978年,因历史原因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很少。但从1979年以来,特别是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台湾海峡两岸长达三十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经济往来逐渐增多。可以预计,两岸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港口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四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海峡两岸"大三通"时代的到来.依托闽台"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在先行先试的闽台海上直航"福建模式"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化两岸海上通航方式,整合互补闽台港口资源,建设以厦门、高雄2个主枢纽港为中心,以福州、基隆2个区域性重要港口为次中心,以泉州、莆田、漳州、宁德、台北、台中、花莲港、苏澳港等区域性一般港口为补充的台湾海峡港口群,构建以福州、厦门、高雄、基隆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核心,以泉州、莆田、漳州、宁德、台北、台中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为辅助的台湾海峡港口物流网络体系,对接闽台主要临港产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可以说是春风荡漾。自从前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就一发而不可收。虽然,中华民族走向重新统一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但应该说,大家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向前走。 回顾四十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深知如今这种局面是来之不易的。固然,为促进两岸的交流,双方领导人的明达起了关键作用,炎黄子孙的血族亲情是促进这种交流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台湾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日益频繁,两岸金融人才交流却显得相对滞后,精通台湾两岸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加强两岸金融人才交流与培养是两岸金融合作的当务之急。海峡两岸金融企业都期盼着拓展人才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加彼此的了解,推进两岸的互补互利。在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两岸金融人才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历史时期中国对外交通必须通过北方、南方陆上和海上丝路联系域外,三大丝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自丝路的交通方式和规模。北方草原丝路和北方绿洲丝路是早期比较繁荣的陆上交通线,交通工具多为耐旱的骆驼和马匹。南方陆上丝路经过的地区多岭谷山地和雨林灌丛地区,形成了“马帮”的运输形式。受海上自然环境与造船、航海水平的影响,海上丝路的航线不断延伸。随着陆上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三大丝路的变迁最终以海上丝路成为联系中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和中国发展历史的进程显示,任何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维护两岸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推动两岸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统一大业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紧密相联的,民族复兴为两岸统一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峡两岸民事法律适用问题是区际法律冲突的一个方面。可以将“一国两制”这一未来可预见的模式套用于今天的两岸民事法律适用的现实 ,台湾地区是我国这一单一制国家中的一个单独的法域 ,台湾地区的民事法律为台湾法域的法律 ,应确认其域外效力 ,并在审判实践中加以适用。台湾地区以不合理的区际冲突规范解决两岸法律适用问题 ,并不能真正起到解决两岸民事法律适用问题。在解决两岸民事法律适用问题时应遵循参照国际私法规则和区际法律适用理论成果、不能以非对非、参照国家政策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女作家被同一条中华文化的纽带所连接,这使她们的创作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儒家文化在两性关系上不平等的伦理秩序使得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始终回响着不屈的抗争之声,但是,由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她们的创作又具有某些内在差异性.因此,需要通过对其中差异性的阐释,寻找一条通向两性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近几年来继续发展,呈现好势头,表现在:两岸人员来往日益增加;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通邮、通航、通商既成事实;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已有所松动,且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等机构,以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决策大陆工作,又制定“国家统一纲领”、终止“戡乱时期”,从而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方面,虽然存在严重困难和障碍,但是,祖国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且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都在向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因而,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5.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的创新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由福州、漳州扩大到福建全省,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应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规划两岸农业科技合作领域,创新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海峡两岸经贸结构严重失衡,台湾长期顺差。通过分析海峡两岸贸易合作结构和产业投资合作结构的现状,得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结构性失衡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海峡两岸经贸结构的对策:(1)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力,突出政府主导作用;(2)加强两岸资源整合,提高两岸新兴产业经贸合作比重;(3)把握比较优势,优化提升两岸产业分工结构,使经贸合作在促进两岸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两岸农业科技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从海峡两岸资源的互补性、科技研发的互补性、产业的互补性和市场的互补性出发,展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1)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2)建立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协会;(3)建设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4)重点进行台湾精致农业和科技推广的示范;(5)构建农业科技合作支撑体系;(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定量分析两岸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两岸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岸茶叶的比较优势无法转化为竞争优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海峡两岸茶叶资源,达到两岸茶业双赢。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拓宽了两岸农业合作的空间。两岸农业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将对台湾地区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大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农科教结合模式探索,构建对台湾地区剩余的农业资金、人才、教育等资源的引入模式,以探索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经济、政治体制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各沿着自己的轨迹变化、发展。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意识的伦理体系又包含有共性,爱国主义是其重要特征,是两岸人民共同信奉的伦理原则,恪守的道德规范。这种千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情感根植在两岸民众的心底,将大陆和台湾牢固地连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