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小龙  郑琴 《经营管理者》2013,(24):354-354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相伴而生。中国外交梦是在今天政治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政治格局一体化的背景下亟待努力实现的梦想。在注重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对外交往过程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影响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外交梦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近年来我国非官方行为体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团体、教学机构、等几个方面作出阐述,并对中国的非官方行为体发展对外交流的局限性作出分析。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对如何通过非官方行为体发展文化外交提供更加广泛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哈贝马斯对近代理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交往理性的观念。交往理性的公共性本质试图避免以权力和金钱为沟通媒介的行为所导致的私人利益之争和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交往理性要求排除权力对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干涉,这能使互相合作成为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交往理性要求参与政治这样一种公共生活的公众,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  相似文献   

4.
1 资源价值 重庆作为抗日战争的战时首都,既是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反法西斯的远东指挥中心,战时中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中心和中国民间对外交往的中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舞台.对外交往频繁,近30个国家在重庆设使馆,有近千批次的反法西斯国家代表与要员、包括政军商文在内数以万计的各界外籍人士往来重庆.  相似文献   

5.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徐九仙 《领导科学》2021,(6):119-124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国家体系将更加矛盾、复杂和多元。一方面,中国积极抗疫积极开展抗疫对外援助,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全球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抗疫对外援助面临各种国际压力。从外交伦理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抗疫对外援助是一种“强实力、强道义”的外交实践,道义目标与国家实力相匹配,既追求一定的道义目标同时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理顺和创新中国外交中的道义、利益与实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更平衡、稳健和进取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8.
Jeswald  W.  Salacuse  连青松 《经理人》2005,(10):57-58
为本企业争取最大利益的商业谈判者应当读一读外交艺术 的经典著作,这会对他们大有裨益 经理人很少把自己看作外交家。不 管是对是错,外交行为总让人联 想到轻浮的形象——白天游走于 异国都市,夜晚穿梭于使馆的鸡尾酒会。没 错,外交家和经理人都要参与谈判,但大使 不必为维护公司的底线业绩或因害怕竞争 对手抢走生意而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援外国际培训活动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培训培养出更多更好对我国友好并对双边交流有益的人才,为我国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我国与受训国的深入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展TCDC国际技术培训是联合国南南合作基地的主要职能之一。1995年以来,南南合作基地(亚太地区食用菌培训中心)举办了分别由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下达的食用菌技术和花卉园艺技术国际培训班共15期,通过国际培训,南南合作基地圆满完成了国家对外多边援外任务,为扩大国际影响、服务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核心因素,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弱势群体争取、维护、实现自身利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界定”弱势群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约瓶颈和原因, 认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善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势在必行。从政府理念、监督机制、组织建设、文化教育等视角出发,提出了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关健 《管理科学文摘》2014,(11):112-115
国际友好城市(也称为姐妹城市)早已是国际城市间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普遍方式。中国的国际友城交流活动已经开展了40年,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重要载体。西宁市开展友城活动起步晚、时间短,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友城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其次,介绍西宁市友城发展的过程,从中总结其特点与成果。最后,就西宁市国际友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更好地推动和促进西宁市国际友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说明执政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党的执政能  相似文献   

13.
白雪 《决策探索》2011,(8):42-43
大学生一直是最富有政治热情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存在着政治参与冷漠、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脱离、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等问题,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于发展民主政治、扩大政治参与有着重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人称“中国奥林匹克先生”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老先生的成长之路和体育外交经历,展示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在体育战线的反映这一规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围绕着申办奥运会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无不体现出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何振梁老先生的传记《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围绕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展开的角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读者深刻理解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继续有着极大的帮助,令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自参与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总体外交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展对外关系,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从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和极具特色的外交思想.其外交思想的特性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维护国家的独立立和主权的坚定性独立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立足的基点。我们民族在独立和主权问题上有过惨痛教训,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我们国…  相似文献   

17.
对外交往能力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一个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还要学习国际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际交往的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对外交往中以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德广 《领导文萃》2014,(21):109-112
正外交握手有诸多细节。初次见面握手,用力要适度,过于用力或软绵无力都不合适。人际交往,见面和辞行时习惯相互握手。握手是人们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而外交握手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门艺术,有着政治涵义。我国实行握手礼节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由于孙中山先生大力提倡,握手礼很快流行起来。历史性的握手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或者国际高峰际会上,领袖们之间的握手称"外交握手"。两国关系可因拒绝握手而恶化,也可因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分管外交26年,到他逝世前,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他对外事干部有16字要求: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翻译工作.周恩来说过:"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没有翻译,办不了外交."要求译员们练好"三项基本功",第一是政治、政策基本功.他提出要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政治素...  相似文献   

20.
《领导之友》2014,(12):63-63
正人际交往,见面和辞行时习惯相互握手。握手是人们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而外交握手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门艺术,有着政治涵义。我国实行握手礼节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由于孙中山先生大力提倡,握手礼很快流行起来。历史性的握手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或者国际高峰际会上,领袖们之间的握手称"外交握手"。两国关系可因拒绝握手而恶化,也可因恢复握手而由敌对转为友好。国家形势和两国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