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山东是儒家的发源地,有古老的孝文化传统,山东农村更多地保留了传统孝文化的一些特点。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山东农村人民的优秀品质。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特色和伦理基石,又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老龄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中国老年学学会在我国孔孟之乡的山东省举行“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研讨会,弘扬人类尊  相似文献   

4.
中华德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塔县立足本土德孝文化历史资源,注重深挖德孝基因,从金塔群众流传的德孝故事中查证梳理、挖掘提炼,大力弘扬具有金塔特色的优秀民间传统德孝文化,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人文特色的德孝文化之路,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本次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论坛的举办,是把中华孝文化这个古老文明的主题提上国际论坛,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德孝文化,对实现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尚德重孝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的新需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8.
中华的孝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文明。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核心和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孝便是这一传统伦理的基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和义,而孔子说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石。但是,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孝文化的功能逐渐弱化。我国在"未富先老"的社会条件下,为解决养老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法规上来完善家庭养老,让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是维系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变迁、农民价值观多元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致使现今农村孝文化缺失,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加强青少年孝文化教育与法制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赋予孝文化时代新内涵,积极倡导孝亲敬老之美德,对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加以传承与发展。本文从道德责任感、家庭关系和家风建设三个层面分析孝文化的价值内涵,从人口流动、养老负担、孝文化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孝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针对所述困境,提出创新宣传载体、完善养老体系和加强实践教育等培育路径以推动孝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是基于实际提出,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被传承至今,属于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家风建设的意义、内容、原则的背景下,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论述奠定现代孝文化建设的几大重要意义,重点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对现代孝文化建设的启示,全文通过多方面的探析以期为传统孝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崇高而艰巨的任务。在我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中“孝”(或称孝文化、孝道、孝德,下同)是无法逾越的,它是儒  相似文献   

14.
敬老文化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以“孝亲敬老”和“百善孝为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孝文化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发展出了新的24孝,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敬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敬老文化更是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政府要在敬老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过程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老年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老龄问题研究》2007,(8):56-57
2007年4月8日,秦皇岛市首届“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论坛在本市召开。会议以“发扬中华传统孝文化,促进代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来自北京的知名学者、孝文化的家乡山东的教授以及秦皇岛市国学研究界等10位专家在会上作了生动的报告。秦皇岛市机关干部、教师、工人、普通市民和青年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相似文献   

16.
王凤玲 《职业时空》2008,4(9):138-139
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家庭和睦的良方,是邻里融洽的妙剂,是社会和谐的先机。因此,在新时期里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我们通常所说的孝道主要指儒家孝道。儒家孝道涵盖了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面对儒家孝道思想,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儒家孝道中精华的部分,舍弃其糟粕和不适应的部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了解儒家孝道内涵并运用儒家孝道思想中精华的部分来解决现代家庭养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 1、诚信及内涵 诚信,历来被中国人视为为人处世之本。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因此,文化与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郑香花  邱艳萍 《现代交际》2023,(3):67-74+123
儒家伦理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绵延力、接纳性与创新性,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期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国家动荡时期又成为民族的扭结,在新时代则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与学习儒家伦理思想,探索儒家伦理的当代教育价值,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教育体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着重强调敬亲。在敬亲的基础上,更有谏止的义务。在事死方面,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在孝道观上和先秦儒家是有差异的,他认为威严有慈是子孝的前提条件;在事亲方面,更加重视物质事亲,且提倡薄葬。在分析比较二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道德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物质事亲和精神事亲在现代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孝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