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绝句)他又说:“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瓯北诗话》),在清中叶能说出此话,是极有时代意义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五古)确是真知卓见。当然,赵翼所讲的主要还是形式上的问题,他要求诗歌要有“新鲜”感,要“趋  相似文献   

2.
赵翼(1727——1814) 字耘菘,或作云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26年恩科会试榜眼,清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长期主盟乾嘉诗坛。他在诗歌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瓯北诗话》为清人诗话名著,论诗诗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3.
赵翼是与袁枚齐名的清代诗人,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曾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名句传闻于世。他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从公元1767年—1770年出守镇安府(今广西德保县)。据《镇安府志》说:镇安属古百粤地,汉代称句町县,明时为镇安土府,清初始改土归流。赵翼未来守之前,曾搜集有关镇安的文献史料,借以了解所谓“南蛮”之地的情况。他读到钮玉樵《粤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五年(1766-1770),赵翼从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镇安(今德保县)知府。这段经历对他人生思想及诗文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留下为数不少的诗篇与相关杂记。本文通过赵翼镇安府风土、咏史、时政、行役四类诗文的研究,揭示其尊圣与非圣相统一的民族观、“防患于未然”的边防意识、“胸中有识”的进步史观,以及“以士理财”的吏政思想,以期增益对赵翼诗文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坡《题吴道子画》云:“立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钱钟书先生认为这两句话概括了东坡诗的理论和实践,并对此二语作了精辞的阐述。(《宋诗选注》)这里需要进一步探论东坡诗的“新”与“妙”究竟当如何理解。“苏子瞻以新”(《后山诗话》),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连不赞成他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东坡诗“新”。如元遗山《论诗绝句》:“苏门若有功臣在,肯放公诗百态新?”元遗山的意见,后人颇多异议。赵翼《瓯北诗话》云:“若反以新为嫌”,难道诗人只应该“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抱柱守株,不敢逾限一步”?“新”正是诗的需要,文学是要不断创新的。而且,“新岂易言?意未经人道,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特殊工具。既要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意蕴。“意思尤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这是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论诗、文及其关系的话。欲使“酒”醉人——沉浸在诗的美感中,炼字之功不可大意。古人对炼字是颇为讲究的,“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赵翼语)可见“炼”字的至高境界在於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之功效。故而一些极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人作诗之多,少有超过陆放翁者;古代诗人所作纪梦诗之多,亦少有超过陆放翁者。清人赵翼曾在他的《瓯北诗话》卷六里说:“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其实,陆游的纪梦诗远远不止此数,光他全集题目中标明纪梦的诗就有一百二十余首,真可谓洋洋大观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山谷诗的艺术,从宋代起就聚讼不休。有的赞赏:“本朝诗人,与唐世相亢,其所得各不同,而俱自有妙处,不必相蹈袭也。至山谷之诗,清新奇峭,颇道前人未尝道处,自为一家,此其妙也。”(陈岩肖《庚溪诗话》)有的贬抑:“不过意稍新奇,终无甚意味。”(赵翼《瓯北诗话》)“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张戒《岁寒堂诗话》)在赞誉和贬抑中,似乎能找到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9.
无论古今中外,对于诗歌的教学都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英国思想家费兰西斯·培根也曾说道:诗歌使人巧慧。诗是用以抒情达志的文体。诚如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尧典》)诗余为词,词余为曲。就广义而论,诗也包括词曲。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我们伟大的祖先及其杰出的诗人们,在这神  相似文献   

10.
与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並称乾隆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是当时文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但有较为进步的诗歌理论“性灵说”,而且以其直抒性灵的方式,写出了不少清新灵巧的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从而打破了当时文坛上拟古和以考据文字为诗的风气。一般研究者在论及袁枚文学  相似文献   

11.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论诗名著,其所论诗家凡十,李白排第一。是书对李白的研究颇为详赡,涉及到李白的生平、思想、政治表现和诗歌的题材、体裁、寓意、真伪辨析、艺术风格、艺术承传以及与杜甫、苏轼等人的比较等方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按照赵翼自己的话说是"始知其真才分,真境界,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这种剖析,在"尊杜抑李"的历史大潮流中,显得尤为理性和可贵,是赵翼文学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赵翼(1727—1814)逝世170周年时(1984年),赵氏故乡常州曾举行过一次学术座谈会。到会并发言的有各地专家学者吴泽,徐复、苏仲翔、汤志钧等,大家遗憾地感到国内学术界对赵氏的研究和评价颇嫌不够;当时出版部门所印赵氏著作,仅有《瓯北诗话》、《簷曝杂记》两种,而其主要作品如《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以及《瓯北诗集》均未能新印问世,这与海外学人对赵氏的研究相较,不无逊色。到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发行了胡忆肖同志的《赵翼诗选》,这是值得欣喜、应该欢迎的。我在读过之后,颇感钦佩,试作短评。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强调诗的抒情特性,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诗的本身乃是情绪的潮流”(《诗歌的创作》,《文学》1944年二卷三、四期),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构成为诗的“内在的韵律”(《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页),“表现成一种旋律的言语”(《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  相似文献   

14.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人。他一生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是“格调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十分丰富。三十岁左右就有《留饭草》、《一一斋诗》等诗歌结集,他的老师吴中诗古文名家叶燮为之序称:“确士向刻《留饭草》,此确士于今人中辟门仞处;今刻《一一斋诗》,此确士于古人中辟门仞处。”①四十四岁,被张维  相似文献   

15.
杨芳     
杨芳,字城村,土家族,系四川省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生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据《清史稿》、《秀山县志》及《松桃厅志》记载,杨芳幼时天智过人,勤奋好学,“读书通大义”、“为文浩养充沛”、“有干略”。他十六岁从军,奋勇果敢,在军中“鸡鸣起舞,夜读深思”,善长文墨,爱好诗、对、散文等,他一生著作不少,著名的代表作有《平平录》十卷,《征西笔记》二卷,《果勇候年  相似文献   

16.
吴伟业(1609——1671),号梅村,是明清间诗坛上一位著名诗人。其自成一家的“梅村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清代乾嘉时期比吴稍后的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赵翼(1727——1814)在《瓯北诗话》中曾把吴与唐宋诗坛的杜、李、韩、白、苏、陆等巨匠相提并论,誉吴为“近代中之大家”,并称:“梅村之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  相似文献   

17.
皎然诗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僧人能诗者颇多,皎然不但擅长写诗,而且还有论诗专著。明胡震亨认为在唐人诗话(指论诗格、诗法一类著作)中,“惟皎师《诗式》、《诗议》二撰,时有妙解”(《唐音癸签》卷三二),对其诗论评价较高。一、皎然及其诗歌和诗学著作释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名昼,又称清昼,字皎然。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谢灵运十世孙。约生于玄宗开元八年左右,卒于德宗贞元后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通文史典籍及佛典,尤好吟咏。出家后常居住于吴兴杼山。与处士陆羽、张志和、僧灵  相似文献   

18.
赵翼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的赵翼,(1727—1814)常州人,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晚年自称瓯北老人。 雍正五年,他出生于武进县戴溪桥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孩提时就爱学习,常骑在牛背上孜孜不倦地读书。入泮为秀才后,因家境清贫,一度在京任塾师。一年放学,他步行回家,途中遇见一中年农民手携幼童送别妻子,相对哭泣,十分凄惨。他上前询问原委,了解到男的是佃农,因缴不起田租,妻子被迫抛下孩子到地主家做工抵债。他对这家农民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于是毫  相似文献   

19.
“一生未遇庸非福,半世能狂亦可哀”.这是清初诗人黄仲则评论他朋友的两句诗。移用于黄自己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他四岁丧父,艰苦备尝,才华出众。二十四岁在朱筠主持的有当地名流参加的太白楼宴会上,当众赋诗,“年最少,著白夹立日影中,顷刻数百言,十数人皆缀笔,八府士子竞写,一日纸贵”。但不阿权贵,三十五岁的壮年就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多才多艺,散文、词、书法、篆刻、画都精,著名诗人洪亮吉、袁枚等均与之为友,甚赞其诗,认为不是才人之诗,也不是学人之诗,而是诗人之诗(万黍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他的诗还得到后世很多  相似文献   

20.
浪漫主义诗人皆重“感情”而恶古典主义倡导的“理性”限制。英国的华兹华斯(1770——1852),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增加了一个被人誉为英诗浪漫主义宣言的“序文”,其中就说,“一切好诗皆强烈感情之自然流露”。感情的自由抒发,依仗想象力的驰骋,这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与华兹华斯同属“湖畔派”的柯勒律治(1772——1834),作诗和论诗都是如此。他在自己的《文学传记》里说:“诗才以良知为躯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