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孙膑兵法.擒庞涓》篇中“而禽庞涓”的理解与“马陵之战”等问题密切相关,“禽庞涓”的“禽”应解作“捕获”。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禽”并非庞涓从政治、军事舞台上消失,他极有可能在漳水会盟时被释归魏,后再度为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两次战争,不能因为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禽”而怀疑马陵之战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孙膑传》是把探索孙膑生平事迹同研究《孙膑兵法》密切结合起来的第一本著作。但是,《孙膑传》“据《孙膑兵法》擒庞涓和陈忌问垒两篇”,得出了“也说桂陵、马陵两战以田忌为主将,孙膑辅助他取庞涓,擒太子申。”(第22页注④)“于桂陵,大败魏军,活捉庞涓。“(第32页)在马陵之战,“杀庞涓并活捉太子申”(第80页)这样的结论,则是错误的,它又把《孙膑兵法》的研究工作引入马陵道的歧途,将《孙膑兵法》提供的珍贵史料,又被传统的谬误给吞噬了。因此,笔者提出一管之见,与《孙膑传》编写组的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3.
落实《孙膑兵法·擒庞涓》篇中几个城邑的地理位置定位问题,是正确理解桂陵战役中齐魏两军交战路线的关键。对於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写过《<孙膑兵法·擒庞涓>中几个城邑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以陈说推考的结果。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下面提出我们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4.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年。最近,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山东临沂出土大批先秦竹简,发现了失传多年的《孙膑兵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文心雕龙·辨骚》中的“奇正华实”说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补论。其一,补充介绍齐梁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状况,由此考察孙子《兵法》在当时产生的文学影响,以及《兵法》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和启迪;其二,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论证“奇正转换”论是对作为艺术张力控制论的“奇正华实”说的补充。其三,刘勰引兵入文的“奇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子,名武,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们纷纷起来造反,新兴地主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腐朽的奴隶制度开始崩溃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孙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积极支持社会变革。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由此可见,孙武同后于他的吴起、孙膑等人都是坚持法家路线的军事家。孙子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是春秋时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反映了法家进步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山东省鄄城县孙老家首次发现《孙氏族谱序》及《孙氏家庙碑记》。这些珍贵史料,详细记载了古代杰出军事家孙膑的出生地、生平事迹和孙氏家族的变迁及后世繁衍情况。这是继1972年临沂银雀山《孙膑兵法》竹简出土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孙膑及其故里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991年7月9日至12日,66名专家学者汇聚荷泽,对孙膑故里予以论证。 一、从地理位置上论证孙膑的出生地 专家、学者从古地理和族谱、碑文的记载中,对孙老家的地理方位进行了考证。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膑生阿鄄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刊曾陆续发表过张震泽教授关于《孙膑兵法校理》的几篇文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一九八二年十月,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来信说,他正着手翻译《孙膑兵法》,而“主要参考”材料就是张震泽教授的那些文章.这里,再发表一篇《八陈校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杨先举著,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 作者选择多种优秀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及《孙膑兵法》等,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作议论。全书以“企业治众”和“经营竞争”为框架,企业治众设五篇:悟道、论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字的书写并不严格,故音同音近的可以假借。许慎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一种假借情况,郑玄所谓“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指的是另一种假借情况。而后一种情况,在后代看来,乃是一种讹误,与写别字并无多少差异。从出土的帛书《战国策》和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等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所谓假借的范围是相当广的。如“勺”借为“赵”,“胃”借为“谓”,“鱼”借为“吾”,“忍”借为“仁”,“遒”、“(辶酉)”借为“犹”,“节”借为“即”,“乾”借为“韩刀”,“進”借为“淮”,“贤”借为  相似文献   

11.
兵家著作,在文学领域里问津者极少。解放以来,只有个别散文选本选入《孙子》的《谋攻》篇,个别论文提及某个作家,至于从总体来研究的,还是个空白。本文非敢言填朴这个空白,只就先秦兵家散文的写作成就。作个初步的探讨。一先秦时代的兵家散文,丰富多产,据《汉书·艺文志》统计,共有五十一家,一千○十七篇,其中有不少出于秦汉人的伪托,幸存至今却极少,见于《百子全书》中的兵家只有《风后》、《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一九七二年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失传一千余年的《孙膑兵法》,解决了孙武和孙膑是否各有兵书传世的悬案。这样合起来就有七部兵书,共一百三十九篇,五万多字。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的谋略,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它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卷帙浩繁、智谋丰富的中国古代兵书,便是我们祖祖辈辈智慧的体现。而我国兵书之多,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据说共有一千三百多种,留存到今天的还有四、五百种之多。传说兵书起源于黄帝,在西周时已有《军志》、《军政》两书,这说明我国兵法源远流长。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兵法有《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影响较大的《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孙子语录]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形篇》[兵法解说]《形篇)中的“形”,是形体的意思,指客观物质力量,在军事上表现为兵力数量的多少、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和军事素质的优劣。全篇的中心是讲不打无把握之战,也就是说在未跟对方进行军事较量的时候就应该胜券在握了,我们把它概括为“胜于先形”,即孙子说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孙子认为,打仗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他反对侥幸求胜的鲁莽灭裂的作战指导。当然,打必胜之仗决非臆测所能…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渊源于夏、商、周,这一时期出现的《军政》《军志》《令典》等兵书和集三代兵学思想之大成者姜望的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已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司马法》等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一是依据战争中的客观因素及其矛盾去认识战争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战争中要观形察势、因变治变;三是论述了战争中文与武、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政略与战略结合等。这些朴素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陈君聪同志《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一文(见《光明日报》1984年5月9日第三版,以下简称陈文)。认为其中一些史实似乎有误,特予辨正(以下陈文的引文中凡加着重号的字,即需商榷之处)。 陈文第二节第一、二行说:“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其实,“逸仙”並非孙中山的“字”,而是他的号。关于这点,孙中山本人在自传中已写明:“仆姓孙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孙中山原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与粤语“日新”谐音),以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学医、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时常用此名”。  相似文献   

17.
对中学语文通用课本高三册中《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所援引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八一年的《教学参考资料》谓之为“类比论证”,八二年的《教学参考书》谓之为“比喻论证”。这个称谓的改变,说明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容易混淆,因而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 比喻论证,就是以人们熟知的事物和道理作比喻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战国末期纵横家苏代在说服赵王不要伐燕时就使用比喻论证。苏代巧妙地把赵侵燕、“燕赵久相支”,比作“鹬蚌相争”“两者不肯相舍”;把秦比作渔父,“渔者得而並禽之”,从而说明,赵如看不到真正强大的敌人是秦国,而与燕互相攻打,不但于燕赵两国不利,而且会给秦造成可乘之机,最后燕赵两国都有被秦灭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原文〕 禽庞涓 昔者,粱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  相似文献   

19.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势》) 这是《孙子·势》开头一段话。较难理解的词语是“分数”与“形名”,而有争议的則只是“形名”。关于“分(fèn)数”,曹操作注:“部曲为分,什伍为数”。(见《十一家注孙子》)李贽也作注:“分,谓偏裨卒伍之分;数,谓十百千万之数……。”(《孙子参同》)这就是说,分,指部队的编制、建制,数,指一定编制中规模的  相似文献   

20.
唐以来不少诗评家都不惜笔墨地指出李白诗歌具有奇的特点。如(李白)“以奇文取称”(元稹),皮日休也说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顾璘在《息园存稿》中更是把李白与庄子及书法家怀素相提并论,“文至庄,诗至太白,草书至怀素,皆兵法所谓奇也”。上述评语,无不突出“奇”字。用“奇”字以概括李白诗歌独特的审美风范,很有见地。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不妥之处,诚望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