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7)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了与前期颇为不同的作品,尤其是散文集《烛虚》,其中沉淀着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存与生活,抽象与具象等的思考。冯至更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十四行集》。其中灌注了他对生命、宇宙、存在等的冥想。对沈从文与冯至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能够得到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6)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建国原则的指导下,陈立夫领导的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受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的影响,高等教育在统一课程标准、增强本土化、改革教育内容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行政力的干涉,同时为了加强对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控制,对高等教育的政治渗透颇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之争成为当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5.
莫言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4,(2):I0061-I0062
这是一个被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都抱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当然我也不愿例外。但实际生活中学生有好有坏,老师也一样。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里,教过我的老师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坏的。当时我对老师的坏感到不可理解,现在自然明白了。 相似文献
6.
在抗战时期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大,当时中国的文化巨匠几乎都云集在那里。当时,陈寅恪和傅斯年都先后到了昆明。傅斯年就住在陈寅恪楼下。日机对昆明轰炸正酣。为了逃避轰炸,傅斯年命人在楼前挖了一个大土坑,上盖木板以作防空之用。住在三楼的陈寅恪为此专门作过一副带有讥讽意味的对联:“见机而作,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张靖媛 《社会观察(上海)》2010,(5):17-17
(支教点)屋子里全是蜘蛛网,尘土也多,毕竟几个月没人住了。吃完饭回到屋里,来了一大堆学生,男孩女孩都有,还有个小女孩送给我一个花环和两柬花。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正>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留学巴黎大学。曾翻译《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世界名著,并将《诗经》《楚辞》《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翻译成英法文字。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