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评论家认为“可以肯定,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没有任何人象尼克那么重要,也没有任何人物能更持久地抓住海明威读者的想象”,“尼克不仅在海明威的人物中,而且在美国文学中都是很特别的。”尼克·亚当斯在海明威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1925)(以下简称《时代》)中首次出现时,美国作家D·H·劳伦斯就指出:这部短篇集实际上是一部“不连续的长篇小说”,“它在塑造一个人和他的全部历史,对于这个人,我们不需要再知道什么”,这个人就是尼克。劳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海明威的文学生涯是以一九二六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转机的,因为这部作品树起了“迷惘的一代”的大旗,但是人们往往就因此而忽视了海明威于一九二五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所表现出来的迷惘思想倾向,尤其是忽视小说集小最后一篇《大二心河》的明显“迷惘”特征,这不能不说是“迷惘的一代”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浅探讨,以期拾遗补缺。 《在我们的时代里》由十五个短篇故事所组成,每个故事之间和头尾两处又各插进一  相似文献   

3.
“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体的简约、精炼 ,更重要的是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敢于省略情感的表现和主题的揭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就有注重表现事件过程而省略人物情感脉络、隐藏主题思想的特点。海明威“冰山理论”对小说创作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沈平 《江海纵横》2002,(5):32-33
“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女性作家中,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个。在1919年到1934年的短短15年间,庐隐共创作了60余篇短篇小说和四部中长篇小说,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周乐山在悼念庐隐的文章中说:“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对庐隐小说的创作成就。30年代有人就评论说:“庐隐是与冰心同乡而又几乎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不见得比冰心少。”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小说中,有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经典的《杀人者)”①,也有被称为海明威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却短暂的一生》和《乞力马扎罗的雪》。而《一个干净的明亮的地方》尽管在国内提及它相对较少,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却是美国评论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少评论家将它列为海明威短篇小说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该馆的艺术特点和主题两方面浅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既没有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海明威笔下带有“重压下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codehero),也没有描写战争和暴力的惊险场面,更没有…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首先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诗神”。其次,在他各种体裁林立的文学宝塔之中,小说,放射着光芒。他的堪同世界第一流短篇小说相媲美的那些短篇。不可否认,泰翁在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比较不错的长篇小说。可是,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其艺术匠心考虑,他的短篇胜其长篇。譬如,他的那些著名短篇《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弃绝》、《河边的台阶》、《太阳和乌云》等等。好象是一件件天造地设般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领域里,不是“千古绝唱”也“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幻灭的梦,迷惘的人——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兹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美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与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人同属于“迷惘的一代”。他一生中写过四部长篇小说,四个短篇小说集。菲兹杰拉德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足取,有些同时代人对他颇有贬词,但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美国长期侨居国外的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认为,菲兹杰拉德的许多同时代人被遗忘的时候,人们仍然会读他的作品。一九二五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下称《盖茨比》)是本世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的创作代表了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他的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象群星一样,为法国文学天宇增添了灿烂的光采。但是,在赞美他那些短小精悍的艺术珍品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他那洋洋大观的巨幅画卷,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同样不失为艺术珠宝,在世界文学宝库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一《一生》是莫泊桑第一部长篇小说。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看了他的门生这小说的创作提纲后,便赞叹道:“啊!真的,好极了,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长篇小说,构思得非常巧妙。”小说发表后,便引起公众和报界强烈的反响。由于小说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和他的"插曲式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插曲式小说”是他短篇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若干篇主题、人物多少有关联的但又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组成的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同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一样,同样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级阶层人物的升降起落以及各种人类的命运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是著名的俄裔美籍作家,他的一生除了创作了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外,还创作了58篇短篇小说。其中《菲雅尔塔的春天》被西方评论界誉为纳博科夫的短篇经典之一,这是一篇充满了象征意蕴、非常诗化、读来又有几分淡淡哀伤的小说。作者借一个淡雅而又意味悠长的爱情故事,沉重地表达了乡愁、时间、回忆三重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文学史上,作为“新技巧派”扛鼎人物的芥川龙之介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名家。他选择短篇形式具有不可抗拒的宿命性。芥川执着转瞬即逝的人生观,这决定了其思维和艺术表现方式是瞬间式的。芥川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固定的、静态的、不发展的,他们在瞬间形成,在瞬间结束,因此无论芥川怎样用语言所讲述的故事去抻长它们,所完成的总恰好是短篇形式。作为理性主义的作家,芥川把对人的诠释浓缩、蒸馏为“利己主义”。表现利己主义并不一定非采用短篇形式不可,但是由于芥川的小说多取材于历史典籍,而理性主义的芥川并不关注历史发展的胎动的能量,而只从历史中提炼警句式的思考,因此,短篇成了恰如其分的容器。家庭、血缘、体质对芥川的创作也产生了本质影响。感觉细腻正可雕琢形式,寿命难长才选取短篇急就,体力不支只好放弃长篇巨制。所有这些原因之间,彼此有时互为因果,有时交相作用,形成一股巨大合力,牵引着芥川自然而然地走向了短篇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把小说中“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这句话看作是小说的主题,认为这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其实,从象征主义以及整个小说故事结局来看,海明威是在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即人类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永远无法走出外部的困境。人永远只是在欲望中挣扎。这是海明威对人类命运所谱写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拉伯小说之父”纳吉布·马哈福兹以长篇闻名,但也是短篇的“圣手”。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总量中约占三分之一。他的短篇取材广泛,结构精巧,常于平凡琐事的叙写之中寄寓深邃的哲理,隽永,精练,韵味悠长,足以列入世界优秀短篇之林而毫无愧色。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古老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着马福哈兹小说的现实主义基调;而对现代世界文学优秀成果的积极汲取、借鉴,又形成其创作的开放态势。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保持传统风格的  相似文献   

16.
王汶石以“短篇小说作家”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59年创作的《黑凤》是王汶石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进发的一次尝试。小说所写故事发生在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历史时期,表达了特定时代的思想精神内涵,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除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学普遍风气的影响外,在小说写实的笔墨和叙事的缝隙中,也潜藏着历史原生态场景和人生内容,比作家主观预设的单一主题更为丰富复杂。王汶石早年曾有宏伟的长篇小说创作计划,因外在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思想艺术局限,致使王汶石与杜鹏程、柳青一样留下了长篇小说的“未完稿”,也给后人留下了英雄豪杰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慨叹。  相似文献   

17.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所著长篇小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为主题,通过对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亨利的描述表达了反战的情绪和对人生的困惑。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必然性。《永别了,武器》也是一战之后美国社会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选取欧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出现的九次显性数词“两”、两类隐性“两”和十次显性动词“看”作为冰山理论“八分之一”的新视角,审视其“八分之七”。“两”和“看”对小说男女主人公各阶段心理变化状态的串联、对海明威个人情感取向的揭示以及对小说两性关系和“二人世界”主题的暗含等作用, 使其成为小说主题呈现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欧内斯特·海明威可说是20世纪美国文坛极具个人特点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总保持着主题上的一致性和内在情绪上的连贯性,从而构成一个狭窄而极为深刻的小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情与死亡、暴力和勇气形成了相互牵缠而又彼此对立的两极.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被这样的两极拉扯着、支撑着,体现出“重压下的优美风度”,本文试从构成海明威小说的两个基本元素——死亡意识与个人仪式人手,对海明威的小说世界试做一些分析.一海明威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早年的生活看似正常,并无创伤二其实,死亡与暴力的阴影很早就笼罩了他的心灵。在1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