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马帮城>是海男建构自己精神王国的杰出作品,是海男对西部马帮的存在与生命形式所作的一次诗意化书写,她在对赶马人历史的叙述中最大限度地开启了人类存在和生命的空间,完成了她个人精神世界中对"马帮历史"的诗意传达.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凤庆县,有一个居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打镇——鲁史古镇。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口,形成于1302年的鲁史占驿道,是内地通往边境的通道。而早在唐宋时,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条马帮运输线,清朝、民国时为茶马古道。因地理位置险要,鲁史古镇曾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高立士我有幸于1949年7月(距今45年前)进入西双版纳.目睹了神秘的未开垦前的版纳原貌。那时的版纳,无一里公路,从昆明至景洪,跟马帮走了26天。一叶独木舟渡过澜沧江;全州无一度电,晚上一片漆黑,只有竹楼的火塘...  相似文献   

4.
山间铃响马帮来。提起云南,也许你还会记着电影里马帮穿山越岭的画面,有名的“茶马古道”曾记载着云南交通的人马驿道史。就是在这块昔日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土地上,如今,公路总里程达16.6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一。到2003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大关,达到1064公里。云南人的世纪之梦云南地处青藏高原南延地带,与缅甸、老挝、越南为邻,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地势险峻,自古交通不便。《云南通志》曾这样描述云南的交通:“滇处岩疆,山谷险阻,行路之难,视蜀道且过之”。解放初期,全省能够通行汽车的公…  相似文献   

5.
杨易锋 《社区》2009,(29):33-33
提起茶马古道,人们肯定会联想到马帮:提起马帮,又会联想起神秘、危险、艰难这些字眼。在云南大理剑川,有这么一个古镇,处处可见马帮的遗迹。在这里,你可以体验沧桑、动荡的感觉.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安逸和宁静,那是一种动荡中的安宁……  相似文献   

6.
由于滇西北山高谷深而路桥难通 ,河流湍急而不利水运这两个地理条件 ,再加上丽江地区盛产良马 ,使得马帮成为丽江地区交通运输最方便、最经济的主要运载方式。民国时期纳西族商帮的兴起、发展、繁荣与马帮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同时 ,马帮与商帮的兴盛也促进了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丽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长期研究马帮文化的基础上,对大西南马帮在漫长的运作时日中形成的大胆冒险、吃苦耐劳等一系列精神特征作了总结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青海三江源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其西南与缅甸接壤,东南与老挝毗连,具有"东方的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横贯全境。"西双版纳"是傣语的记音:"西双"指的是十二,"版纳"就是一千块田,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我们一步出西双版纳机场,一袭筒裙傣装的导游小姐就告诉我们几件新鲜的事。西双版纳是傣族较为集中的地方,人口约有24万,此外还有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回族和汉族。在西双版纳,要记住对人的称呼,傣语中将女士称"少哆哩",男士称"猫哆哩",老太太称"老弥叨",老爷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傣族园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傣族文化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傣族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黄金水道的咽喉之地;特有的热带雨林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傣族园独具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在旅游开发进程中,傣族园实行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傣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调适.如何协调好傣族园公司与农户、与佛寺、与旅游主管部门等的关系,以正确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的眼前目标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远景目标的关系,使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帮是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商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成为推动云南社会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交往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随着云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马帮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马帮对云南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文章认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提供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基础。而现阶段务实、可行的目标是促进流域各国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念的接纳,并通过建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机制,培育各国间解决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善意合作氛围。文章提出,当前建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增加流域相关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流域国家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增强流域国家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并推动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文化生活的生境适应性理论重新诠释摩梭人的家庭婚姻制度的由来,可以知道它是由摩梭人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现象.研究认为:在自然生境条件下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族群,其女子的社会作用呈显性倾向,而具有农耕型定居特征的族群,其男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则具有显性特征.摩梭人的半游动半农耕之"马帮文化"成就了摩梭人的社会特点和价值取向,使其家庭生活和婚姻制度具有游动型经济文化特征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好,我是庞燕。上一期我给大家介绍了"光明行"活动在国内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今天让我们跟随"光明行"在海外的足迹继续"侨爱执灯复刻光明":2016年,为更好地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加深我国与东盟国家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在外交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发起"湄  相似文献   

15.
滇南驿道马帮历史探踪毛佑全滇南驿道马帮是元末明初以来滇南边疆各民族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促进了滇南边疆各民族与内地的紧密联系,而且也成了与东南亚各邻国的经济、文化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就临安古道、近代滇...  相似文献   

16.
议事日程。澜沧江——湄公河,发源於青海省玉树治多县的吉富山,海拔5552米,主流扎曲至昌都与昂曲河汇合後称澜沧江,从云南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後,称湄公河。它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南中国海,是亚洲唯一的一条一江跨六国的河流,称为“东方多瑙河”。云南经过国际合作,已形成一条从云南出境到东南亚国家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通航里程近2000公里,国内段建成年吞吐能力10万吨以上的港口、码头3座,年吞吐能力50万吨。2000年4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政府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根据…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前景谢志鹏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流入南中国海。它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境外叫湄公河,全长4880千米,是世界第9、亚洲第3、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9万平方千...  相似文献   

18.
长城马帮队     
为了修缮八达岭残长城,一支由4个河北人、10匹骡子组成的马帮队,劳苦奔波。他们每天从清晨7时到傍晚,在山间来回,运送砖料。中午一口大饼充饥,晚上顾不得休息先给骡马治病。  相似文献   

19.
滇西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朱德普滇西,指今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以及和这些地区相邻之地,它与缅甸接壤,高黎贡山脉和切割很深的怒江、澜沧江峡谷皆在其间。在滇西这片土地上,生活有汉、傣、景颇、...  相似文献   

20.
周礼 《社区》2011,(32):28-28
在四川雅安与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间,横瓦着一条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风景最为壮丽、文化历史最为厚重,以马帮和人力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