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筚路蓝缕:北京民族电影展五年成大业
当五年前北京市民委主办北京民族电影展时,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民族电影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北京市民委及其属下的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工作团队顺应时势、筚路蓝缕,以一个纯事业单位的严谨和务实,使北京民族电影展从无到有,孕育成长,最终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文化电影,我觉得这个新从某种程度上不是说客观的,时间意义上的新,而是我们重新看待的新,是我们主观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沈从文终生写苗族,哈佛大学教授金介弗研究沈从文,他就讲过为什么研究沈从文。他说中国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温和内敛,但也是猜疑内耗的文化,而沈从文笔下的原始族群,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16~23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行。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重要单元,北京民族电影展同步举行,讲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故事的电影成为影迷们一道风味独具的甜点。而在北京民族电影展中设立新文化电影专题展,这已是第二届了。随着当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显示出一种新的主席ChuckBoller亲切交谈摄影/胡科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薇向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劳丁先生介绍会展签约咨询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6.
许多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都来自云南,说他们是组成新中国经典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主要部分并不夸张。云南作家公浦先生即为其中之一。他深情回忆了当年创作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北京怀柔杨宋镇举行的"民族影视高端论坛"上,有一位著名的导演率性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大声疾呼。他提到,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并没有专门的政府奖,只能以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名义,与其它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共同争取政府奖项。农村题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重要的带有昭示性作用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凸显民族文化个性,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在我国电影创作和发行政策的扶植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受到外部强势文化东渐的挤压下,此类题材的生存空间依旧不容乐观。文章以IP(知识产权)结合理论与实践对该题材电影进行探究,在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概念进行思辨性批判的同时,力求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固有创作与宣发模式的基础上从此类题材商业化的发展意义、文化价值和IP的路径与对策入手,探讨突破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过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何强化并突出美术动画电影中国化的努力和实践。如上影厂1956年制作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该片在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片展中获奖)。当时电影节的某些评委竟误以为这部动画片是苏联的作品。那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电影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的指向是政治命题。☉女性性别与身份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政治生活领域由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一次可能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会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学术研讨会,在第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召开了。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研讨主题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学、文化美学、政治民族学和影视人类学这四种学科方法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取向;少数民族电影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文化性格、文化视点、文化冲突、社会功能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界定核心概念和建构理论框架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当务之急;把握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本质,系统理性地建构其学科理论体系,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民族题材电影中创作者在运用影像对故事元素进行呈现,在画面构图中进行镜头内的场面调度的时候,将少数民族具象的表层文化作为影素进行展现和建构,其建构方式主要有四种:景别构成"距离"空间结构;角度建构"垂直"空间结构;视点营造"潜在"空间结构;镜头运动形成"动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长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
世界艺术百花齐放,绘画领域争妍斗艳,我国的水彩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比较成熟的艺术,即便在世界水彩画坛上也有着十分显著位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思潮也在不断掀起,我们不能居于现状,而停止不前,那么我们这一代新人如何把水彩艺术推向高潮,达到更加理想境界呢?这就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亲身去感受自然,并结合不同于其他国度的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题材加以创作,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属于自己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爱,有很多种,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选择用电影这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其对家乡、对本民族纯洁、真挚的爱,是侗族电影人丑丑的表达风格。在继其电影《阿娜依》 相似文献
19.
以“共同意识”作为切入点,采用较为深度的泛文本语境方法,对“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进行叙事层面的剖析,尝试对其间的话语策略进行归纳,并着重探讨其如何通过影像化、故事化叙述共同历史、共同故事,诠释民族关系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探讨影像与时代话语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身份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建构路径。这一时期有着独特的叙事话语方式,总是倾向于以国家话语统合族群、家庭观念,以家国情感取代个体情感,以阶级认同重构他者阵营、以阶级矛盾替代故事冲突从而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融入民族题材的书写;其间旖旎多姿的少数民族地域风光再现、与汉杂糅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再造、敢于斗争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塑造,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民族话语对国家话语兼容之下的“黄金年代”,并成为时代符号而深深嵌入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当中;还多采用黑暗与光明的象征、身体与疾病的隐喻、身份与认同的建构等方式进行共同文化的叙事。经由国家话语的规训、民族话语的兼容以及“国族、家国同构”的话语体系,如何建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想象与共同体想象,塑造出一个通过异域空间、民族风情、人物形象等景观展示出来的“共和国”,将各民族同胞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凝聚在一起,通过“讲述过去”“讲述当下”,进而“塑造未来”,从而印证“意识形态工具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再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开始以另一种全新的风格出现在中国影坛上。它与五六十年代歌舞轻曼、单纯明快的风格不同了。稍稍细心一些的人都会看出,这些极具民族风格的电影开始与在中国影坛上一直出于霸主和经典地位的以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有了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它们都更接近电影语言的表达,更接近电影艺术的要求,也更接近电影的市场要求。它们的出现,使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在沉寂了近20多年后,重又被人们关注。在这些电影中,有的再现了民族文化中的那种温婉、浓烈的风情,就像是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