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梭声声     
沿着青青的石板路拾级而上,在霏霏春雨中走进侗寨,走进侗族老人吴道德的家中,我看见过廊的角落里,摆着两架木制的织布机. 老人见我好奇地凝视着织布机,便唤来正在喂奶的儿媳妇,让她为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表演”织布. 她坐在构造简单的织布机前,熟练地拿起梭子,让它穿过上百根又白又细的经线,再用双手把牢梭子,用力一抻,黑紫色的木梭撞靠在木档上发出“叭”的一声脆响,然后木梭又重新穿过细细密密的经线,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在木梭的一声声脆响中,绷在织布机上的白线一分分一寸寸地变成织就的白布. 侗族有句俗语:“有媳妇不怕没有布”.  相似文献   

2.
和西方世界的伊甸园一样,<山海经>、<淮南子·坠形训>等记载的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既是人类最美好的记忆和向往的一处地上乐园,也是远古先民崇拜的神圣宇宙空间--天地之中所在地.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以大明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神话的乐园.其具体位置就坐落在以大明山为中心的北回归线经过的广西中部平原地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就在大明山的天坪.这一观点已为考古出土实物所证实,并与壮族民间传说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材料语言越来越受到艺术创作者的关注和喜爱,广泛地使用材料来表现其艺术理念与理想。材料是一种媒介,我们这里探讨的并非是简单的物质材料本身。本文通过结合个人的创作和实践经验,选择研究木材料烟熏形态设计与情感表达这一题是想通过对木材料本质属性的研究,结合火的燃烧,对木与火最原始材料组合进行的一种思考,打破材料一直以来的固有表现模式,实现材料的情感化表达。本论文首先对材料进行概述,结合艺术设计领域相关设计动态进行分析,对材料及其属性进行分析,其次对材料属性研究分析,提取材料的潜在情感表达,改变材料固有语言认知,试图挖掘材料更多的新语言。  相似文献   

4.
与哈木提很熟,相见所及都是芭蕾的话题。从2000年第二次走进上海芭蕾舞团任团长,哈木提开始实现上海芭蕾走向世界的梦想。“我团围绕着实现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一流远大目标,以演出为中心,加快剧目建设,出人出戏,在开拓国内外演出市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五年前的一个情形对哈木提触动很深。那时,他还没有就任团长,是上海市文化局音舞处处长。1998年8月上海大剧院建成开幕,上芭应邀参加《天鹅湖》的演出。但由于上芭历来按俄罗斯等国杂版录像排演《天鹅湖》,加上演员队伍匮乏,大剧院最后放弃了上芭,选择中国芭蕾舞团演绎《天鹅…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木雀舞巧用道具,拟雀而舞,是哈尼族梯田稻作文化的典型身体艺术。文章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其舞蹈形态的舞动因子分析,进而探索影响其形态、律动的因素,从而在微观上完善对哈尼族木雀舞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访木碗之乡     
木碗,在西藏到处可见,藏族人民对它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农村牧区来的人,怀里总是揣有一只木碗。到亲友家作客,人们也自然地摸出自己的木碗来喝酥油茶、吃糌粑;吃完喝足,就又擦拭干净,揣进怀里。藏族民歌中,曾把木碗比作情人,爱护木碗就象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不久前,我有机会到错那县一趟,据说那里生产的木碗全藏闻名,其次是加查、普兰、吉隆等地。这些县份所以有生产木碗的传统,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森林资源丰富,而错那的木碗生产,  相似文献   

7.
银边的木碗     
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居住在锡林河两岸的牧民,差不多每天傍晚,除了在马群上打更的人以外,大家总是集聚在一起,唱歌、喝茶、讲故事、谈理想,真成了他们每天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件事。说也奇怪,我来了没多久,也未经过任何人的动员,便自动的加入了这一项集体活动。这一天,我们照往常一样,都集聚到哈达老人的蒙古包里了。将近八十岁的哈达老人,笑容满面的迎接着我们,并为我们准备了醇香的奶酒和热菜。因为我还是个生客,老人特意请我坐在贵客的位置上,并从怀里掏出银边的木碗,斟满了奶酒,放在桌上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建设中,主要就是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建设.这些建筑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木构件和木质文物,我们需要采用现代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古建筑木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处理,在无损的情况下,保护各种木质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建设中,主要就是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建设。这些建筑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木构件和木质文物,我们需要采用现代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古建筑木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处理,在无损的情况下,保护各种木质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10.
纳木依语,又称"纳木义语",是藏族语系的一个分支.该语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木里县、西昌县、盐源县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等.本文通过对冕宁县纳木依语进行实地调研,列举了大量的纳木依语词汇,从而对其构词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妥木斯的油画作品彰显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质,其内涵是丰富多元的,既包含着对蒙古草原家乡的深情厚爱,又赋予了时代发展的鲜明特质。油画是源自西方的绘画创作方式,妥木斯先生却能够在画作中运用中国传统大写意山水画的审美理念,展现出更具中国特色及文化交融特质的艺术内容,可谓是贯穿东西,历久弥新,探寻到了一条中国新时代油画发展的创作道路。在本文中,笔者以妥木斯油画的个人风格及艺术影响入手,探析其艺术发展历程及油画作品中展现中的核心艺术特质,以期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创作道路的探寻和油画语言的表达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13.
纳木依语,又称"纳木义语",是藏族语系的一个分支。该语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木里县、西昌县、盐源县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等。本文通过对冕宁县纳木依语进行实地调研,列举了大量的纳木依语词汇,从而对其构词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早在蒙古统一西藏后,达木(今当雄)一带即有蒙古驻军负责藏北驿站。明代中叶以后,又有一批蒙古人迁移到藏北地区。《三世达赖喇嘛传》中记述,三世达赖于1578年在青海会晤俺答汗之前,即曾应邀到藏北蒙古部落中进行宗教活动。清代达木蒙古则主要是卫拉特蒙古的和硕特部人,其中也不能完全排除有元、明时期在此地区活动过的蒙古人后裔的成  相似文献   

15.
横贯内蒙古库伦旗北部的塔敏查干大沙漠号称“八百里瀚海” ,沙丘遍布 ,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于是 ,贫穷、落后、偏僻变成了这里的代名词。曾经 ,生活在这里的几万蒙古族农牧民只有在心里去想象富足的生活。1989年 ,全旗最穷的茫汗苏木来了盟里的扶贫工作队 ,工作队根据这里的自然情况果断提出 :旱路不通走水路。于是 ,22亩水稻田破天荒地在茫汗苏木常海嘎查落了户 ,当年亩产即达到了千余斤 ,种植水稻的农牧民不但当年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而且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生活在沙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终于看到了走向富裕生活的曙光 ,也…  相似文献   

16.
东乡哈木则宗族形成与发展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东乡哈木则宗族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东乡族最大的宗族之一的过程和发展脉络、人口分布状况的试探性研究,试图从哈木则宗族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的语言、民族、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变迁与交融现象及其原因中,探究哈木则宗族形成和发展巩固的主客观原因,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探索整个东乡族族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文化较为丰富,晋南木板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长期传承和发展中,深刻揭示了晋南地区人民的地域风俗和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晋南木板年画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分析,可以寻根溯源找到传统文化根源,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感和意蕴,实现晋南木板年画传统艺术的弘扬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9.
觉木隆巴是觉木隆藏戏团的简称,它是阿吉拉姆藏戏历史上产生较晚的表演团体。然而,其独特的剧团经营模式和在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它成为阿吉拉姆藏戏史上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团。1950年代,随着西藏历史的沧桑巨变,觉木隆藏戏团转变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雏形,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本文通过几位觉木隆巴老艺人的口述资料以及相关的文本资料,来论述觉木隆藏戏团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0.
清朝初年,固始汗征服卫藏以后,留驻一部分蒙古兵驻扎杜北腾格里湖畔的达木草原。这支蒙古兵逐渐成为驻藏军队的主力,是护卫西藏政治中心的武装力量,并被清廷编组为达木蒙古八旗。到清末,达木蒙古逐渐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