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原有高原人的独特生活方式,草原有草原上的特殊文化载体。我们来到藏北高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而牧民的栖息之所,则是各种各样的帐篷。草原是他们的环宇,帐篷就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在帐篷里产生高原文明,也在帐篷里创造草原文化。他们的草原文化当然也包含他们的信仰:原始的崇拜,苯教的信奉,最终还是顶礼在佛菩萨的脚下。佛从恒河平原向它所能传到的地方传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9日,四川省启动了藏区牧民"帐篷新生活行动",年内将向全省藏区10万户牧民无偿提供新帐篷,并配给现代化生活设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一举措,是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启动的首个项目。  相似文献   

3.
1992年的一天,几个藏族牧民肩扛一床藏毯来到拉萨,径直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将这份珍贵礼物送到藏族女律师央金手中,虔诚地清她收下。他们做着祈祷的手势说:“我们一家老小都会记住央金律师的恩德,我们都要为你的幸福祈祷.”原来,这些牧民在央金的帮助下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4.
欢笑满帐篷     
在藏北草原传统的赛马会上,一座座藏族牧民的帐篷像一簇簇鲜花在草原上开放。我们刚走到赛马场附近,就被一阵欢声笑语引进了安多县腰恰公社二队队长土巴的牛毛帐篷。腰恰公社三年前还是藏北草原上有名的穷社。牧民们一年四季在草原游牧,到头来还是吃饭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穿衣靠扶贫,连传统的一年一度的赛马会都无力举行了。现在怎么样呢? 当我们走进土巴的帐篷时,见许多面带  相似文献   

5.
在藏北草原的当雄县,有一个从上海来的年轻汉族兽医。他从一九五九年到这里工作的六年来,一直深入牧场和帐篷,跟藏族牧民在同一个木碗里抓糌粑,在同一张毡垫上坐臥,不怕脏,不嫌累,不叫苦,为广大贫苦牧民治愈了数以千计的垂危的牲畜,被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兽医。他,就是共产党员龚达希。  相似文献   

6.
郑尧坤(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进藏,在藏16年,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毕业前夕,经过体格检查,学校批准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去西藏的申请。体检时,同去的还有一位女同学,也是我们儿科系的,叫李国瑛,去西藏的态度非常坚决,可是身体却很瘦小,体检未通过。学校在宣布去西藏名单时没有她的名字。因为一起要求去西藏,又是一个系的,我和小李已经很熟悉了。宣布名单后的第二天,小李来找我。“有件事想和你说一下,也没事先征求你的同意”,她说,“昨天我找校党委了,他们说我身体不合格不同意我去西藏。没有办法,我只好说我是你的…  相似文献   

7.
西北某地。好客的帐篷里,闯进了害人的狼——四个狼狈为奸的人,钻进了一位牧民的家。好心的维吾尔族大爷和大娘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食。吃饱喝足了的四个家伙凶相毕露,用匕首残忍地杀害了这两位善良的老人。前来看望公婆的儿媳也遭了毒手(当时她巳怀孕6个月了)。这是  相似文献   

8.
1926年的初夏,我离开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坐船经上海回到北京,向党中央北方局汇报了情况以后,就住下来休息。过了几天,赵世炎同志忽然来找我,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举办了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有十几位蒙族同志要去学习,让我去送他们。他最后对我说:“你若是想留在那里学习,也可以。”我一听说到毛泽东同志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去学习,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所以脱离黄埔军校,就是想搞群众运动。关于毛泽东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以前在广州时虽然都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却始终没有机会见过面,这次要到他主办的讲习所里去学习,哪能不愿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一栋洁白的房子里的男女主人——当地称作痴情婆姨痴情汉的人。那是20年前,维系着阿万仓乡3400名藏族牧民健康安危的洁白房子——卫生院,冷冰冰地迎来了几位医科“状元”(上海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穷乡僻壤本想把他们当做“宝贝疙瘩”。但那时只形成一种概念:越是大城市越是有文化的人,只有犯了错误需要改造才分配到草原来。所以,顽童的石头、守帐篷的狗,卫生院的贫穷(最值钱的是一只血压表)……逼得状元们另谋出路。留下的是孤零零的王万  相似文献   

10.
我到达裕固族牧民定居的第一个村庄——干沟门,是晚上八点钟,走进康乐区区委会,院子里很热闹,当空横架一根粗绳,挂了两盏汽灯。我一打听,原来牧民们到三千里风沙线上去参加营造“绿色长城”,也刚回来,今天要举行晚会庆祝这次植树的胜利。天黑下来,汽灯照得通亮,人也来得更多。男女老少围成圈席地一坐,就在院子当心唱起来,跳起来了,节目很多,有民歌,有舞蹈,有摔跤,全是牧民自己的东西;开头那首“少年”(即“花儿”,西北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民歌形式),就是其中之一。从晚会上,从这些歌词里,我感受到了牧民心灵里的  相似文献   

11.
彩石     
蓝宝石大风雪从遥远的天门里忽啦啦卷来,我们的159号大院悄悄地淹在雪海之中了。风雪有风雪的恶势,黄沙有黄沙的邪气,我们有我们的力量。这力量凝聚在这159号团结大院里。清晨,我跟我的孩子们出了家门,妻子留在家里做早饭。推、拉、铲、削……一阵猛干之后,我们的大院便挣脱冰雪的魔掌,重见天日了。一夜风雪刮过,这会儿的天空已经放晴。炊烟升上去,把太阳扶到了大树杈上。邻居们个个穿得厚厚的,暖暖的。那一双蓝色的、黑色的、橙色的眸子里充盈着笑意,纷纷拿着除雪工具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们边干边扬起头朝我喊道:阿大夫,你早!阿大夫,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其中,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通过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有空短你”——我的朋友老墙在手机里声嘶力竭地喊,背景是KTV走廊里特有的嘈杂,“短你不是要把你弄短,是给你发短信啊,笨蛋!”老墙说完,粗暴地挂了电话,拦腰截断了我聚一聚的提议。这个月是第三次,我的提议遭到拒绝。我的朋友似乎都厌倦了讲电话,每当我问起他们近况的时候,他们会说回头短信聊吧。我很怀念当初几根羊肉串几瓶啤酒面对面聊天的情景,可自从大家都用上了手机,自从我们习惯了编排短信,我就再也没机会那样畅快过了。我的朋友A,半个月前的短信这样说:“哥们,我辞职了,有好机会想着我。”我用拇指表示了惊讶,然后探问原因,隔了…  相似文献   

14.
位于甘肃嘉峪关外戈壁滩上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好布拉公社团支部,是个做政治思想工作比较好的支部。他们在党的领导之下,及时的向青年们进行了阶级教育,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使得这里的蒙古族青年象全国各地广大青年一样,个个意气风发,走向革命化。这里六十多名蒙古族青年,大部分是临近解放前后出生的,用一些老贫苦牧民的话说,“他们是在新社会的富窝窝里暖大的。”因此,他们对  相似文献   

15.
记得儿时,曾有几次采摘“马林”的经历,从此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会浮现那硕红的果实。伊犁的牧民对“马林”的鲜美味道一向是情有独钟,每年他们转场到了夏牧场就开始了忙碌的生活,似乎淡忘了这种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的美味鲜果。其实不然,只要“马林”长势好了,牧民会不顾路途遥远去采摘的。它的树株是很脆弱的,一场寒流,一次畜群的破坏,都会让它在几年内结不了多少果实,即便是牧民找到了它的树株,也只有“望树兴叹”了。在夏牧场,7月底是最忙碌的,打草的时候到了,所有的家庭能上的劳动力就全都用上,拿起长镰大干一场。等到一个星期后,草场里…  相似文献   

16.
银边的木碗     
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居住在锡林河两岸的牧民,差不多每天傍晚,除了在马群上打更的人以外,大家总是集聚在一起,唱歌、喝茶、讲故事、谈理想,真成了他们每天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件事。说也奇怪,我来了没多久,也未经过任何人的动员,便自动的加入了这一项集体活动。这一天,我们照往常一样,都集聚到哈达老人的蒙古包里了。将近八十岁的哈达老人,笑容满面的迎接着我们,并为我们准备了醇香的奶酒和热菜。因为我还是个生客,老人特意请我坐在贵客的位置上,并从怀里掏出银边的木碗,斟满了奶酒,放在桌上说:  相似文献   

17.
在祁连山北麓的康乐草原上,只要被称为“牛背商店”的裕固族营业员贺国耀一到,老大娘就给他端上喷香的酥油奶茶和草原上特有的手抓羊肉;老大爷斟上青稞酒;小伙子帮他们卸货垛,扎帐篷。贺国耀为什么受到牧区人民这样的欢迎呢? 一开始,贺国耀只是驮些大商品到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销售。他在工作中了解到:解放前,广大牧民不仅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且还遭到好商的高利盘剥。那时用一只整羊才能换到一块获茶。现在虽然办起了商店,送货上门,但并没有满足广大牧民,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龚“扎西”     
“扎西来了。”当雄草原上的牧民从帐篷里走出来迎接这位“扎西”。“扎西”,藏语是吉祥的意思,因此在藏族中很多人叫“扎西”。可是,这个“扎西”却不是藏族,而是当雄的县委书记龚达希。这位龚“扎西”用流利的藏话向大伙儿问好寒喧,习惯地询问牛羊的最近情况,病了没有……原来龚达希是个来自上海的汉族兽医,一九五九年响应党的号  相似文献   

19.
帐篷内外     
高原、帐篷、雪山、牛羊构成了藏民族特有的生活画卷。帐篷在人类生存空间日趋向高空延伸的当今,它的存在和发展似乎有些古怪。然而,它的确在悄悄地变。我怀着对帐篷的敬仰之情,到了黄河第一湖鄂陵湖畔。7月的鄂陵湖湖水盈盈,波光粼粼,鸟儿在湖上盘旋。湖畔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牛羊满山,帐篷点点。在山巅上极目眺望,只见一顶帐篷在草原深处炊烟袅袅,四周经幡飘扬。旁边的伙伴对我说,那就是登德家的“夏窝子”。临近帐篷,我们便被他家崭新的风力发电机和帐篷四角用丝绸镶边的豪华、精致的太极  相似文献   

20.
那么,就用心地去走一遭——去住在喇嘛的“家”里、去住在牧场的帐篷里、去喝酥油茶、吃糌粑,去用藏语说“尕正杰”(谢谢之意)。当你如此用心地走了一遭之后,那感受定会升华,会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