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书讯大型画册——《中国的民族》(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该书作者为杜若甫(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叶傅异(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本书是作者以人类学、遗传学为基础,研究我国56个民族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科研成果。本书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了每个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3,4(6):8
即将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的《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一书,系西南民族大学马林英教授多年潜心以性别为分析视角、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写成的彝学学术力作。该书赢得了国际彝学专家、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彝族人类学家潘蛟教授的一致好评,并分别作序评荐。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一书于2001年1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00千字,国际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和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4.
凝固的历史     
凝固的历史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完《佤族》、《凉山彝族》、《黎族》三部影片后,说:“拍这样的片子,是对世界的贡献文·摄影/刘达成人们总是在巨变之前想到抢救历史、记录历史。中国影视人类学拍片就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全国各民...  相似文献   

5.
<正>游斌教授花费数年精力撰写的《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一书,是中国大陆学者有关《圣经》书写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我的专业而论,他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16,7(1):91-92
近期有幸拜读由李仕安口述、马林英撰写的《百岁人生川康史——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记录》一书,掩卷之余,感慨良多,通览全书,特作评介. 该书的撰写人马林英教授与我在研究机构共事已有三十年,她专注于文化人类学在彝族和彝区方面的研究,思想活跃,田野扎实,治学严谨,著述颇丰.这是她第一次以口述史的方式书写凉山彝族的历史,该书所选口述历史的采集对象,为当今凉山彝族中屈指可数阅历丰富的百岁老人;其方法应用之娴熟,秉持了口述史尊重客观、挖掘事实、弥补文献不足的原则,通过采访和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围绕口述对象的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的主题,呈现出凉山彝族在民国和新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场景.全书以突出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解读凉山社会历史的新视角,给人耳目一新,令人信服的感觉.具体来看,该书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7.
顾定国(G.E Gul出n)教授是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1994年)是在运用大量第一手访谈材料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写就的。这是近年海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人类学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学术机构史”。我们知道,英语是强势语言,所以尽管不乏中文撰写的中国人类学史的著作,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却不能与顾定国这样的作品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8.
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阮西湖都市人类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929年,林德(Lynd)夫妇发表了《中部城镇》一书。二战期间和以后,从事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如1943年怀特(Whyte)出版的关于贫民窟的青年人社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类学述要王燕祥经济人类学是本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学术界多存歧见。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人类学词典》(吴泽霖总纂)中“经济人类学(economicanthropology)”这一条目的解...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从学术上来说,《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它既是历史学的,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瑞典隆德大学东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史雯教授(Marina Svensson)的邀请,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在3月11日到14日访问该校,13日下午连续做了两场演讲,受到与会者欢迎并展开热烈谈论。第一场演讲,庄孔韶教授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汉人社会研究,早期研究的平衡论及其代表人物林耀华的著名英文作品《金翼》,以及他本人的后续回访研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非常珍贵的是,庄教授在25年前  相似文献   

12.
选择这篇文章,与我的一段切身经历有关.我第一次去凉山彝族地区做田野调查时看到,当地的服饰、烟袋等上面有很多图案,我想将当地的这些图案与凉山其他地方的装饰图案作比较,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个考古学式的想法遭到人类学家的否定,这让我第一次亲身体会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杨健吾 《民族研究》2006,(5):10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逐步深入,现已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发展阶段。在人类学的各种分支学科中,法律人类学是融会传统法学和现代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并已取得迅速的发展。在中国法律人类学领域,徐晓光教授是用力甚勤、成果颇丰的一位学者。2005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笔者认真研读了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结构合理,描述得当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传统法律编》,下编为《现代转型编》。这一结构说明,作者构思该书时,既要…  相似文献   

14.
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惠祥人类学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论述范围之广,探索问题之深,影响之大,在国内人类学著作中是少见的。有些文章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论著》是林惠祥教授的代表作,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一开始,就须做一个否认的声明:我并非自称要对当代经济发展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状况做详尽无遗的全面评述。事实上这么做也是不可能的。任何两个承担这一任务的人,都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使我想起与此大体类似的情况。由多尔顿编辑的集子《部落与农民经济》和由勒克莱尔与我合编的集子《经济人类学》都是论述经济人类学的资料集,却互相重复地关注某方面的题材。最近帕斯(Van der Pas)发表了《经济人类学:1940~1972年文献目录注解》,他在该书中责怪勒克莱尔与我合编的集子没有提及1940至1972年之间的许多重要著作。可是反过来,我也能指出,在帕斯的书之前发表的我的《经济人》一书所引  相似文献   

16.
由民族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外国学者中国民族研究文库丛书,最近又推出一部新作。这就是由日本民族学者竹村卓二教授编著的《瑶族的历史文化—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一书。该书由中国学者金少萍、朱桂昌两位先生翻译和审校。此书与由日本学者冈田宏二先生所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堪称姊妹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学者率先采用了历史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新路。他们把运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共分为:第一篇 序论——瑶族社会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7.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新建:各位学界同仁,在今天的两岸圆桌讨论会上,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院士和乔健教授作为主题发言人;此外,今天做主题发言的还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王明珂教授;来自厦门大学中国人类学所、中国人类学学会秘书长彭兆荣教授;论坛的秘书处特别邀请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现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秘书长的王建民教授;我们今天的论坛还有两位女性的发言人,她们是牛津大学博士、台湾佛光大学翁玲玲女士和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刘源女士.我是徐新建,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今天的圆桌论坛由我来担任主持.  相似文献   

19.
李根蟠和卢勋两同志合著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和《民族与物质文化史考略》是很有分量的著作,我尤其喜欢第三部著作。这部书很吸引人,首先是择题方面恰到好处。选题选得对,等于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关于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我已故好友戴裔煊教授的《干栏——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岭南大  相似文献   

20.
天·地·人:古代观念的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一:天象与人类学李约瑟《中国科学与文明史》这部巨著中有一卷是谈中国的“天学”和“地学”的。他用的概念很中国化,“天学”、“地学”,与西方的天文学与地理学,虽有关系,却很不同。我以为李约瑟因此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汉学人类学家。我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记得十几年前,英国出版一本叫做《数字的人类学》①的书,其出发点,便是李约瑟对于古代中国数学的研究。研究认知、知识、宇宙观的人类学家,都离不开研究文化中的数字,因而,《数字的人类学》这本书,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我认为李约瑟的著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值得人类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