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嘉绒的来历嘉绒藏族的先民远在西汉就分布于今四川省阿坝州东部的汶川、茂汶;西部的金川、丹巴;北部的黑水、马尔康;南部的雅安等地。分布范围比今天的嘉绒藏族居住地略为辽阔一些。在这些地区的东部和北部蜿蜓着巴颜喀拉山的支脉岷山山脉,中部和南部是邛崃山脉,其山峰海拔均在四千公尺以上,山脚和山腰为茂密的森林覆盖,山间奔腾  相似文献   

2.
嘉绒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现江 《西藏研究》2004,1(2):115-120
古文献中很早就有与嘉绒相关的记载。发端于 2 0世纪 30、4 0年代的现代嘉绒研究发展至今 ,已成为一个集多学科一体的综合研究领域 ,形成了历史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研究日益专门化、规范化 ,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嘉绒地区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核心区之一,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其语言在语音结构、词汇关系和形态变化等方面独具特色,有很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概述了这个地区语言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研究历史、主要特点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认为,语言和方言、同源词和借词的划分标准、描写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是导致系属分歧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地区或许没有这么多语言,但与藏语其他方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杨素筠 《中国民族》2010,(11):48-51
在千百年来纷繁复杂的民族迁移融合中,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嘉绒人一直保持着自己古老而神秘的"二牛抬扛"农耕方式和习俗,每年春播时节都要举行类似远古中原地区"祈年"的耕作仪式,伴随它的是一系列古风犹存的宗教仪式活动。嘉绒人通过这些仪式向上苍和诸神求助并表达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嘉绒藏族的石碉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  相似文献   

7.
叶南  斯琦 《民族学刊》2017,8(2):71-76,119-121
嘉绒语是一种保留了古代藏语面貌的独特语言:复辅音极为丰富,复辅音可以在元音前也可在元音后(CCCVCCC),无书面语.嘉绒谚语以特定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族群的文化认同,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开始,嘉绒谚语的生存和传承环境逐渐丧失了土壤和空间,嘉绒谚语在年轻一代中也正处于这种状况.以笔者所调查的米亚罗为例,当地的青年人大部分人不会嘉绒话,这就意味着嘉绒话呈现出濒临消失的趋势.因此,用国际音标记录嘉绒谚语,研究嘉绒谚语的文化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变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琴 《西藏研究》2007,(1):96-100
嘉绒藏族传统服饰是如何发生变迁的,与藏族、汉族及其他民族服饰有何联系与区别?文章借有限的历史文献记载对隋唐前后、清代以及新中国建国以后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探讨了嘉绒传统服饰变迁的过程、特点及其原因,认为文化传播、社会制度变革和转型、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嘉绒服饰变迁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四川嘉绒藏区铠甲舞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嘉绒地区藏传佛教历史与地理环境关于“嘉绒”一词的由来 ,学术界争论颇多。所谓“嘉绒藏族” ,实际上是 1 954年在民族识别中将原有“嘉绒族”归入藏族后才出现的称谓。① 而对“嘉绒”一词的解释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 :“靠近汉区的山谷地区的通称。”② 从实际的地理状态来看 ,这一说法无疑是正确的。故而有学者认为 :“‘嘉绒’一词并非族名 ,而是对一个地区的泛称。”③ 也有学者认为 :“‘嘉绒’表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汇合的意义。”④“在藏语中 ,‘嘉’为汉族 ,‘绒’为溪谷之意 ,联称即为靠近汉族的溪谷居民。”⑤ 从历史上看…  相似文献   

10.
嘉绒藏区碉房建筑及其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西北部的嘉绒地区,生活着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居民。其独特的民间文化和人文地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其中的石碉、碉房、官寨建筑,不仅风格独特,造型也别具一格。其中某些建筑已分别列为全国、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保护。笔者自幼受这种文化熏陶,近年来又多次到这些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积累了不少有关的资料。本文便就碉房建筑方面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惠正。  相似文献   

11.
嘉绒藏族是藏区的一部分,嘉绒藏区本部在今四川省西北高原之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举行婚礼,其婚仪的内容极为丰富,尤以礼仪中的颂辞最为精彩。长期以来,嘉绒藏族婚仪仅被视为民间习俗,很少有人对它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地研究,更不知道它的渊源何在。笔者在撰写《金川县志》的“民族、宗教”篇时,查阅了部分藏、汉文字资料,又到嘉绒藏区调查考证,发现这些地区的婚仪与苯波教的婚姻仪轨在很多地方相一致。苯波教是中国藏区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世俗眼光看来,藏区的宗教典籍中不可能夹杂婚仪内容,可是,在苯波教大本营嘉绒…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优秀的本土学者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宗教习俗、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学民族史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推动了民族学民族史的发展,马长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马先生毕生奔波于西南民族地区,完成了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著作。故此,本文拟着重就马长寿在1943年及1944年先后发表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的两篇文章(《嘉戎民族社会史》[1]《缽教源流》[2])作一简单的评述,进而探讨民国时期民族学研究中的藏学及其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正>按语:本系列书评是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才让太教授共同主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资助的藏学人类学阿坝研究项目的前期成果之一。为了深入理解作为整体的嘉绒文化,更有效地展开实地历史和民族志调研,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和读书会。本期书评是基于项目组2016年年底在嘉绒藏区所作的实地调研以及此后的研讨与阅读而  相似文献   

14.
史载藏文字创造源远流长,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由古藏文演变为今用藏文,是外来梵文的演变。如共确降措《论时蕃时代的藏文翻译》(《西藏研究》1982年2期)说:公元七世纪吐蕃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部(公元617—698)派大臣图米三布扎前往天竺求学,返藏后参照梵文,结合藏语实际情况创造了藏文字。佘万治《藏文渊源刍议》(以下简称《刍议》)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民族语言文字专辑)论述:“殊  相似文献   

15.
16.
试析大小金川之役及其对嘉绒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绒”为藏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金川、小金、汶川、茂汶等县及雅安专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嘉绒地区进行了两次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不仅是乾隆“十大武功”中耗时最久、耗资最巨的战争,而且给嘉绒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按语:本系列书评是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才让太教授共同主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资助的"藏学人类学阿坝研究"项目的前期成果之一。为了深入理解作为整体的嘉绒文化,更有效展开实地历史和民族志调研,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和读书会。本期书评是基于项目组2016年年底在嘉绒藏区所作的实地调研以及此后的研讨与阅读而形成的,主要通过本地学者的书写和本地人的言说来反映一种"本土嘉绒文化观"。一方面是比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天,故乡的人,故乡的海子湖……像明镜般映照着我的心灵。我深切地希望故乡海子湖边的人们安居乐业、草原肥沃、牛羊肥壮。我故乡的海子湖位于甘肃省肃南县莲花乡南约7公里处,湖中生长着大片芦苇。沼择地和湖滩上,水草肥美,上游分布有泉流。湖中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蒲扬等植物,游荡着一些鱼类动物。每当春夏季节,湖边草滩上的野花争相绽放,湖面上烟波浩淼,鸟语花香,雁鸭盘旋。碧水清清、环境优美的海子湖,清明节前后吸引着众多鸟类在芦苇丛中寻找各自的安乐窝,在那里孵蛋觅食,到9月低又飞回南方。炎热的夏天,内陆沙漠戈壁气温上升到40度…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边城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题记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怀念     
1998年的夏天,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主编给我两个稿子,说,昨天吉首大学的彭志明来送稿子,还问起你。后来我知道他此次来长沙是为了评审副教授的事情,交了论文,还要答辩。当晚回家在台灯下看完了他的两个小说,我择了其中一篇《三生无幸》。记得写审读报告时我有些激动。虽然只是短篇,但文中主人公与生俱来的苦闷和令人震撼的自我解脱之路,使我为之动容,我更愿意把这个小说理解为是作者对人生困境以及突围的隐喻。第二天我把编好的稿子和审稿意见给了主编。期间我未和彭志明联系,想等发稿的事情最后定下来再说。一晃几天过去了。一天傍晚,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