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评茶文化     
茶是凡间纯洁美好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清洁,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才能够真正饮出茶的品质,领悟茶的道数和礼数。所以喝茶也体现出一种修炼功夫,表现出一种文人情怀。品评茶文化!栏目主持@晓岸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是传统饮料中的国粹嘉品。茶既能解渴,还能清心,古人说茶能“涤烦”、“忘忧”。当你开始在意和讲究面前的一杯茶,并能真正体味到茶的“真香”,感悟到茶的“真趣”时,你就能进入到怡情品茶和闲情问茶的文化境界,你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了茶的功用,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光彩夺目的茶文化。中国饮茶,现一般认为以长江流域的巴蜀之地为最早。先秦时蜀地就已有关于茶的记载。西汉成书的《方言》记载:“蜀人谓茶曰葭萌。”原来,四川土话茶叫…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湖南素有“江南茶乡”之美称,茶事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由生煮烹饮到蒸青团茶到炒青散茶,由绿茶而黑茶而黄茶而红茶而青茶,由烹煮到开水冲泡到冷水速溶,饮则基本只分清饮与调饮。湖南茶的饮用中,清饮习俗颇为普遍,包括清茶、浓茶、加花茶、下海茶、干嚼凉茶和烟薰茶等等。清茶是自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以来,乡村和城市中均较普遍的一种茶饮法。即取茶叶少许,置于杯中、碗中、壶中、乃至缸中,以沸水冲泡,待茶叶舒展,香气四溢时,即可饮用。此茶清凉爽口,醇香怡然,余味甘甜。此种饮法,家饮、待客均较普遍,边泡边喝边聊,润了咽喉,…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族饮食文化青海藏族,由于居住地域、生活环境及从业性质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牧业区的饮食以肉乳为主,辅以面食、大米及茯茶等。肉食,主要食用牛、羊肉。食用法有煮“手抓”、做香肠及储干肉等。“手抓”是将大块生肉放进冷水锅里,加...  相似文献   

5.
<正> 聚居在湘鄂西地区的土家族,民族风情别具特色,其饮食习俗反映了土家人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鲜明的民族性格。那么,这种饮食习俗的特点,文化意义及社会原因何在?发展方向如何呢?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饮食,既“饮”又“食”。土家族的饮食习俗可概括为茶、酒、食三大部分,其中茶、酒同属于“饮”。土家族聚居地多为山区,气候温和,盛产茶叶。土家人最喜欢喝油茶汤,民间  相似文献   

6.
茶树原产我国。种茶、制茶又以四川为早。而雅安得天独厚,所产茶叶含多种重要生物化学物质,有调节高原藏胞生理代偿功能,对治疗缺氧、低血压有效。因此自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茶叶以来,世世代代就有人背马驮的茶叶商队不断跋涉于蜀藏之间丛山密林中了。藏胞喜欢喝茶,离不了茶。因而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饮”说法。厉代王朝便把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边茶当作羁縻他们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雅安边茶不再是统治阶  相似文献   

7.
在牧区,“喝茶”和“喝水”几乎是一个意思。牧民们从早到晚,以茶代汤,天天如此,男女老幼都不例外。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进蒙古包,主人首先端给你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你有幸品尝一顿手把肉,那么,饭后那几碗又浓又热的茶,就更非喝不可了。喝下去,你会感到清爽、舒适,油腻之感顿时消失。这时,你不能不暗暗赞叹茶的功效,体会到茶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句在牧区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喝茶既然是牧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茶就成为牧区各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藏族爱喝茶,吃饭伴以茶,待客光端茶,喜庆节日聘礼赠馈甚至宗教活动,都离不开茶。其喝茶方式和习俗与内地大不相同。独特的藏族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是茶的故乡,先秦时即以之为药品和饮料,西汉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隋唐时饮茶更形成风尚。藏族何时开始饮茶,难以追寻。从中国最早栽培而且大量出产茶叶的四川与藏区接近的情况推测,藏族饮茶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的。《唐国史补》卷下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着,闲时在帐房中煮茶。吐着资普有意问他:“此为何物?”鲁公答:“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相似文献   

9.
自的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一。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谈,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以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说“粗茶”。 提笔前意识到:以中国之辽阔,人民之…  相似文献   

10.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12.
茶,是牧区生活必需品,藏族群众对茶的需要甚至赛过糌粑,一天也离不了。“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这古老的藏谣唱出了茶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旧时代的漫长岁月里,茶成为统治阶级通过不等价交换,对藏民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物资。被称作“杀人魔王”的清朝驻藏大臣赵尔丰,甚至明文颁布“金沙江以西,唐古拉山以南不许种茶”的禁令,藏族人民喝茶之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3.
“川”字砖茶是湖北赵李桥茶厂生产的老青砖茶,并非四川所产。它以香气纯正,滋味浓郁而深受蒙古族同胞的欢迎。这种“川”字砖茶煮饮能去肉食之腻,解青稞之热;能提神醒酒助消化,能恢复疲劳增加营养。故此是内蒙等地区的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湖北老青砖茶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湖北通志》中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老青茶,川字砖  相似文献   

14.
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范宏贵关于百越人鼻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该传在谈到儋耳、珠崖(今海南省)时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太平寰宇记》卷166引《异物志》:“乌浒,南蛮之别名,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北齐魏...  相似文献   

15.
<正>“阳春三月桐花开,玉骨冰肌凝香雪。”“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流传千百年的古诗句,让桐花成为人们心中浪漫的代名词。繁花之下,漫山遍野的油桐树,也曾是山里人赖以生存的生计所在。每年农历三月,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咱果乡的桐花寨总会热闹不已。乡亲们邀请远亲近邻、八方宾客到寨子里来参加精心筹备的桐花节,一起欣赏落英缤纷、芳香四溢的田园美景,感受武陵人对家乡、对土地以及对油桐的热爱与感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对茶的文字溯源进行了探讨,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茶起源于祭品、药物、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茶与茶具最初的发展历程,即从茶之源到茶为饮,再到器为茶用,最后到专用茶具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鼻饮”之俗有确证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所)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有多处述及岭南越人及其后裔乌讲、僚及壮人的“鼻饮”之俗,其中尤以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记述最为具体详细。书中云:“虽州(今广西南宁地区)溪响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这说明,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它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 茶业是永恒的产业 茶叶的发现,茶业的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同时也就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分不开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 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相似文献   

19.
祖母与茶叶枕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家是满族,正黄旗。祖母家也是满族,正白旗。祖母今年83岁。满族人有饮茶之风,祖母年幼时,饮茶家风吹到她身上。茶初饮味苦,小孩子大多不喜欢喝,祖母的母亲就拥着她,给她讲她父亲喝茶的故事。 祖母的祖父是个做官的,脾气直且暴,经常误事。后来,有人劝他请郎中诊脉一治,终因无暇而落空。一日,朋友相邀作客,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的少数民族,素有饮茶、种茶、制茶、贩茶的传统习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蒙顶,土人亦珍之。”著名的泸茶,即是当地香茗中的饺饺者。泸茶,以产于泸州南面的少数民族地区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