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民族》2008,(11):73-73
2006年8月30日,《中国少数民族DNA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宣布,位于云南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DNA库已经采集了除台湾高山族外我国54个少数民族的DNA样本,保存了超过8000份的少数民族DNA样品,是我国迄今样品数量最多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01年9月11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恐怖的的一天,那么“安然事件”则当应该被称为全球资本市场的“9·11”美国安然公司是美国《财富》2001年排名第七的跨国超级公司,2000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而2001年底,却象双子星座一样瞬间轰然倒塌,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破产案。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长镜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 8亿,其中三分之一为过剩劳力。近年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等渠道安置的剩余劳动力为9800多万人,此外还有2000多万人仍处于自由流动状态。特写:从1989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五),到2月底止,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至少有150万农民组成南下大军,沿京广大动脉涌入羊城。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边境安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保障;边境各族人民的中国认同、祖国情怀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然表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自古以来边境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全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世界赋予人类的美的视觉感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表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红”的民族,但这种观念并非在朝夕间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认知以及情感积淀过程。本文意通过对《诗经》中红色色彩词的分析,从心理文化认知视角来探究中华民族“尚红”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2023年2月7日,全省民宗委主任会议在武汉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民宗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要以“融”的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导”的方式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以“稳”的基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实”的作风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湖北民族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会上,武汉市民宗委等6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现摘登,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戴季容  黄毅  吴磊 《民族学刊》2022,13(10):44-52, 134
本文选择CNKI数据库中1981年1月至2022年3月共计1070篇相关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5.5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进行时空特征与关键词分析。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研究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趋热性与阶段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且欠缺跨区域交流合作;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发展进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但在深度与广度上还有所欠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研究或将开启新的篇章,值得广大学者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提出“四个大力宣传、三个讲清楚”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涉民族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扎实做好涉民族宣传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赵刚  于鹏飞 《民族学刊》2022,13(7):8-15, 138
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研究中华民族问题时不能回避的两个概念。当前学界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时出现了忽视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强调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把中华民族作为56个民族的总称,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是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底与主干,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体现着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归属与赞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建构科学的中华民族观,并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中华民族知识,同时,要依据中华民族的结构、历史、文化等民族特点来构建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人类和森林     
在人类的史前时期,陆地面积为149亿公顷的地球上,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面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森林面积1,500多亿亩。森林以它特有的功能,调节着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改良、发育土壤,固定太阳能,养育着动物,哺育着人类,是文明的摇篮。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森林的破坏加剧,到19世纪中叶,已下降到825亿亩,1963年减少到570亿亩,现在只有420亿亩(15亿亩为人工林),复被率  相似文献   

11.
<正>1.引力波被证明确实存在,人类首"听"宇宙"声音"。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人类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6月,科学家们宣布再次"清晰"探测到引力波。作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引力波的发现是物理学界的重大成果。2.欧洲难民危机持续发酵,民粹思潮在多国抬头。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归纳,厘清了黄河文化的演进脉络,黄河文化在发轫、嬗变与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鼎盛期、衰弱期和转型期五个阶段,通过分析黄河文化各个时期的演进机理,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共同体的大文化格局、厚植红色基因五个黄河文化发展路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赵薇 《民族学刊》2022,13(8):61-71, 15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借助CiteSpace对CSSCI收录的416篇相关文献为知识图谱的分析对象,发现,机构间合作深度不够、未形成核心研究者群、已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和核心情报源群、研究主要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等,指出未来应加强机构间交流与合作、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联盟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库等方面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内生动力;是增强族际互动与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推力;是保障中华民族绵延数千载的重要凝聚力。从现实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团结与提升政治认同的根本纽带;是凝聚民族力量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从世界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如何更好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8月5日,法国·中国文化年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承办,被法国·中国文化年列为重点项目的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将于10月14日作为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内容之一,在巴黎卢浮宫勒诺大厅进行主场演出。展演将通过男女模特和舞蹈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示三百余套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服装及民族时装,将引领观众去认识和感受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雄健与柔美、光辉与魅力,去品味中华民族的真情与浪漫、洒脱与超然。此外,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也将于10月3日至6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示内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毛利人祖先来自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的毛利族和太平洋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中国。这是维多利亚大学科学家钱伯斯博士采用新技术分析人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结果。钱伯斯博士说,最终成为毛利人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先民,起源于中国大陆,他们后来在许多世纪里,移居太平洋各处。钱伯斯所做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检验结果显示,毛利人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从台湾开始,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一路穿越菲律宾和印尼,直达西波利尼西亚,再进入东波利尼西亚群岛和新西兰。钱伯斯在研究报告中说“他们现代后裔的脱氧核糖核酸保存着这些移民航程活生生的记…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毛利人的历史与现状张秋生目前,在世界上70几个国家里生活着大约3亿土著居民,新西兰的毛利人(Maori)亦为其中重要的一支。1995年5月,新西兰政府与毛利人达成了归还土地、赔款道歉的协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赏。新西兰是一个以欧洲白人移民为...  相似文献   

18.
这是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当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华56年民族相聚一起;这是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聚会──《吉祥颂》:西藏历史上破天荒的大手笔吕月的高原古城秋高气爽,街头鲜花盛开,彩旗飞扬,人人把喜悦写在脸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拉萨分赛场,于1999年8月18日上午在西藏拉萨市人民体育场隆重开幕。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个代表团,载歌载舞步人装饰一新的体育场。出席开幕式的国家有关部委、省市自治区领导有李晋有、张…  相似文献   

19.
1《民族语文》杂志是中国民族语言学科面向全国的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1978年7月31日开始筹办,1979年2月5日出版创刊号,1982年起改季刊为双月刊,至今经历了14个年头。共出版了78期,发表了上千篇文章,涉及多种语言、多种文字的研究。以分析和描写少数民族语言结构的论文居多。一般地说,论文内容充实,材料翔实可靠,有些论文包含着独到的见解和有启发性的观点。从总体上看,《民族语文》杂志作为我国民族语言学科的一级刊物,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反映着我国民族语言学科的水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6 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提出了法国“农民的终结”的认识观 ,以后 2 0年法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进程证实了这一结论。当代中国正处于都市化的发展高潮阶段 ,未来的 2 0到 30年间面临着“都市社会的来临”和“农业社会的终结”的考验 ,城市数量将从目前的 6 0 0多座发展到 130 0多座 ,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占全部人口的 30 %增加到 6 5 % ,将有 5亿多农民走进城市。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变迁与人口迁移格局 ,使传统都市化的模式与农业发展理论受到挑战 ,因此 ,总结、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及未来中国都市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趋势 ,对于中国都市化道路及乡村变迁的模式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