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刚砍下的竹子截成一节节的,留上端开口。把淘洗干净的大米装进竹筒,按比例掺入水,再用竹叶塞紧口,放到火上烧烤。烤熟后,将竹筒剖开即可食用,吃时有一股浓郁的清香味。最有名的是香竹米饭,用细长的香竹筒做锅,配上火炭烘烤,烧出的饭呈清绿色,吃着特香。傣家人也喜欢用比香竹粗一点的竹子,砍成一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有绚丽多姿的风光,更有叫人心驰神往的傣族风味饮食. 傣族人喜吃糯米,用糯米做的黄米饭、年糕、毫诺索(糯米粑粑)、米干、米线等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香竹饭. 香竹饭是用西双版纳一种本身会发香味、象青笋一样粗细的竹子做的.先把香竹按两个竹节砍下,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中华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竹种繁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别具特色的竹文化,丰富了中华竹文化的内涵。竹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擦竹取火,傈僳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这种擦竹取火的原始取火方法。人们以竹搭棚造房,后来发展成南方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竹楼,其中尤以傣家竹楼为代表,傣家竹楼几乎皆用竹建成,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以竹筒为盛器,以竹笕引水食用。有些民族的饮具多为竹器,竹釜即是典型的竹制炊具。黎族和傣族还以竹筒烧制别具风味的“竹筒  相似文献   

4.
美酒与毒酒     
藏族人离不开茶,门巴人离不开酒。聚居在墨脱的门巴人,通常喝的酒有三种:一是玉米酒,一是鸡爪谷酒(藏语叫“曼加”),一是大米酒。制作的方法十分相似,先把粮食煮熟,掺进酒曲,放在竹盘内发酵。饮用时,取出若干酒酿,装进一个下部有塞子的竹筒内,兑上凉水。稍顷,拔开竹塞,凉水通过酒酿滤出,就成了清凉可口玉米酒或“曼加”酒。如有喜庆活动,或遇尊贵客人,酒里掺酥油、鸡蛋,在酥油筒内加以搅拌,就更为清香甜美。门巴人离不开酒墨脱门巴人之所以离不得酒,有传  相似文献   

5.
白族乡民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招待客人就餐,最喜欢设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 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一般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锅里炖着鸡、鱼、鸭、肉等美味佳肴,一只铁撑 架骑在火中,柴火噼啪地响着,火苗呼呼地舔着锅,锅内扑扑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柴火的 香和菜肴的香便弥漫在整间屋子里…… 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是菜味极辣,品种多样。山里人炒菜最讲究“辣”字,素有“土 家族人不怕辣,苗族人家辣不怕,白族男女怕不辣”之称。菜的品种很多,全是自家种的。 如“…  相似文献   

6.
广西古代竹子说略覃乃昌一说起竹,人们就会想起竹的风格:清心淡雅。高风亮节;还会想到竹的功用。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竹:古代的弓、箭;未发明纸之前所用的竹书简;建筑用的竹柱、竹桁、竹瓦;交通用的竹桥、竹筏;灌溉用的竹视、竹筒水车;生活用的竹碗、竹筷...  相似文献   

7.
41.1979年以来;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42.仲谐是_地区流传极广的一种说唱艺术,还有一种曲艺形式_,如同内地的“莲花落”。43._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舞谱,它与唐代的《敦煌舞谱》和朱代的《德寿宫舞谱》并称国宝。44.正在北京筹建的中国民族博物馆,要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_中心、 中心和_一一中心。45.香竹饭是_族特有的一种饭食,产于浙江舍乡的茶,曾获._金奖。民族知识有奖竞赛试题(9) ~~  相似文献   

8.
知识荟萃     
傣乡扁米云南红河边傣族群众食用的扁米,并非天生就是扁平的,而是用一种名叫“扁米谷”的特种糯稻谷经过精心加工制成的。糯稻谷二月栽种,六月收制。须在谷浆尚未饱满,谷呈绿黄尚未熟透时,就一穗穗地选摘脱粒、洗净、凉干。再经过煮、炒、踩加工制成。煮就是将糯谷放入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盖严焖煮。煮至水干,谷即熟,手捏壳裂为宜;炒就是谷米煮熟后用锅炒香。此时灶火一定要微、要匀,切忌急火。炒至谷粒微黄带软,用手一捏即可掉壳为好。如若不然,不  相似文献   

9.
泪竹、石枞、香杉,素有“九嶷三宝”之称。泪竹,又名湘妃竹、斑竹。相传舜帝南巡,久而未归。二妃放心不下,千里寻夫,来到九嶷。听说舜帝为民除害,勇斗孽龙,不幸身亡。二妃痛哭不已,血泪滴染竹上,便成了泪竹。泪竹又有两种:竹上有赤色三角形斑点的叫抹泪,说是二妃泪滴染而成;竹上有赤色指纹的叫罗泪,那是二妃泪指染成。两者中以罗泪竹见多。九嶷山现有斑竹丛生区约二千余亩。  相似文献   

10.
“过水糍”。过水糍亦称“凉冻糍”。该美食选取上等糯米用碱水浸透,打粉后,做成圆团 ,切块上碟,粘上浓糖汁或糖粉食用,也有人包菜食用。此食品具有清凉爽口,味美不腻 ,消食健胃的特点。它是夏秋饮食佳品。“果蒸粽”。果蒸粽以糯米、板栗、红枣、退皮绿豆、猪肉等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浸 透,捞出用大竹叶包裹,并在糯米中放入用盐、糖、香料、豆腐乳、酒渍制过的猪肉和板栗 、红枣、绿豆等(绿豆、饭豆可和糯米混合),捆扎好,放入锅内蒸熟透后,将果蒸粽上碟, 加上鲜辣椒卤水及芫荽等调料,即可食用,果蒸粽具有色泽鲜美、清…  相似文献   

11.
我收到一截从远方寄来的竹筒。竹筒外层缠着一方洁如白鹇毛的布,这种布是拉祜人自织的土布,有些粗糙,但很牢实,耐磨。拆除白布,我看到,竹筒上雕有大山,山上有树林,一只孤零零的白鹇栖在林中,凝神眺望。这山,这树,这白鹇鸟,象征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暗示着什么呢? 我审视良久,才轻轻打开竹筒。刹那问,一股奇异的,浓浓的,诱人的香气飘出,旋即扩散、弥漫着……“竹筒茶,竹筒茶!”妻子是拉祜人,象蜜蜂嗅芭蕉花的香味,她欢呼起来,“看看里  相似文献   

12.
湖南零陵地区,不仅有九嶷的雄姿,潇水的秀色,且有丰富的地方特产。怪“三香”江永怪“三香”。一曰香柚。果呈梨状,底部有一金钱印,其肉晶莹似玉,多汁脆嫩且清香,它活血舒筋,健胃消食。如今,该县香柚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二曰香芋。根部如倒挂的槟榔,故又名“槟榔芋”。它个大、脆嫩、郁香,为厨房中上等菜肴,用它烹肉、炖鸡、扒丝,一经烹调出锅,郁香四溢。三曰香米。一经煮熟即芳香沁人,故县志有“永明(即今江永县)好米,其香五里”之说。因而历来皇宫贡米。江永“三香”虽香,却又有个怪癖,一旦异地种植,其香遂即消失。 (张国权)  相似文献   

13.
人们看见爬行的小虫,便会产生恶心感,然而却有人以食用昆虫为乐事。我国的贵州农村,人们最喜欢烧蜂窝,将蜂肾取回家炸熟作为饮酒的好菜。华北农村有不少人爱吃蝗虫,斩头拔翅,挤出内脏,在盐水中浸泡,捞出后置於烧热的乾锅中烘烤,不一会变成了焦黄色,即可象吃花生术那样,又香又脆。日本人所食用的昆虫达五六十种。在长野县,那里的人将昆虫捕捉后,通过烧、煎、炒、煮等方法调制食用,他们最喜欢吃的是雀蜂幼虫、螺虫、青虫、蛾虫与蚕虫,甚至把幼虫混问在大米中一起烧成饭。泰国人吃虫十分讲究,他们吃回鳖,则足选择雄的吃;吃金…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教派(三)噶举派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传承最为繁杂的支派之一。早期,噶举派有两大传承系统,一是“塔布噶举”系统,一是“香巴噶举”系统,后一系统(即香巴噶举系统)由琼波南交巴创立。该派在香地方广建寺院,招收门徒,积极宏扬密法,后一度得到很大发...  相似文献   

15.
奶茶在蒙古语中称“苏泰才”,是蒙古饮料中的一部分。他们常说:“宁可一日无饭,也不可一日无茶”。顾名思义,奶茶就是鲜奶、茶叶、水、食盐煮成的一种饮料。最常见的奶茶是用湖南等地出产的青砖茶叶熬制成的。蒙古族奶茶因地区不同而做法有些相异。现介绍最常饮用的一种奶茶熬制方法。 工序如下:先将水倒入锅中,再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后用中火烧开。等茶、水相融成深棕色时,把适量的鲜奶倒入,再加入少量食盐井用勺子搅拌融解,等锅开后就成了奶茶。饮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鲜奶、茶叶、水、食盐的比例。 奶茶清爽可口,冬季驱寒、…  相似文献   

16.
华锐,意即英雄的部落。根据藏文文献记载,是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这个部落在酋长的率领下,赶着牛羊、驮着帐篷炊具,来到了水盛草茂。气候适宜的大通河两岸。即以现在甘肃的天祝县为主,包括青海的互助、门源二县之藏族。该部落的风俗习惯,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华锐藏族在历史上纯粹经营牧业,逐水草而牧。很少有固定的土木房屋,一般都住乌龟壳形的黑褐色帐逢“日瓦”。帐篷里面右侧铺上一层便麻、香柴,上面铺上毛毡,让家中的老人和客人住。家中的年轻人、妇女、小孩在帐篷内左侧搭铺,一般铺牛羊皮。帐篷中间,用三块石头或砌上简单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涯密”及“密唧”二词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考证 ,兼与《‘涯密’、‘密唧’与竹筒饭和啖鼠文化》一文的作者商榷 ,认为二词并非壮语音译词 ,“涯密”乃“崖蜜”之误 ,“密唧”乃“蜜唧”之误。文章还浅述了壮侗语民族的啖鼠文化  相似文献   

18.
糌粑酥油茶 糌粑,藏语的意思为青稞炒面;酥油,是用牦牛乳提炼而成。酥油茶,则是藏族人民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中甸县志稿》中这样记载:藏胞一见酥油茶,“其胸中已有悦乐,若一入口,则其辛苦忧郁恐怖疑惑完全冰解,如饮甘露焉。”由此可见酥油茶与高原藏胞的生活关系是何等密切。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的两道名食,因食用配套,故往往连在一起。糌粑酥油茶的制法:制糌粑:青稞炒香熟后磨成面,再与酥油茶汁拌和捏成团。制酥油:用牦牛乳除去奶渣,使油脂凝固成饼状。打酥油茶:取特制酥油筒,先放焙香成泥的核桃、芝麻、麻籽和酥油、…  相似文献   

19.
杉林在低吟     
0. 我是个两手抓泥巴的侗家汉子。40出头了,有什么可说的呢?16岁那年考进县中学读高中,带病读了一年就休学回家务农。人们说,在极左路线的年月里是吃“大锅饭”,可“大锅”里的饭总也填不饱人的小肚皮,那时候,我的肚子总是觉得空荡荡的。举目望不尽的良田沃土,难道就不能赋予我生存的条件吗?  相似文献   

20.
<正> 居住在湖南省江永、新田、宁远等地称为“顶板瑶”的瑶族复木板,胶以黄蜡,板列攀珠,累若缀梳。”瑶族叫作“蹦比”瑶族姑娘戴不戴顶板有一定的规矩,按照习俗姑娘到成年后就开板就标志她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年轻的未婚小伙可瑶族姑娘头饰顶板的制作十分讲究,顶板一般宽0.5米,长0.66米左右。首先要选三根长0.66米左右(其中一根比拇指稍粗,两根同小指一般大)箬竹,竹节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