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森林的根底渗出来的水,才是人类生存的老根。”他比喻道:“人,如果吃坏了肚子,应该让他排泄掉,而不能从后面去堵。治理江河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在上游多下功夫。”关君蔚,资深院士,满族,1917年5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我国水土保持学奠基人,1995年获中...  相似文献   

2.
<正>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今它们却危在旦夕。人类与江河、自然共生共荣之关系——如何重建?人类学高级论坛和重庆文理学院以"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为主题,于10月24-25日共同举办了"第十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与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数十所高校60余名学者,一道"把脉江河,诊断人类,传承文明"。24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彭兆荣、尹绍亭、赵旭东和周大鸣等知名学者分别作了题为《水传统: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生命表达》、《云南江河与文明》、《中国人类学为什么会远离江河文明?》和《珠江流域的族群与文化略论》的主题演讲,探讨了江河与人类共生共荣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综述和讨论:关于小民族的生存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人类社会、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小民族的生存及未来前景问题,他们因传统文化特点、因外部社会因素而引发的带有小民族特有特点的现实生存难题,早已引起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我国近些年对国内小民族的研究也渐成气象。那么,国内就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实证研究状况如何?近数十年来,整个学界围绕小民族生存和未来前景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关注了哪些层面?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从问题意识出发,并结合自己有限的田野工作经验,本文尝试进行初步的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如同人类乐意憧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的局限,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当中,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建立的伦理依据,即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却不具备合法性。面对这种情况,环境伦理学应用而生。其价值论基础在于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的价值,意识到人的价值包含在自然界的价值之中。只有当自然界的存在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获得全面发展时,人类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生存悖论才能真正解决。其生存论基础是人类的生存及人类整体生存利益和长远生存利益问题,是在人与自然处于极端对立状态下和人类面对严重生存危机状态下所形成的关于人类如何生存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6.
性别与文化     
我们都知道,人类主要以两性——男和女生存于世,这是人类区别于大多数动物的现象之一。但生殖器官不同这一事实不能用来解释其他体质方面的差异,毕竟有许多动物诸如鸽子、鸥和田鼠的雌雄在外表上几乎无甚差别,因而人类作为两性差异的种类也不能真正解释男女间明显的外表差异。同样,人类的繁殖也不能解释人类男女行为上的不同及社会对他们的不同待遇。犹如我们所知的那样,没有任何社会以平等的方式对待男女。本文将讨论不同文化间的性别差异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将了解到用来解释普遍的或近似普遍的性别差异的两种类型。一种类型认为两性行为及生理上的差异是由遗传素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地区,具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湿地生态系统,冰川资源丰富,在保护全国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人类无限制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8.
石:守护生存文·摄影/雍继荣在久远的历史时期,当人类第一次直立于大地,开创自己的文明史时,石器便成为他们最初的武器和生产工具。从此,自然天成的石被人类赋予了诸种色彩:它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打上其创造者自身的烙印。曾兴起于西北高原、今天仍顽强地生存在四...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她生存在田间地头、森林草原、江河湖海,是人类流动的精神家园。在急剧现代化的今天,民歌的生存土壤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人们的劳作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使得民歌的传承、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利用现代化传媒带给人类的便捷,利用发达的立体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新老媒体的优势,为民歌提供展示的平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童年时代,与大自然艰苦搏斗,而又匍匐在太阳神、山神和海神的脚下。原始氏族部落相互争战,凶猛撕杀,在古老的苍天与大地之间,上演了一出出野蛮雄壮、苍凉奇异的话剧,充分显示了人类的原始精神和永久的魅力。 有没有这样一种记载人类最初生存状况的书呢? 这便是史诗。 这便是存活在人类口头上的最初的书。 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史诗被用各种符号刻在石片上,画在树皮和羊皮上,千百年后又被发明了纸张的人类印成了真正的书。黑格尔老人——德意志民族的智者说过:“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2.
一个延续千年的古盐井,深藏于西藏与云南交界处的澜沧江峡谷中,当地人世代以原始的晒盐方式赖以生存。然而它的发现和人类在此漫长的生存历史,因无文字记载至今还是个谜。这就是西藏境内惟一的纳西族聚居地——盐井。  相似文献   

13.
土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刍议秦永章在人类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设施之一,在生活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到今日的居住建筑,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反映...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改革前藏区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藏区土地制度星全成亘古迄今,土地①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人类先祖从古猿进化成人,尤其是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人类(这里主要指农民)便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人们从土地上获取各种资料(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质疑"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工业社会、工业革命而形成的发展理念,其背后动力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是千百种人类生存方式之中的一种,人类社会的发展之路应该有多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西北回族经济活动史略王永亮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维持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经济生产。西北地区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决定了历史上西北回族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在西北回族社会里,既有农业经济,又有商业经济,还有畜牧业经济。其中,商业经济是西北回族社...  相似文献   

17.
放木排     
放木排达斡尔族生产习俗。流行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江河边各大林场。达斡尔族伐木后,推入江河串连成木排,顺水流下,到收购木材处出卖。放排时由八九人组成象猎队似的“阿格纳”,由年长者带领。年长者一般熟悉水道,担任向导;年幼者担任伙夫。私人结...  相似文献   

18.
地名研究是一门严肃而艰巨的工作,因为它同人类所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所创造的丰富而辉煌的文化以及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类生存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均有其约定俗成的称谓,然而,这些称谓无可质疑地  相似文献   

19.
早期人类生存发展,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人的生存就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人类最早产生不是在温带是在热带非洲,人类为了进一步生存发展,从北非到了地中海,然后扩散到世界,此后在世界的几条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在现在的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地区,距今将近七八千年前.然后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基因。它体现了我国各个民族,在没有被进行特殊雕琢的自然环境下,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同时也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及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真实原貌。然而,当今音乐文化正在发生基因"缺失突变","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歌歌唱形式渐行渐远,人工雕琢痕迹越演越烈。这种音乐文化的缺失,势必带来音乐功能和作用的改变,致使音乐服务于人类的宗旨发生着质变,最终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