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十多年前《刘三姐》上映后,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电影超过它的票房纪录。在新加坡,《刘三姐》盖过了美国著名的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上座率;在马来西亚它被评为世界十部十佳影片之一……而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却因此被迫害达十二年之久。复出后的她以创建“刘三姐集团公司”再度成为中外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她麾下的“刘三姐艺术团”也随之饮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刘三姐斐声中外。文学、电影、戏剧等以其独特形式展示于众,交相辉映,颇有目不暇接之势。“刘三姐”、“莫老爷”等人物走街串巷,家喻户晓,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成为某一特定内涵人物层约定俗成的代名词。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电影《刘三姐》,在国外放影,盛况空前。而歌剧原作也早已被译成多种语言演出。近年来,这个歌剧在国内外演出,仍然得到热烈的欢迎和好评。不仅说明了歌剧《刘三姐》有相当强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电影《刘三姐》成功地塑造了歌仙刘三姐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40岁以上人的心目中,刘三姐的歌声是他们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调子;在50岁以上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他们少年时迷恋的电影人物;而60岁以上的观众则把刘三姐看成是与世俗婚恋抗争的最佳代言人。近日,笔者特地走访了这位影坛老明星——刘三姐扮演者、著名壮族演员黄婉秋。她虽然已经做了奶奶,但风采依旧,无论是忆往昔还是论时事都思维敏捷,神采飞扬,言语动作充满了魅力。黄婉秋演活了刘三姐1943年春节前“小年夜”那天,黄婉秋降生在山青水秀的桂林。按民间的说法,这天出生的人是灶王爷爷…  相似文献   

4.
引子:坚定可贵的“少数派”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华诞。一个特别的日子!上个世纪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在广州、云南、以及各地自发组织的“中国百年电影十大经典”评选中榜上有名。面对这些历经岁月磨砺却仍闪耀着魅力的经典作品,我们在激动之余有一种责任和冲动,它驱使我们来做中国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这样一个专题,以纪念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2001年的10月,本刊曾做过一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介绍的主题报道,向读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故事影片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当时中国影协的黄…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壮族山歌文化是孕育“刘三姐传说”的“母胎”。经历艺术、电影、旅游“三次创意”转化之后,刘三姐成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经典,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这是文人精英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彩调剧《新刘三姐》以传统的内核和精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文人精英对传统经典的演绎和重塑。其是否成为新时代经典,还需社会审美经验的转变、培育、接受、重构和认同,从而实现对精品的同频共振,形成固化的社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爱唱山歌是柳州各族人民的爱好。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人们都要聚集在村头、山坡、树下唱山歌,常常唱上几天几夜。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市内风景区鱼峰山的山腰有一尊刘三姐的塑像。她的形象已成为壮族人民的化身,成为人们敬仰的歌仙。《刘三姐》拍成电影后,轰动了全国和海外,人们从电影《刘三姐》中了解了广西,了解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柳州山歌。传说中的刘三姐在鱼峰山成仙而骑鱼升天,因此年年歌节都有成千歌手聚集在鱼峰山下和柳江江滨对歌,从不间断。在江滨公园,我们看到十多位歌手围坐在一起,唱的是彩调戏《刘三姐》中的对歌,一问一答,兴趣盎然。一位女歌手告诉我们,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从小就喜欢山歌,经常到江滨公园和鱼峰山下过“歌瘾”。只要家里没什么事,晚上总要到这里来唱上一二个小时。作为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的山歌,在与现代都市文  相似文献   

7.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广西“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作品。《新刘三姐》对千年以来的“刘三姐文化”进行中国式审美现代化意义的转化与改编,体现出了传统文艺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新刘三姐》在与新时代主题紧密相连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刘三姐的形象进行新的塑造、对剧情进行巧妙的设置、对剧情中的矛盾进行中和式的处理。正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展现,来完成广西的民族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的重构和展示,实现新时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贡献。同时,《新刘三姐》的成功路径,也为中华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道新 《中国民族》2012,(Z1):126-128
《刘三姐》:革命年代的声色之娱做了10多年的电影史研究,我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中国影人越来越不会拍雅俗共赏并令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了。《刘三姐》的经典价值和影响力已经跟桂林山水联系在一起,无须太多的附会和张扬。我想说的是:在《刘三姐》拍摄上映的年代,尽管"革命"战胜了"娱乐",但  相似文献   

9.
杨枸 《民族论坛》2005,(7):47-49
2003年,她在《印象·刘三姐》中“惊世骇俗”的“天体浴”让所有看过这场演出的人记住了她的名字;2005年,她放弃30万的年薪,回到团里出演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在剧里她这个“第五代刘三姐”突破了过去“阶级斗争”的范式,她将为自由而歌唱。这个一直就在携着自己的“姿本”为  相似文献   

10.
曾被著名歌唱家郭颂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乌苏里船歌》,因不久前发生著作权纠纷案而轰动全国。事件本身已令人瞠目,而判决结果更是引人深思。对这一事件,有媒体在“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案”之前冠以“首例”二字。事实上,早在1999年,因歌舞剧《刘三姐》法定署名问题就有人向有关部门提出过申诉,两年后,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某影视公司欲投拍“新刘三姐”,不料传媒称某人为维护署名权可能会与对方打官司。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从银幕走向荧屏/高守信六十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刘三姐》放映后,刘三姐的故事便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多年来,广西壮族人民一直把刘三姐视为自己民族的自豪与骄傲。我去广西壮族地区深入生活,每当我走进一个村寨,拦...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据学者研究,“刘三姐”真正的名字应为“刘三妹”,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来。相关文献记载不绝如缕,壮族民间口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从易学的视角来看,其中一些传说与中国文化的易学象数思维颇有渊源,显示了“天人同易”的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乔羽,山东济宁人,1927年生。从小喜好文艺创作,1948年起开始专业创作,之前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发表小说、剧本、秧歌剧等。创作有话剧《胜利列车》、《杨开慧》等,电影剧本《红孩子》、《刘三姐》等。人们更为熟悉的是他的歌词创作,这...  相似文献   

14.
岳音 《中国民族》2012,(Z1):140-141
电影《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演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讲话,构建当下及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当今,后工业化文明使中国进入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而“自媒体”自2002年诞生即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地方性文化符号,又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刘三姐歌谣及其自媒体传播价值,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三姐文化品牌自 2 0世纪 6 0年代诞生以来 ,一直是广西民族文化品牌的代表。但是 ,广西却没有营运好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 ,刘三姐品牌出现了滥用、歪用、曲用的非正常现象 ,而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阿诗玛”文化品牌 ,云南运用得比较好 ,究其原因 ,就是要牢牢确立品牌“专属权”。因此 ,广西必须确立“刘三姐”品牌的专属权 ,正本清源 ,扭转对刘三姐品牌的滥用、歪用、曲用。建立“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区” ,是保护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基础工作 ,是确立刘三姐品牌“专属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电影<刘三姐>成功地塑造了歌仙刘三姐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40岁以上人的心目中,刘三姐的歌声是他们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调子;在50岁以上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他们少年时迷恋的电影人物;而60岁以上的观众则把刘三姐看成是与世俗婚恋抗争的最佳代言人.近日,笔者特地走访了这位影坛老明星--刘三姐扮演者、著名壮族演员黄婉秋.她虽然已经做了奶奶,但风采依旧,无论是忆往昔还是论时事都思维敏捷,神采飞扬,言语动作充满了魅力.  相似文献   

18.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珍瑜 《民族论坛》2004,(11):34-36
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彭本人和著名运动员郎平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彭本人与“铁榔头”十多年的友谊缘自一幅名画《中国姑娘》。10多年前,画家彭本人和几位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的陶瓷壁画《中国姑娘》,曾随着全国媒体的争相报道而蜚声艺坛内外。这幅占地面积104平方米、长36米、宽4米的巨型壁画,构图新颖巧妙,色彩丰富、晶莹,人物鲜活、饱满,在中国陶瓷壁画史上绝无仅有,堪称一绝。本人是湖南省桂阳县人,父母皆为农民,是一个典型的“乡里伢子”。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后,他深入湘南山区生活13年,创作的《雾漫竹乡路》、《瑶山秋月》…  相似文献   

2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部反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由作曲家雷振邦先生创作而成。后该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代博改编成为二胡独奏曲版本。作曲家根据原歌曲将其改编成了器乐化的二胡作品,乐曲更加绚丽,富有激情。笔者以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基点,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演奏技法,进一步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